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5期

史家型记者在报媒核心竞争力形成中的作用

刘琳

2014年05月19日13:49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摘要】报媒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并不断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就必须提升内力,而内力的关键即是拥有史家型记者群体。史家型记者具有史德、史学、史识、史才四大特质,其在报媒核心竞争力形成中的作用为:依托于史家型记者的思想、理论和研究能力的高度,生产独家性、原创性、高吸引力的新闻报道,并进行持续深度开发,形成并延长比较优势增长点,从而培养拥有更高吸附能力的核心读者群,为报媒拓展发展空间。

【关键词】史家型记者;核心竞争力;四大特质

在经过了以厚报等高成本形式与新兴媒体的惨烈竞争后,报媒进入了比拼内力时代。何谓内力?显性地看,这种内力体现在报纸的新闻及其思想的质量上,但从根本上讲,则体现在新闻采编人员的高素质上。因为拥有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生产出达到一定高度的产品,产品的美誉度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报纸本身的品牌效应,对品牌的持续深度开发,就形成了报纸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也正因为此,报媒的核心竞争力在人,在拥有优秀的新闻从业人员,而史家型记者正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史家型记者”与“记者型史家”不同。后者是写出高质量史学报道的专才,前者是以自己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强大的思维能力、扎实的考据与田野调查基本功基础上,形成的对宏观趋势的准确把握,对具体采访人与事的新闻价值及历史意义的深刻认识,对新闻自身规律和采写技术在较高层次的灵活运用,而成为报媒核心竞争力形成中不可或缺的重量级元素。

一、史家与记者异同点

史家,顾名思义指的是研究、记录历史的人,也称历史研究者;记者关注的是今天发生的事,是研究、记录现实的人。历史关注的是过去,新闻关注的是当下。历史意识和新闻意识在时间度上有着极大的差别,时间的消逝既使历史增值,又使新闻贬值,在这一点上,历史与新闻可以说是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从表面看,史家与记者的角色、驰骋的“疆场”完全不一样,但自近代报纸传入中国以来,不断有新闻大家将历史与新闻组合在一起,将史家与记者串联在一起。

1901年,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的梁启超在主编《清议报》时认为,中国报业“发达迟缓无力”的病根,在于“从事斯事业之人,思想浅陋,学识迂愚,才力薄弱,无思易天下之心,无自张其军力”[1]42,主张记者应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史家。他说:“西哲有言:‘报馆者,现代之史记也。’故治此业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精神何谓?鉴即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者也。”[1]42著名报人章太炎则认为,今日报社即承担着古代史官的任务。1912年他在《新纪元报发刊词》中说“日报之录,近承乎邸钞,远乃与史官编年系日者等”,“今史官既废不行,代有日报”[2]。

史家与记者之所以被新闻前辈组合在一起,系因同大于异:一是都承担着对已发生事件记录、研究、评论和解释职责;二是都需要运用扎实的调查、考据、访问等方式才能完成任务;三是优秀的史家和记者都需具备“史家四长”:德、学、识、才;四是历史与新闻虽外在分野于时间,却内在统一于意,这一辩证的关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巨大的距离。“只要能揭示出新的意义,历史就是新的;只要能发现新的历史意义,历史就是新闻。因为新闻的本质并不在于时间上的近,而在于意义上的新。所以,新闻即是新历史、新意义。”[3]也正是因为此,不但史家与记者在职业精神和道德追求上相互影响与融合,也使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许多骨干内容源自当年报章,今日大量史学类报道成为大众传媒新闻版面、时段的主角之一。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