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嘉宾演讲

葛岩:自动化行为与隐性社会传播

2014年07月10日14:27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葛岩

2014年第五届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5日至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海内外160余所高校的150余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的认识。以下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葛岩7月8日上午在第五届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葛岩以“自动化行为与隐性社会传播”为题,通过一组简单而生动的心理学实验与学员互动,揭示人的自动化行为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自动化行为与隐性社会传播的关系。围绕这两个问题,葛岩分析,在认知心理学中,自动化行为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反复的训练强化印象;另一类是通过人类的遗传或是进化。

在对人的先天认知与后天认知中,葛岩以种族歧视为例,指出人具有群体优势,当冲突产生时,人倾向于与自己拥有相同基因的群体。但在另一实验中,国际幼儿园里的儿童在生活中却没有出现种族歧视现象。因此自动化行为的产生既有先天性因素又有后天性因素。

葛岩通过实验分析人在接收特定信息时的内在反映,他指出,人脑的下颚区是让人产生情绪波动的主要脑区,而前颚区对信息进行评价,后者协助前者,因此人先有情绪后有对情绪的解释或借口。不同情景的字眼,如“亲情”和“温暖”,激活不少相似的大脑区域,从而产生了相同的情绪感受判断,引发人的自动化行为。

同时,葛岩认为,人的自动化行为与隐性社会传播密不可分。他指出,内向传播是一切人类传播的基础,如今对内向传播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对刺激-反应过程、自我概念、心理需求和态度及行为改变等多方面的考察。

最后,葛老师强调传播学的研究应该与心理学相结合,借助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进行交叉式学习和研究。他为学员们列出美国学者查戎、社会学家库利等学术名流,希望学员们多阅读学术领域著作来充实自己。(谢添 周颖)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