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产科医生》拍出"业界良心" 编剧畅谈国产医疗剧

冯遐

2014年08月06日07:10    来源:北京晨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产科医生》 拍出“业界良心”

  北京卫视热播剧《产科医生》中的“大量干货”让观众开始重新看待国产行业剧。面对“标杆之作”和“业界良心”的评价,该剧的编剧张作民以及导演李小平在接受采访时反而显得很是平静,如果观众在收看这部剧的时候,没有感觉到被误导、被愚弄,而是透过艺术的面纱看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感受到了主创们的诚意,那么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正如《产科医生》的艺术总监郑晓龙导演曾经说过的:“《产科医生》这部剧拍出了职业精神。”

  ■真实

  编剧曾在医院工作

  毫不夸张地说,很少有国产剧能像《产科医生》这样,在“真实”这两个字上做到如此的锱铢必较。

  “几乎买下了西单图书大厦产科专业类书架的所有陈列书目;搜集的网络资料打印出来有百万字之多;大量观看国内外真人和模拟的手术视频。”做到这些的,不是某位精益求精的产科医生,而是《产科医生》的原著小说作者兼编剧张作民。

  在《产科医生》小说原作中,张作民前前后后共描写了30多个医学专著中的典型病例,详细到用什么药、多少剂量、容易出现的误诊等等,通通有据可循。“我上大学之前在医院工作过,大概两年时间里在手术室做病房工人,在等待手术的过程当中我就趴在观摩室里看医生做手术。”在这个“偷师”的过程中,张作民摸到了不少医疗行业内的门道。“比如说医生之间说的行话,医生也说切除子宫,但都是在非常正式的情况之下,或者是在跟病人交流的时候,在彼此熟悉的医生之间,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他们不说切除子宫,而是说赶紧拿子宫,只需一个‘拿’字,写起来很专业、很地道了。”

  除了得天独厚的“从业经历”,张作民更是主动创造了不少去医院体验的机会。张作民有一次感冒了,不是太严重,但是为了要体验生活,硬着头皮叫来了120救护车。当医生了解了张作民的病情以后就有点发牢骚,说你这么一点病还要叫救护车,现在还有20多个病人在等着我呢。“我当时感到很内疚,一个40多岁的女医生,上有老、下有小,凌晨3点钟还有20多个病人,牢骚发完之后照样给我打针、开药,我只能说实在对不起,但没好意思说是来体验生活的。”

  为了真实甘当“拼命三郎”的不只张作民一人,在《产科医生》剧组,每一位成员都和医院进行了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导演李小平透露:“为了使表演更具说服力,剧组提前安排了演员到大医院‘实习’,很多演员还亲身参与到实际的接生当中。”如今的佟丽娅已经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演完《产科医生》,自己能顶半个接生婆”。

  除了向专业医生学习,剧组还请专业医生现场指导,李小平表示:“《产科医生》剧组专门聘请了多位职业医生和护士在拍摄现场全程跟组指导,从台词中的医学术语,到演员在手术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要保证专业化和职业化。在拍摄过程中,这些跟组医生的‘权力’,上可干预剧情的发生、走向,下可干预演员穿什么样的衣服、做某个手术用什么样的材料器械,乃至握刀的方式等等。现场拍摄的手术细节,全都是在人体模型等器材上进行,做到了全套过程和真实手术一模一样。”

  ■责任

  医疗剧具有科普作用

  有人以为,电视剧不会对观众的认知产生影响。但《产科医生》的创作者却认为,电视剧同样需要肩负责任。

  在以往的医疗剧里,孕妇动不动就要剖腹产,相应的,在生活中,不知从何时起剖腹产似乎也成了一台和切阑尾差不多的小手术,但《产科医生》告诉观众,剖腹产风险很高。

  张作民表示,他在写《产科医生》剧本的过程中,制片人提出一个要求:《产科医生》这部剧要有科普的作用,“比方说剖腹产这个问题,剧里剖腹产之所以要写成一场大戏,就是要强调剖腹产的指征。我们现在很多人是没有指征的,很多人不知道剖腹产以后子宫内膜要被破坏,你以后再怀第二胎的时候,大概是二百个人到二百五十个人当中就会出现一例前置胎盘,前置胎盘就是胎盘跟子宫内膜植入了甚至是穿透了,这个在你分娩的时候会出现大出血。”谈起之前医疗剧造成的误区,张作民有些痛心疾首,他表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把剖宫产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但是很遗憾的是,现在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比例都超过50%,“许多孕妇怕疼,就花几个钱,以为一剖就完了,实际上剖完了以后,实际上过几天刀口的疼一点不亚于自然分娩。”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医疗行业逐渐成为影视作品的热门题材,不仅电影、电视剧中有所涉及,甚至有的电视节目打出全方位展示孕妇生产过程的口号,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科普的作用,但对于这股“医疗风”,张作民却只是冷眼相看。

  在张作民看来,在血淋淋的直观展示之外,电视是可以有其他的表达方式的,“像我们这个戏里面,实际上连血都没有溅,只有一些血出来。手术刀划皮肤的画面,在国外用活的动物拍,因为活的动物有血压,刀下去血马上溅出来,那非常真实。但我们用的是已经宰过的猪肉,不追求那种效果。现在看起来,观众接受了这种方式,他可以看到真实的手术,但不一定要看血淋淋的东西。”

  ■遗憾

  剧情需要只能明知故犯

  作为一部贴近百姓生活的好剧,“真实”不是《产科医生》的唯一标准,“真实”的目的是耐看,而《产科医生》追求的是耐看,并且好看。

  张作民坦言:“影视作品的性质决定它不可能跟现实完全一致,换句话说就是明知是‘错’也要这么做。比如像‘扩容’、‘开辟静脉通道’等,这些话在实际手术中是麻醉医生说的。有句行话叫‘主刀医生是治病的,麻醉医生是保命的’,当病人生命体征出现问题时,都要由麻醉医生来解决。但我们还是要把这些台词安在主刀医生身上,因为主刀医生才是我们的主人公,麻醉医生不是主要表现的对象,这种错误,只能说是‘明知故犯’了。”

  《产科医生》播出以来,有观众会问,为什么总是几个进修医生在那儿动手术,在张作民看来,这是生活与艺术融合的结果,“像产科这种科室,能上手术台的医生起码应该有二十个左右,比如主治医生,或者副主任医师这一级的,因为手术是分等级的,产科手术至少分四级,级数越高难度越大,一般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很多医生可以做主刀,但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演员,这是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决定的。”

  谈起剧中好似“刻意回避”的医患问题,张作民也有自己的想法,“过去这类题材写得太多了,而且我认为医患矛盾是表象,根子在医院管理和医疗改革。我希望观众把目光放在医院内部,看到医生是如何全力以赴为病人服务的,这才是解决医患矛盾的根本。”张作民总结道,做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剧,既要有美剧那样大量写实的医疗案例、医患矛盾,又要有一个好看的、完整的故事,满足中国电视观众对连续剧情的期待。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