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生
2014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5日至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海内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中央电视台上海站站长,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制片人刘庆生7月7日下午在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年轻就该做记者”
与很多唱衰传媒的观点不同,刘庆生认为,进入传媒业界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做一名记者对年轻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学习传媒或对传媒感兴趣的人不少,但最终真正进入媒体行业的人却不多,这是需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刘庆生说起十年来去过的重大新闻现场,从四川地震到西藏暴乱,从60周年阅兵到深入福岛,他笑言自己十几年来的工作把别人几辈子都过完了。这些经历、机会都是记者这一职业赋予他的,相比其他的同龄人,记者更有可能去见证一个社会的变革和成长。
“对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职业能有这样的影响力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刘庆生眼中,“只有记者,广泛传播者才能够影响更多人”。
“用心做一名记者,带着理想做一名记者,更多地了解社会,走更多的路,了解更多的事,认识更多的人”,这是他对传媒学子的期望。
“技术不应该改变新闻的深度”
谈起《焦点访谈》的兴衰,刘庆生客观分析了节目本身的原因和外部的时代背景所产生的冲击。从节目本身而言,《焦点访谈》的模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从外部的时代背景而言,20年前电视席卷全国,20年后人们用网络接收信息,电脑替代了电视。刘庆生很坦然地表示,“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是趋势,落后就要被淘汰。”网络的兴起使新闻的时效性更为突出,体现网络优势的纯粹碎片化传播,对焦点访谈这种深度报道节目确是一个冲击。
但不管技术如何变革,在刘庆生看来,新闻内容是不变的,媒体从业者是做内容服务的,核心思想是不变的,技术只是使形式更花哨,技术改变的是传播方式,不可能也不应该改变新闻的深度。在任何形态下,新闻都要有深度。
“我们不是要破坏而是要建设”
刘庆生告诉学员,一个节目的深度首先要有浅表象,其次要层层溯源。在舆论监督节目中,“揭黑”节目是很重要的一个节目类型,对记者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记者对行业足够了解,拥有行业人脉,掌握高超采访技巧,才能更鲜活地表达背后的真相。“做记者到底要做什么样的记者,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需要给自己定位,要把新闻做到什么程度”。
面对目前网络上的很多新闻经不起质疑,内容基于情绪产生而不是理性思考,为骂而骂的现象,刘庆生用《焦点访谈》的一句话“我们不是要破坏而是要建设”告诫传媒学子,做调查新闻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揭露问题是要解决问题。讲座的最后刘庆生说,“一个好的节目是要推动问题的解决,好的记者要有社会责任感,一点点走,一点点推,回头来看自己对社会是有作用的,这样才是一个有价值的记者,一个有深度的新闻人。”(秦煜人 沈赟)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