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间:大家好!文化历史意义不敢说,但是我说点感想,现在看电视也看的很少了,最近因为要关注百集的《手艺》,特意找来认真看了几集,确实拍的非常好。我想我说这样的话应该有一些根据的,因为我跟央视的做《手艺》节目有过一点的渊源,2000年的时候可能我当时写一本书《手艺的思想》,在三年韬奋学术畅销排行榜连续七周,当时十套《人物》编导找到我,所以当时有一个合作,我们当时做了八集的关于《手艺》的文化记录片叫《留住手艺》,名字来源我引进日本的一本书,最近在广西出版社重印。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合作,《留住手艺》话题出来以后,也产生比较好的社会影响,至今很多学校都把它当成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辅助教材。
但是我今天看了百集的《手艺》跟我们过去又有很大的发展,我想当年的《留住手艺》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上有了一股怀旧风,由于我们现代化走的很快,很多旧的、老的东西一下没有了,所以80年代到90年代末手艺社会关注的特点是怀旧。我们都知道单单怀旧不可能更深入推进,而且怀旧过程中大家对手艺有一些误解。比如偏重好看、美、美术元素比较多的手艺,所以当时《留住手艺》是注重生活型的手艺、有用的手艺,而有用必须会跟普通人生活,现在还存在的民众具体生活产生关系,这样的话因为央视在以前关于工艺美术手艺拍的不少,基本偏重美术,从《留住手艺》偏重生活开始做,偏重生活必然涉及文化的判断。也呼应手艺在当代中国社会注意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注重文化探索的阶段。
我想今天的百集《手艺》应该关于手艺在现代发展当中的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有一个什么样特点呢?我想它是一个真正关注手艺现代处境、探索手艺在今天生活当中如何发展。比如我那天仔细看百炼成铜的集,说广州锻造茶壶器皿的故事,我看编导下了很大的功夫,这里边有一个60多岁广州铜器艺人个人生活,在今天如何没有人帮助、技艺方式如何变化,而是着眼于父子关系。30多岁他的儿子,如何在广州改革开放比较深入的城市,如何对传统的手艺产生一种关系。儿子年轻人从小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但是他有很多今天年轻人很时尚的想法,这些时尚的想法老人肯定是反对的,但是因为孩子处境不太好,无可奈何跟着父亲接触工艺,最后儿子将今天的时尚器物想法跟父亲东西融入进来,通过建网站、通过请时尚模特拍照、通过请新的设计师介入设计,从而使父亲最后心服口服把传承和权利交出来。这个片子拍出来非常有意思、非常有价值,今天不能完全停留在手艺很好,我们不能忘了这个东西,另外它是中国文化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保护发展。
我接触到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他们虽然受国家非遗政策的保护,但是国家给他们钱是有限的、很有限,有限到可能在座的媒体都很不了解的地步,那点东西根本无法促成传承人安心进行传承工艺。我们今天都认为日本传承工艺保持好的,但是据我所知,我的朋友亲自跟我说过,日本传统工艺同样面临两大无法解决的困境:第一没有年轻人愿意学,第二这个工艺拿出来不像过去是活着,虽然日本的无形、日本国宝保留下来,但是继续生产,日本人把它买回来当做工艺品、供在书架上,这样的工艺早晚会死的。我们再怎么挽留、再怎么支持都是没用的。从商州以来中国传统工艺有多少已经消失了。可以看英国的,英国工业革命最早,现在是什么格局?该死的总归死了,今天如何认识它,找到有价值推它一把非常重要
像广州案例的揭示,通过央视播出非常有价值,这是手艺界第三个阶段,如何将手艺跟今天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走入人的生活里边去,这是我认为百集《手艺》非常重要的价值地方。我想好话也说了,从我学术研究角度提一点建议,这个建议可能比较难,我想应该提供给剧组参考。
第一点建议百集《手艺》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非常宏阔、非常丰富,因为手艺涉及生活上的衣食住行用,每个手艺人特性很难概括,价值无法说,比如今天用的或者不用具有观赏价值的东西,其实它的生存状态和保护状态、和它的发展状态应该有非常大的不同,我想有了央视这样的前100集奠定,未来100集我希望能够体现央视的主张、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张。这个主张是什么呢?我想传统手艺最简单,古人说过八个字,今天还是有用的,“才美工巧”这是手艺永恒不变的法则,今天的手艺、活着手艺不妨大胆地说,并不是今天看到手艺都是最好的都要继承,实际有的不必继承。如果真的圆我们中国梦,要挖掘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彩的东西。
比如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很多批评,目的把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被今天继承下来,而将原来糟粕部分,不适应现代发展的因素去除掉。手艺也是这样,也许大家觉得我可能信口开河,不妨举一个例子。原来在北京30年,在原来的中央工艺美院,刚刚去杭州,我到江浙以后,发现江浙手艺、江浙工艺美术完全是新的气象。我很清楚东南沿海江浙面貌的格局跟这里完全不一样,尤其苏州的手艺。从明代以来苏州的手艺在文人参与,那种雅致,代表中国传统美学和格局,如果有机会去苏州、去苏州博物馆小巷走一走,每个人都会非常喜欢。我们可以选择具有能够反映中国传统美学、又符合新时代美学气氛品类,通过这样手艺人生存状况发现去揭示。
第二个建议可以考虑更深入挖掘手艺跟今天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我前不久在南通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发展论坛,因为工艺美术教育部学科目录改变以后都不提,教育部又恢复这个工作。这个跟我去南方印象不谋而合,工艺美术不死仍然活着,而且活着很好。今天不妨好好提,八九十年代老艺术家提出工艺美术的词,将手工艺面向现代的转型。当年张謇在南通做的传统和现代结合的东西,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产业化发展并不意味着工艺美术或者手艺放弃文化追求,而是真正把这种文化能够活到我们每个人具体生活里边去,我想这点西方学者研究真是可以借鉴。像文化界大家关注雷德后(音)对中国青铜器模式化的研究,这种物质文化研究真是可以反思、反助中国人认识古代文化,能够把精华部分、能够为今天富有生命的部分细致挖掘出来,这种产业的转型可能非常具有价值。
这也是我给央视下百集《手艺》提出希望和期待,当然仅供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