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5日至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海内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大河报》副总编赵红7月18日在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赵红说,在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媒体是媒体人赖以谋生的工具;面对纷繁复杂的的信息轰炸,与普通人相比,媒体人有着更多的关注、思考与判断能力。但是,媒体工作有其特殊性,即时性、不稳定性等特殊要求使得很多媒体人,尤其是女性媒体人,无法在其职业道路上坚持到底。所以,媒体人在选择媒体职业时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要有韧性,能吃苦。赵红说,无黑白之分,无24小时之分,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常态。未来想做传媒人,一定要有正确的心理准备。她以《大河报》对“郑欧班列”新闻报道权的争取、新闻事件的报道为例,告诫大家,媒体人要有韧性、能吃苦。
赵红说,“记者跟车采访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五六个男生在三四平米的空间内,没有厕所,几乎不能睡觉,就这么完成了十七天的新闻策划、报道。回来后,我们的记者病倒了2个。”
第二,要有想法,擅创新。她说,作为一个媒体人,要敢想敢做,要能做到工作内容、工作形式的不断创新。她以“鸡蛋换学费”的公益活动为例,指出,做媒体不仅仅是对新闻事实的简单报道,要不断利用自己的资源、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社会。“公益活动是对记者资源整合能力的考量,是对记者思想力、创新力的考核。”
第三,要有立场,敢报道。赵红说,当今社会,舆论影响重大,媒体应该秉持正确立场,为普通老百姓代言。对于影响较大的社会事件,媒体应该及时介入,用正确的立场与观点引导受众。“张金柱案”让人看到,由于媒体介入,恶性事件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从而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所以,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媒体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要有立场,要敢报道。
第四,要有勇气,能转型。当前,新的媒体环境下,媒体与媒体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处在困难与瓶颈期的媒体与媒体人,要能够及时趋利避害,以不断更新的形式与内容迎接挑战。赵红告诉传媒学子,未来职业生涯中遇到瓶颈要有勇气去转型。
她说,自己1992年毕业至今,经历了从党报到都市报,从财经新闻到时政新闻,从铅字到激光照排的转型。“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报纸受到冲击,自己感受到了过往处于困难之中的采访对象的那种落寞。”她说,“后来报业调整,我就转型到了《大河报》做时政新闻,一直到今天”。(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