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等奖)

不能忘却的记忆——坦赞铁路圆梦纪行【2】

2014年10月20日13:0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不能忘却的记忆——坦赞铁路圆梦纪行

不能忘却的记忆——坦赞铁路圆梦纪行

【片花】

一条绵延1800多公里的铁路,成为了三个国家友谊的见证

一场时隔40多年的祭奠活动,圆满了六个家庭的日思夜想

时光荏苒,唯有那段记忆不能忘却

【标题】不能忘却的记忆——坦赞铁路圆梦纪行

【字幕】2013年7月 坦桑尼亚 达累斯萨拉姆 中国专家公墓

【同期】我来了,四十年了,爸

【配音】这个跪在墓碑前痛哭的女人,名叫张俊娟,今年50岁,是中铁上海局华海公司的退休员工。她面前的墓碑正是属于她父亲张振宗的,这是父女俩天人永别后,四十二年来,张俊娟首次见到父亲的墓碑。而与她同行的周娅、张维涛等人此时也是静静的坐在自己父亲的墓碑前。

【同期】四十一年前,我就是今天出生的

【配音】和张俊娟一样,这也是他们四十多年来第一次见到父亲的墓碑。为什么张俊娟等人的父辈们都葬在了与祖国有万里之遥的坦桑尼亚?为什么他们与父亲的相见要隔上四十多年?所有的一切,还得从那条被誉为中非友谊桥梁的坦赞铁路说起。

【配音】提起对东非的印象,除了广袤的大草原,成群的野生动物、乞力马扎罗赤道雪山以及被称为地球伤疤的东非大裂谷外,还有,就是驰名中外的中非友谊之路------坦赞铁路。

40多年过去了,今天坦赞铁路仍在正常运营。坦赞铁路的建设历程与历史贡献已成为中坦赞三国人民友谊的见证与永恒的记忆。

【配音】上世纪的1967年,坦桑尼亚与赞比亚两国开国总统尼雷尔与卡翁达相继访华,一致请求中国帮助修建一条连接坦桑尼亚与赞比亚的铁路,旨在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与支持南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在会谈中,毛泽东主席得知此前两国向多个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请求并遭到拒绝后,立即果断地给予了明确答复:“这是个好事情,西方不干,我们干!”

【配音】1967年9月6日,中、坦、赞三国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政府、赞比亚共和国政府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

【配音】坦赞铁路是新中国建国后最大的一个对外经济合作项目,项目规模与施工难度举世瞩目。1970年10月,在经过2年多的实地勘测和设计后,坦赞铁路项目正式启动,铁道部从全国各地抽调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广州上船,穿过太平洋和印度洋,向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前进发。

【配音】坦赞铁路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铁路东起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迄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全线穿越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以及茂密的原始森林,工程的浩大,以及施工条件的艰苦,超过常人想象。

【配音】1972年,年仅20岁的桑天康响应国家号召与上百名的铁路工人一起,远渡重洋来到坦桑尼亚,这是他们第一次远离祖国,也是第一次踏上了这个充满未知的非洲大陆。

【同期】原中铁三局三处处长 桑天康

我是1972年2月份来到坦桑尼亚,应该说,我来到坦桑尼亚应该算是最年轻的了,在当时来讲,我们都是在属于原始森林当中施工,应当说,遇到一些野兽,遇到一些野生动物也是比较多的,条件是比较艰苦。

【配音】同样,当年只有20岁的马雷是与桑天康同船抵达非洲的,不过与桑天康不同的是,到了坦桑尼亚后,马雷被分配到了电影队,工作任务就是为1000公里路段上的所有施工连队播放电影,以解决工人们枯燥乏味的业余生活。

【同期】原中铁三局一处党委副书记 马雷

当时咱们职工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而且有收音机的人,也收不到中国台,整个铁路组,就成立一个电影队,给职工放电影,那时候职工也没有别的盼头,文化生活,就是每个月能轮到一次电影。

【配音】坦赞铁路的修建共分5个路段,其中,从姆林巴到马坎巴克之间的路段虽然只有157公里的距离,但却是整个坦赞铁路修建过程中,地形最复杂也最为凶险的路段,当时,很多西方媒体预测,中国人修建的坦赞铁路根本无法逾越这片地狱路段。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年“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口号的鼓舞下,最终圆满完成了这一路段的施工任务,而这一段路程,也是中国援建工人牺牲人数最多的地方。

【配音】这里是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中国专家公墓,坦赞铁路从1969年筹备施工到1977年工程收尾,共有65名中国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其中一人被海葬,17人长眠于赞比亚,其余47名烈士均被安葬在这座公墓。尽管时光流逝,烈士们的英名永远刻印在中坦赞三国人民的心中。

【配音】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坦期间,与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前往公墓凭吊。

【配音】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坦期间,与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前往公墓凭吊。

【配音】四十多年来,到中国专家公墓吊唁,已成为国内到坦桑尼亚访问的所有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的重要活动。而四十多年的离别,长眠在异国他乡的烈士们,更是深深牵动着昔日战友与家人的思念与眷恋。

【同期】原中铁三局一处党委副书记 马雷

那天晚上电影没演,等于我一个月跑到那里,按我们那个计划排的,排了队里领导没让演,因为队里的职工都非常悲痛,就说免了免了,不要演了,你们再休息一个晚上。当时就我一个人去的,床上很多血,知道队里出事了,到第二天早晨,他们说你睡哪个床?我就说睡这个床,一进门的第一个床,他们说这个床是昨天周义华躺在床上(牺牲的)。但那时候尽管年轻,没有感到害怕,因为很熟悉,因为周义华当时给队里的队长、书记、教导员开那个吉普车,都一起一个船去的,都认识。

【配音】马雷所说的周义华,就是周娅的父亲,1972年2月,年仅24岁的周义华辞别了刚刚新婚不久,怀着身孕的妻子,前往坦桑尼亚,没想到这一别,便是永恒。

【同期】周义华烈士女儿 周娅

他们(父母)结婚时间也不长,反正我听到的就是反复重复的那些念叨,她(母亲)老是跟我说,最后那次的时候,我妈到最后就说,也许那就是预感吧。我爸好像就是三步一回头,挺不放心的,再三嘱咐我姥姥,你一定要在我妈妈生孩子的时候,过去照顾她,因为我没有奶奶。

【配音】5个月后,也就是1972年7月,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周义华不幸牺牲,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来到人世。

【同期】周义华烈士女儿 周娅

我出生十三天,还是十几天,我父亲去世的,那时候我妈说一封信就要一个月,错过那个点,也就成了两个月、三个月,才能收到那一封信,我出生第三天,我妈抱我上照相馆,照了相,说给我爸寄过来,结果那封信后来是退回去的,他就一直没收到那封信。

【配音】同周娅一样失去父亲的,还有张俊娟。1973年12月,张振宗在修建坦赞铁路的工地上因公殉职,时年40岁。

【同期】张振宗烈士长女 张俊娟

家里就是,妈妈才31岁,三十来岁,我9岁,底下还有一个7岁的弟弟,是从小两岁半得小儿麻痹了,就是残疾,还有一个小弟弟,三、四岁。

【配音】张俊娟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去世对于这个家庭的打击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从此,母亲只能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而作为长女的张俊娟也早早的参加工作,以贴补家用。

【同期】张振宗烈士长女 张俊娟

我十六岁就参加工作了,为了家里,在工程队,上班第一个月的时候,装水泥,我还80多斤,我要扛一袋一百斤的水泥,从那个踏板上,往汽车上上,我走到那个踏板上一下就摔下来,连人带水泥一下就摔下来,把我砸了,砸到了地上,我自己就想,如果我有爸爸活着,能让我这么早就来参加工作吗?我肯定也要上个高中啊。

【配音】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张俊娟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好转,然而全家人仍然有个心结,那就是四十多年了,全家人始终没有机会到张振宗的墓前祭奠。

【同期】张振宗烈士长女 张俊娟

清明、春节,这些节日,我母亲,我们都是,会买咱们传统的纸,写上地址,也不知道在哪里,就坦桑尼亚写上,什么烈士墓、中国墓,在十字路口烧上,就是一种寄托吧。

【配音】一天,家在上海的张俊娟接到一个来自海南的电话。

【同期】张振宗烈士长女 张俊娟

那是在4月份,我接到就是,海南国际公司熊总的电话,熊辉,他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说的你是张俊娟?我说是的,他说你爸是张振宗?当时我就很惊讶,还有人想起我的爸爸?真是多少年都没有人提到这个名字了,我说是。

【配音】张俊娟所说的熊总,就是海南中海国际经济合作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熊辉。而他打电话给张俊娟,就是通知她准备参加这次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与海南中海国际经济合作有限公司联合组织的“坦赞铁路建设牺牲烈士祭奠活动”。

【配音】很快,张俊娟、周娅、张维涛等6位烈士家属代表和桑天康、马雷、刘强等3位曾经参与援建坦赞铁路的老专家代表应邀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准备前往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

【配音】抵达当天,活动组织方为代表们举行了盛大欢送会,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驻华大使亲临会场送行,并发表讲话,共同缅怀铁路建设中牺牲的烈士,热情称赞组织方安排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会后,大使还接受了媒体专访,高度赞扬坦赞铁路的历史与现实贡献

【同期】坦桑尼亚驻华大使 PHILIP MARMO

坦赞铁路为赞比亚和坦桑尼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的友谊。

【配音】抵达坦桑尼亚后,为了欢迎代表们的到来,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专门举行了招待会。

【同期】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 吕友清

所有到访坦桑尼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其他的重要的代表团,都有一个基本上是法定的议程。就是到专家公墓,去祭奠我们的烈士,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地激发,两国人民对传统友谊的珍惜,坚定的发展两国关系。

【配音】抵达坦桑尼亚的第二天,在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的组织下,代表团一行来到中国专家公墓隆重举行祭奠活动。

【同期】请向先烈们默哀,默哀起。

【同期】我代表我们家属,感谢今天所有来现场参加祭奠的各界朋友们,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配音】四十年的离别,天人永隔的伤痛,似乎在这一瞬间得到了释放,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同期】爸,四十年了,女儿第一次来给你倒酒,倒上一杯酒,第一次来给你扫墓,女儿不孝。

【同期】向张荣兴烈士三鞠躬,一鞠躬。

【配音】告别墓地,一行人又来到了达累斯萨拉姆火车站。

【同期】感觉怎么样?挺好挺好。跟当年相比现在有什么变化吗?当年这在坦桑尼亚的时候,是非常好的建筑,是当地人举大拇指的建筑。

【配音】这座由中坦两国人民合作修建的火车站虽然经过了四十多年的风吹日晒,但仍保持着其原有的风貌。

【配音】对于桑天康、马雷和刘强来说,虽然他们曾经参与援建坦赞铁路,但这却是他们三人第一次来到达市火车站,第一次看到修建好的坦赞铁路,第一次乘坐坦赞列车。

【同期】这还是按照咱们国内的车厢设计的,不是摇摆车厢,和西方人设计的那个摇摆车厢不一样,这个车坐着比较稳当。现在我们看了以后,四十年了这线路还是保持很不错的,车站里面也不错。

【同期】坦桑尼亚当地居民

我经常乘坐坦赞铁路列车出行,坦赞铁路让我受益良多。我国政府非常感谢中国的援助,我们坦桑尼亚人一谈起中国,首先想到的就是坦赞铁路,因为坦赞铁路确实帮助了太多坦桑尼亚人。

【同期】原中铁三局三处处长 桑天康

重返坦赞铁路,重返坦桑尼亚,我自己在没有退休之前,有过想法,我说退休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更好,没有机会的话,自己创造个条件,也还是想来看一看,这次承蒙各级领导,有这么一个想法,祭拜在坦桑尼亚牺牲的这些烈士,还想到了我们这些,曾经参加过坦赞铁路建设的这些各位建设者,我们感到很高兴。

【同期】周义华烈士女儿 周娅

下了飞机,我觉得第一次感觉,离父亲这么近,说实话,父亲对我来说,他好像就是一张照片,就是个名词。这回来的时候,听见那个刘主席说,他(父亲)临死的头一天晚上还在念叨,就惦记我家里到底生了个男孩是女孩,结果他到底也没知道,第二天就出事,就是四十多年了,第一次我总算能站到他跟前,让他看看我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同期】张振宗烈士长女 张俊娟

那个墓前,我的眼泪,除了思念的眼泪还有感激的眼泪,四十多年了,想不到,真的想不到,很多很多,想了很多确实是。跟我爸我说,不管再难,我们也长大了,都长大成人了,我说你也有孙子有孙女了,你就放心吧,我来了以后看到你在这儿,真的可以安息了。

【配音】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四十载岁月蹉跎,承载了烈士家属们,对亲人们的思念和祈盼,负荷了铁路建设者对那片热土的深情和牵盼。这是一次不能忘却的旅程,亲眼看到一辆辆列车至今仍然在坦赞铁路上奔驰,亲耳听到当地民众对坦赞铁路及中坦友谊的赞颂,一个共同的感受在代表们心头油然而生:当年亲人们的流血牺牲与战友们的艰苦奉献,值得!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张惠丹(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