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等奖)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直播特别节目 【2】

2014年10月20日15:0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发射直播特别节目

直播文稿

    (节目版头)

    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环球!听众朋友,您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直播特别节目》,我是子木。

    田:听众朋友,您好!我是田巍。今天我们直播间里还邀请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火箭专家马惠廷先生。您好,马先生,先跟我们的听众朋友打个招呼吧!

    马: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李:听众朋友,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在北京时间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将携带“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表面的巡视勘察,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

    田:“嫦娥三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主任务,是中国探月总体规划“绕、落、回”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并将在多个方面实现历史性的突破: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研制中国大型深空站等等。

    李:刚才我们听到田巍给我们介绍了很多个“首次”,听到这些“首次”,我们觉得很激动,因为这是我们的骄傲。

    田:是啊。

    李:我们在接下来的这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将在北京直播间为您直播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实况。节目当中我们也将会连线位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我们的记者,请他们介绍一下现场的有关情况。

    田:是的,我们此次直播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环球在旧金山AM1510和纽约AM1240以及奥克兰FM90.6播出,同时国际在线中文网、华语广播网也同步播出,网址是www.cri.cn和www.chineseradio.cn,欢迎您的收听。

    李:好。现在也要提醒一下大家,现在是北京时间12月2日1点零8分42秒。现在距离发射还有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刚才说到了“‘绕、落、回’中的关键一步”和几个“首次”,简要介绍了这次“嫦娥三号”任务的情况。

    田: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环球,由子木和田巍为您带来的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直播特别节目。今天在我们直播间里的,还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火箭专家马惠廷先生。

    李:刚才马先生已经跟我们大家打过招呼了,现在我想问一下马先生,我们都知道,在发射阶段的关键就是发射场系统和运载火箭。咱们先说说发射场吧,为什么“嫦娥一号、二号、三号”都选择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呢 ?

    马:目前, 我国共有酒泉、太原、西昌三个卫星发射场,与其它两个发射场相比,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更适合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在这次发射中,“嫦娥三号”卫星要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运行,这对火箭推力以及姿态控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使用大推力火箭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这次搭载“嫦娥三号”卫星的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强,发射成功率高。在我国三个航天发射场中,只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具备发射这种大推力火箭的能力。

    另外,地理条件也是决定火箭发射的重要因素,西昌的纬度低,海拔高,发射倾角好,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升空所需要的燃料,并增加火箭的有效载荷。此外,西昌还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这里有成昆铁路经过,又有可以起落各种大型飞机的机场等等。

    李:好。刚才我们总结一下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大推力的火箭在西昌是比较适合发射的。

    田:具备发射条件。

    李:再有就是天气的情况西昌是比较理想的。最后一个条件是交通比较便利。

    田:好的。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现在正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本台记者肖中仁,请他介绍一下发射现场的情况。中仁,你好!

    肖:田巍,你好!

    李:中仁,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现在所处的具体位置好吗?

    肖:好的。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在西昌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的二楼。通过我面前不到1米远的一个透明玻璃,可以看到一楼已经是座无虚席,数十名身穿蓝色防静电服的工作人员已经就位了,正在进行发射前的紧张准备工作,田巍。

    田:中仁,刚才我们请直播间的马先生介绍了为什么要选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而你现在就在西昌,你能再跟我们详细地描述一下现场的情况吗?

    肖:好的,现在通过指挥控制大厅的一个实时监控画面,可以看到在夜幕下,56米高的运载火箭已经屹立在发射架旁,蓄势待发。火箭的牵引脐带塔已经全部打开了。另外我也注意到,在监控屏幕的两侧写着两句醒目的标语:“众志成城铺就万里奔月,万众一心共圆千年中国梦”,可以说“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登月,承载了许多中国人的梦想,田巍。

    田:中仁,我们了解到这次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上个月就已经运抵到了西昌,据你了解它在西昌都经历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呢?

    肖:好的。长三乙火箭是在11月1日进入发射场的,在昨天火箭完成了400多吨常规推进剂的加注。在今天上午的时候,进行了火箭燃料储箱压力和温度监测和状态的确认。在下午1点半的时候,探测器开始加电了,下午5点半开始加注低温的推进剂,加注工作将会持续到发射前的4分钟,从而保证了发射时推进剂的总量是充足的。

    另外,“嫦娥三号”任务我们知道它是一个多窗口发射,三天共有六个窗口,每天两个。第一个窗口要求的宽度是4分钟,如果发生突发情况没有完成发射,将会推迟50分钟,在第二个窗口1分钟内发射。运载火箭系统的总设计师姜杰表示,由于首次采用多窗口、窄宽度、高精度的入轨发射,火箭系统采用了六项新技术,比如高精度的制导技术、多窗口的发射、图像测量、新型的探测器支架等新技术,并且已经制定了六项发射方案,争取零窗口精准发射。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的设施和设备状态良好,各项的测试结果也是正常的,已经完成了全区的综合演练,发射前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田巍。

    田:中仁,我们都知道,发射场的天气状况对火箭的发射通常会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有时候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你到西昌的这两天包括现在,此时此刻当地的天气情况怎么样?

    肖:好的,就像你所说的一样,发射区的气象条件对火箭发射成功率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瞬间的风速超过每秒15米、超过1毫米的降雨、雷电等因素都将会对发射的安全造成隐患。根据气象预测,今天西昌的气象条件是良好的。通过目前我们在监控大厅上看到屏幕的信息显示,温度是4.5度,风速在1米/秒,没有雷雨、大风、降水,高空风力也是符合条件的,有利于火箭的发射。如果我们今天晚上在现场观看的话,可以看到火箭的二三级分离,能看到火箭发射之后,火焰划过空中能够持续300多秒,可以说被科研人员亲切称作“三姑娘”的“嫦娥三号”已经是整装待发了,田巍。

    田:好的,感谢中仁,稍后我们将会和你再次连线,请你再次介绍一下现场的情况,咱们一会儿见!

    李: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环球,由田巍和子木为您带来的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直播特别节目。今天在我们直播间里面,我们还有幸请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火箭专家马惠廷先生。马先生,我们刚才说了发射场系统,接下来想请教一下您关于发射时间的问题。您看“嫦娥三号”定在北京时间12月2日的凌晨1点30分来发射,这个时间点的确定,是考虑到了哪些因素?

    马:这种发射主要是靠窗口的选择,主要考虑有两个因素,一个就是地球和月亮的运动位置,相对位置所决定的。第二个因素就是考虑将来我们的“嫦娥”落月以后的时间,这对窗口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气象条件等等。这一次,因为这些特殊的因素,所以在12月的2日,刚才中仁也进行了介绍,1点30分。第二个窗口可能选在50分钟之后的2点23分左右。那么在12月的3日,还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12月4日,也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但是窗口的时间相对比较窄,第一窗口的时间基本上在4分钟左右,对于火箭系统发射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

    李:在这里打断一下马先生,因为我们很多的听众朋友,对于咱们的专业术语可能不太了解,首先说窗口,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射时间对吗?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马:可以发射、允许发射的一个时间段。

    李:所以刚才您说到,第一个窗口是4分钟,这是在这几个窗口当中最长的一个准备时间段?

    马:对,其它的都是1分钟,第一个窗口都是4分钟。

    田:这个窗口就是我们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去完成发射。

    马:要完成的发射动作。

    田:那这期间都要有哪些需要完成的动作呢?就是点火发射?

    马:点火发射。就是火箭的发射系统、地面的保障、测控,还有火箭系统,都要精准完好,可能才能做到这一点。

    田:那就是说时间越长,意味着准备可以越充分。

    马:对。

    田:发射的效果也就越好。

    马:对。时间短的话,对这些系统的要求就更高。

    田:您刚才还提到一个,咱们计算时间的时候,“嫦娥三号”到月球的时间,正好是一个便于观测的时间,这个时间通常就是要白天,月球的白天?

    马:对。这样传回来的图像等各方面大家看着更清楚。

    田:好的。听众朋友,之前我们连线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了解了发射现场的有关情况。我们的另一位记者钟芳,她现在正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可能很多听众朋友都知道,北京飞控中心是中国探月工程任务的指挥调度、飞行控制、分析计算、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中心,并承担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飞行控制和长期管理任务。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位于北京飞控中心的记者钟芳,请她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钟芳,你好!

    芳:主持人你好。我现在是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飞控大厅里,这里就是本次“嫦娥三号”任务的指挥调度、轨道控制和数据处理的中心,也是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的所在地。可以打个比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就是在整个“嫦娥三号”的任务中发挥着一个“神经中枢”的关键作用,主持人。

    田:钟芳,那你现在在“神经中枢”的里面,你跟我们描述一下现场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吗?

    芳:我在这个神经中枢里边,我感觉特别紧张,也特别兴奋,因为我看到现场飞控大厅里的工作人员在特别紧张地工作当中,各个时间点“准备完毕!”的报告口令,在这里不断地响起。在我的前方有两块屏幕,上方一个显示着北京时间,还有发射倒计时,现在距离发射仅有6分23秒了,还有西昌发射场的相关气象情况。下方的大屏幕显示着“嫦娥三号”的箭遥参数,这个箭遥参数一会儿就会显示“嫦娥三号”发射之后,它各个关键的节点上,包括它的助推器的分离,它的实测值和理论值的差距,我们可以看到“嫦娥三号”在整个的发射过程中是不是正常。在中间显示着整个“嫦娥三号”飞行的路径。过一会儿,在这个上面也会显示各个测控点的情况,监测“嫦娥三号”是否正常。

    那在这边的屏幕,我们能看到西昌发射中心的情况,现场的气氛特别紧张,因为我们大家可以听到,我是压着声音在说,刚刚现场的工作人员也在说,让我小点声,怕影响到现场工作的状态。在发射前两个小时的介绍会上,飞控中心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记者,他们所有的人员已经准备就位,精神状态饱满,软硬件系统也是稳定可靠,方案齐备,已经具备了实施此次任务的能力。主持人,我们也期待着“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田:好的,谢谢钟芳。

    (节目片花)

    田:听众朋友,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环球,子木和田巍以及我们在北京直播间里的火箭专家马惠廷先生,继续和您共同关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的有关情况。

    李:刚才我们连线了飞控中心,我们的记者压低了声音,生怕打扰到在紧张忙碌工作着的专家。接下来我们可能要有一些问题要问我们的马先生。

    田:我觉得还是先问一个私人问题吧。现在距离火箭发射您看还有不到5分钟的时间,作为火箭专家,您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马:很激动。怎么描述呢?一个是觉得通过我们亲手制作的火箭要去执行这样一个长距离的任务,心里很忐忑。同时,我觉得我们信心也满满,因为我感觉到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我们的同仁同事大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心血和汗水,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火箭是可信的、可靠的,也相信这一次能够把这个任务执行好,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田:子木你听到了吗,“亲手制作的火箭”。我想再多问您一句,“嫦娥一号”和“二号”的时候,也是您亲手制作的吗?您和您的团队?

    马:也是我们的团队。

    田:这个时候心情有什么不同吗?

    马:一次比一次紧张。

    李:但是我觉得这个紧张是值得骄傲的,因为我们在刚才已经介绍过了,“嫦娥三号”太多的首次,而且相比于“嫦娥二号”和“一号”,在技术方面,尤其在火箭搭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一会儿我们也会跟大家介绍一下,“嫦娥三号”在火箭运载方面有哪些提高。

    田:对。听众朋友,现在是北京时间1点27分49秒,“嫦娥三号”发射已经进入了最后几分钟的倒计时,现在我们再次连线位于西昌卫星发射现场的记者肖中仁,中仁。

    肖:田巍,你好!

    田:跟我们描述一下此时此刻现场的情况吧。

    肖:好的。我们现在通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的监控屏幕,可以看到火箭塔头的低温推进器正在冒着热气,发射塔的牵引脐带现在已经全部打开了。尽管现在耳边不时响起倒计时报时的声音,但是现在仿佛安静得连掉下来一根针,我们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现场的工作人员现在都是在盯着屏幕上的各项参数,再过不到1分半钟的时间,四千多年前我国“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将会变成现实,田巍。

    田:我们现在也听到了一些现场的声音,你刚才说这就是已经开始倒计时了是吗?

    肖:对,现在在我前面的监控屏幕上可以看到,现在已经进入了倒计时1分钟的准备。

    田:1分钟的准备,这个时候我和子木以及马先生,我相信还有飞控中心的钟芳,怎么说呢,我们可能心情还不完全一样。我觉得我有一种就是兴奋。

    李:我觉得我倒是跟马先生应该有点相像吧,比较忐忑。

    田:你也紧张。

    李:对,比较忐忑,比较忐忑。

    田:因为我之前也是参加过“神九”的直播,当时第一次好像还是挺紧张的,但是这一次,因为我的这个信心还是挺足的。

    李:我现在已经听不见你说什么了,因为我听见前方传来的信号说还有20秒。

    田:我们直播间里也有一部电视,我们也是在关注着前方的画面。听,倒计时开始了。

    (切入现场)

    10、9、8、7、6、5、4、3、2、1,点火!起飞!起飞!起飞时间01时30分00秒344毫秒。程序转弯!程序转弯!

    肖:主持人您好。现在通过我们前面的监控屏幕可以看到,火箭正在起飞的过程当中。

    李:不断地有数据回馈到我们的指挥中心,是吗?

    肖:可以看到,现在的火箭正在按程序转弯,化作一颗明亮的星星,缓缓飞向浩瀚的太空。我们刚才也听到“发现目标,跟踪正常”,指挥控制中心的大厅内回荡着来自各个测量点的报告声。显示屏上,火箭的飞行轨迹、高度、速度、位置,各个系统的工作状态、飞行实时动画尽收我们的眼底。

    田:中仁,刚才在发射的时候,你是通过屏幕来观看的是吧?

    肖:是通过现场的实时观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一个实时的监控的视频,我们能够看到。

    田:我在这想问一下马先生,我们在现场有没有人可以通过目测,就是在发射中心之外去观察这个火箭的?

    马:可以。因为在现场的话,考虑到安全,它在周边一个安全距离允许范围内,人是可以目测到的。

    李:有一个观测点。

    田:大约有哪些工作人员是被允许在外面看这个壮观的景象呢?

    马:一般情况下,假如来现场参观看看的,可以到那儿去,我们一些同事也可以到那儿去。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在测控大厅,都是通过屏幕来看。

    李:马先生,我还想问一下,现在我们在画面上,前方给出的信号我们也看得到,那么近距离的一个摄像头,它是安装在哪个位置的?

    马:它是安装在一级助推器顶上的。

    李:我们看到有火舌喷出,它耐高温,这也是经过技术处理的?

    马:对,它在顶上,它的火是朝下喷。

    田:好的。中仁。

    肖:现在从监控的数据上看,现在是在141秒的时候,也是预设的时间,已经实现了助推器的分离。在大约159秒的时候,会进行火箭一二级的分离,在235秒的时候,会抛整流罩。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1000多秒之后,“嫦娥三号”将会实现器箭分离,太阳帆板也将打开,进入预定的奔月轨道,去实现从看月亮的脸到亲密接触。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情况就是这样,主持人。

    田:好的,谢谢中仁!

    李:现在我们看前方的情况,觉得一切都是在可控的范围内,而且都是比较正常的。马先生,就刚才的这一段时间,从发射点火开始,一直到现在马上进行一二级分离了。您看跟我们预想的有没有什么大的出入?

    马:这个都是严格按照设计的程序来做的,是没有出入的,应该是非常准确。

    李:也就是说走到现在,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一个态势?

    马:对,应该是比较乐观。再进一步讲应该叫很乐观。前期不管是火箭的起飞,还是程序转弯、助推分离,现在一二级从画面上来看已经分离,这都是没问题的,准确地按原来预定的时间进行的。

    田:好的。听众朋友,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环球,子木和田巍以及我们在北京直播间里的火箭专家马惠廷先生继续和您关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的有关情况。马先生,刚才我们说了,一二级都已经分离了,说了发射场,我们也说了发射时间。接下来我们再聊聊火箭,您能给我们的听众朋友介绍一下,这一次担任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相比之前承担“嫦娥二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丙火箭有哪些不同,或者说进行了哪些改进?包括其中的创新,您能跟我们说一说吗?

    马:可以。当时承担“嫦娥二号”的是长征三号丙火箭,那个火箭也是“长三甲”系列火箭家族的一员,当然它是两个助推器,推力相对小一点。这次承担“嫦娥三号”发射的是长征三号乙火箭,这个火箭和长征三号以前比起来,我们的研制队伍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进行技术改进和可靠性增长。其中包括比如说双激光惯组的冗余,还有卫星导航的复合制导,还有多窗口的发射技术,还有探测器支架以及器箭锁紧装置,还有遥测图像的回传技术,还有多项可靠性的增长,以及这一次“嫦娥三号”和以往比较重了一吨。

    田:重了一吨,比“嫦娥二号”重了一吨?

    马:重了一吨,所以为了提升运载能力,进行了火箭自身的减重。开玩笑讲,比如说原来的一些脂肪现在变成肌肉。

    田:也要减肥。

    马:对。既不能降低它的可靠性、减弱它的能力,又要提高它的运载能力,所以要进行自身的一些减重。还有助推器的制导关机,还有末级主动段排放钝化等一系列的新技术。同时,地面设备也都进行了可靠性的改进,确保零窗口和多窗口发射的可靠性等等。

    李:刚才我们看到前方传回来的信号,一二级分离已经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从点火到现在,经历了417秒。现在是三级尾舱已经在起飞了。我想问一下马先生,在离开地面之后,一直到火箭和探测器分离,火箭都要完成哪些步骤?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朋友没有看到电视画面和前方信号,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马:大概要经过十来个关键的动作吧。首先是起飞点火,刚才大家在画面里也看到了,也跟听众介绍了。起飞点火之后,火箭要进行姿态调整,要进行程序转弯。转完弯之后,第一步要进行助推器的分离,它飞行到一定的高度,速度达到以后助推器要进行分离。分离完之后,第四个动作就是要一二级分离。一二级分离完之后,整流罩穿过大气层后要抛掉,这就是说它的使命已经完成,所以要把它抛掉。抛完整流罩以后,要进行二三级分离,就是二级和三级要进行分离。二级三级分离完之后,应该进行三级发动机的第一次关机,然后要滑行一段时间。关键就是滑行一段时间以后,第二次三级发动机要点火,点完火之后又一个关机,那个时候主发动机就基本上不工作了,靠它的末修发动机进行调姿。把姿态调整好之后再进行器箭分离,这个时候基本上火箭的使命就算是顺利完成。

    李:马先生这部分工作,到这儿就结束了。

    田:对。

    李:刚才我们听着很简单,像接力一样,谁先来,谁后来,但是我们在操作和研制的过程当中,一定是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心血。

    马:是这样的。

    田:对。我们从节目的一开始基本都在聊火箭,火箭是今天发射阶段的关键。但我们这次的任务是“嫦娥三号”任务,真正的主角是“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火箭就是要把它送入太空。我们在节目一开始也介绍了,“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总体规划“绕、落、回”中的关键一步,也就是“落”这一步。至于“绕、落、回”这三步具体都有哪些内容,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声音短片来了解一下中国探月工程的总体规划。

    (短片一)

    2006年2月,中国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列入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

    “绕”:2004年到2007年,一期,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突破绕月探测关键技术,对月球地形、地幔、部分元素及物质成份、月壤特性、地月空间环境等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探测,并初步建立我国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落”:2013年前后,二期,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主要任务是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测、深空测控通讯与遥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对着陆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物质成份等进行探测,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

    “回”:2020年前,三期,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主要任务是突破采样返回探测器、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技术。在现场分析取样的基础上,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进行试验室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短片结束)

    李:好的。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环球,由子木和田巍为您带来的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直播特别节目。今天在我们直播间里还有幸请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火箭专家马惠廷先生。马先生,从我们直播间的画面来看,现在火箭的运行状况,您给分析一下怎么样了?之前的节点完成得怎么样?

    马:从现在飞行的情况来看,我觉得火箭表现非常棒,现在一切都很正常,正处在三级发动机的滑行阶段。

    田:那接下来呢?

    马:接下来要进行三级发动机的二次点火,最终把它送到预定的轨道。

    李:您听到马先生刚才的那个“非常棒”,有点夸自己家孩子的意思,这是您亲手制作的火箭。

    田:刚才我们通过短片了解了中国探月工程的总体规划,也就是“绕、落、回”这三步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刚才子木也说了,这一次的“嫦娥三号”要实现的是“落”这一步,而之前“绕”这一步,主要是由“嫦娥一号”去完成的;另外“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嫦娥二号”,2008年10月的时候被纳入了二期工程“落”这个阶段,作为工程二期的先导星。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个声音短片来了解一下,中国探月工程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任务的完成情况。

    (短片二)

    通过“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两次任务,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嫦娥一号”任务获得了120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三维月球地形图等成果,并获得了大量原始科学数据。为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推动月球探测科学研究,成立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委员会,调动包括港澳在内的全社会科研力量,进行科研攻关,编制了我国首幅月球虹湾区域的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首次获得了白天和黑夜的全月球微波图像,提出了月球岩浆洋结晶年龄为39.2亿年和月球东海盆地倾斜撞击成因的新观点。这些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嫦娥二号”任务获得了7米分辨率月球三维影像,制作完成了优于1.5米分辨率的虹湾区域影像图,在澄海对峙区发现了月表剩磁所引起的微磁层的存在。进一步测量了月面化学元素,初步对铀、钾、

    钍、镁、铝、硅、钙等元素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全月球亮温温度分布和月壤特征,完成了四大科学目标。在拓展任务中,完成了对日地拉格朗日两点附近的空间环境探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飞越交会探测。

    (短片结束)

    李:好的,我们从短片中我们也听得出来,“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任务完成得还是非常好的。

    田:也是“非常棒”的,刚才马先生说的“非常棒”。

    李:在这里我想再补充一下,目前,“嫦娥二号”已成为中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它和地球间的距离,已经突破了6000万公里,而且正奔向更远的深空。根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计算,如果顺利,“嫦娥二号”有望最远飞行到距地球约3亿公里,这是很远的距离。

    田:又将创造记录。

    李:没错,这是中国航天器飞行距离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

    田:好的,听众朋友,我们现在从直播间的电视画面中看到,搭载着“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火箭仍在飞行当中,现在离预定的探测器跟火箭分离的时间,大概还有5分钟的时间。马先生,想在这儿问您,火箭现在它在干什么,您能跟我们讲一下这其中有什么关键所在吗?

    马:现在是三级发动机的二次点火,等于说这个发动机工作结束之后,就是要把探测器送到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8万公里的器箭分离的轨道,大家可以从图像当中看得见这个情况。

    田:三级发动机为什么要进行二次点火呢,它为什么不是一次点火,它二次点火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马:二次点火,主要是考虑它携带的燃料和它推的距离,节省一些燃料。这是低温的,这一级发动机使用的是液态的氢和液态的氧,液氢液氧的这种发动机。

    田:等于是三级发动机都是使用的低温燃料。

    马:绿色的清洁燃料,烧完了就都是水了。

    田:它第一次点火和第二次点火之间,您刚才的意思是它会滑行?

    马:对,惯性滑行一段时间,可以省去很多的燃料。

    田:是这样,那现在离分离还有不到大概3分钟的时间。

    马:应该差不多。

    田:差不多。

    马:关机了。

    田:现在咱们这次的关机是?

    马:发动机就结束了。

    田:结束了,那是它的燃料就耗尽了吗?

    马:没耗尽,但也差不多,因为这个东西要进行计算,就是它到这个速度和这样的高度的话,所携带的燃料要进行精确的控制,带多了就浪费了,带少了就不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和预计的是很接近的。

    李:所以进行关机。那我们接下来的一个动作是要做什么?

    马:下面紧接着就要进行调姿,它的末修发动机要对它进行一个姿态的调整,一会儿可能从画面上可以看见,调完之后紧接着要进行的就是这个,过去发射卫星,叫星箭分离,这次咱们发射的是探测器,叫器箭分离,器和箭,你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分离的情况。

    田:他们俩在这块完全要分开?

    马:分开了,火箭的使命就到此结束。

    田:必须把它送到你刚才提到的轨道上去,然后才可以分离?

    马:才可以分离,否则的话火箭就没有完成任务。

    (现场音:器箭分离!)

    田:刚才我们已经听到了,器箭分离了,现在是火箭……

    马:火箭现在退出去了。

    田:这是火箭的画面。

    马:前面的是叫探测器,刚才红的这个应该是火箭。

    李:现在所看的摄像头应该是在哪个地方?

    马:可能有光线的地方。

    马:你看,那是探测器,这是在火箭上,探测器刚才喷火。

    田:探测器上面它也是有燃料的,那就是说接下来它在轨道上的运行是依靠它本身携带的燃料?

    马:对。

    李:它自己还要完成什么样的技术动作,比如说展开或者怎样的一些技术动作吗?

    马:对,它也要进行姿态调整,比如说像太阳帆板的展开等等,像刚才不停地在喷火,就是它的自控发动机在工作。

    田:现在这个控制是在飞控中心去控制?还是说这个程序已经设定好了?

    马:这个程序已经设定好。

    田:到时间它自然就会完成这些调整和控制?

    马:对。

    李:现在我们可以从前方传回来的信号看到,它突然变成了一个特别耀眼的发光点,这是什么情况?怎么突然之间这么亮?

    马:这是因为探测器往前飞,它两个分开以后,摄像头一直是对着它,这应该是一个光线照到它了。

    田:噢,一个反射,看起来很漂亮。

    李:所以说我觉得,其实今天在现场的每一位应该都是与有荣焉的,我们见证了这样一个比较具有跨时代历史性的时刻,同时也圆了我小时候的太空梦。

    田: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由子木、田巍为您带来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直播特别节目,今天在我们直播间还有我们的火箭专家马惠廷先生。刚才我们说了火箭和探测器分离,那么现在我们想问马先生分离了以后对于今天的发射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马:分离之后,第一今天发射来讲,就是标志着火箭的使命应该是非常圆满地完成,下面就看探测器的表现了。

    李:这时候马先生很轻松地跟我们说要看探测器的表现了。

    田:我们一直介绍您是火箭专家,我知道您还是火箭组装厂的负责人,那分离之后火箭任务完成了,是不是您现在就松一口气了?

    马:应该是。

    李:我们先提前祝贺一下马先生,您完成的那一部分已经非常顺利。

    马:顺利。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探测器的表现怎么样,首先看火箭表演的如何,如果下面火箭表现有问题的话,那后面就一切都不行了。

    田:我们也介绍一下,我们这一次会进行三场直播,今天是第一场,就是发射。发射阶段,火箭是一个主角,接下来有探测器的登陆,登陆器是主角,再之后还有月球车,也就是说我们叫巡视器,标准的说法是巡视器的弹出,那时候巡视器就是主角了。我们刚才也提前向马先生表示祝贺了,非常不容易,这您刚才说了,您和您的团队亲手制作的。其中我们知道,为了这个分离的20分钟,您肯定您和您的团队付出了非常巨大的努力。您先跟我们说一下,大概用了多长时间?

    马:这个火箭大概从接到这个任务到出厂的话,应该经历了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

    李:整个团队在这两年多一直在攻克这个课题?

    田:不断地去改进、去研究,是吗?

    马:对对对。

    田:那真是非常的不容易,这其中肯定经历了很多困难,在这个时候您回想起来,其中有没有特别难忘的事情,您跟我们说两件?

    马:因为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确确实实说难忘的话也有一些事还是历历在目。你比如说刚才提到火箭减重的问题,过去我们一般是通过化学腐蚀或者化学加工以后来完成这些,像三级低温火箭和壁板的加工,实际上大家看到外面是一个箱子,圆柱状的东西,实际上这次三级等于是一个箱子。所谓的箱子是一个储箱,一部分是装液态的氢,一部分是装液态的氧,所以这个结构上来讲,就像一个易拉罐,但是中间一个弓底,弓形的一个底把它隔开。

    田:中间有个隔断。

    马:常规的这种火箭,燃料箱和氧化剂箱是分开的,就像两个易拉罐,实际上这个火箭,你要是焊完以后,加工完以后往那一放,易拉罐就会瘪的,这次为了减重,厚度包括这些加强的地方都进行精确地控制,大概误差不超过0.1个毫米。

    田:0.1个毫米?

    马:对,0.1个毫米。这样的话,我们这些员工,在这些过程中都是精益求精地认真去做,不管从我们的机械加工到我们的焊接,到我们多余物的控制以及还有它的密封性的检查,你看都是在10的负六次方左右,漏率都不能超过10的负六次方。

    田:子木,咱们能数的过来吗?10的负六次方?

    马:所以它应该是控制,在这个期间应该说我们的团队也好,从我们的设计人员到我们的制造人员、加工人员,大家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中间也有很多感人或者是令人难忘的一些事情。

    李:我们刚才看到的20多分钟的发射过程,火箭表现非常完美,把我们的飞行器送上去了,我们在这儿可以忆苦思甜,而且马先生也给我们追忆了一下。

    田:我觉得不能叫苦,我相信咱们这些航天人在这过程当中其实是享受着这种过程。

    马:享受着这种过程,的确是这样的。因为像今天是我们的长征火箭,中国的长征火箭第186次飞行,这个是我们所制造的火箭里头,应该是第132次飞行,也是咱们长3B,就是刚才说的长3乙火箭的第25次飞行,“长三甲”系列的火箭到现在为止总共飞了58次,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

    田:我们知道长征系列火箭是咱们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面旗帜。刚才您说的这些发射,这些次数,不单是为咱们中国自己发射,我听说也承担了比较多的商业发射任务,为国外的卫星进行发射,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也为咱们的长征火箭做一个小小的广告。

    马:实际上这个火箭的可靠性还是非常高的,它的性价比应该也不错,应该是得到了国际上的同行或者系统内的业内人士大家认可,所以在过去也曾经给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包括印尼等等一些国家也都承担过发射任务,除了发射我们自己的星之外,有的是国外其他的一些客户提供的星,我们帮他们发射上去,所以这个合作很广泛,比如说这个火箭,下一步马上就要承担一个玻利维亚的卫星发射,在本月要进行。现在随着大家对火箭的认识和需求的增加,国际上的合作越来越多。长征火箭不光飞到太空,也飞出了国门,飞向了世界,作为一种纽带和桥梁,为大家一块儿共享太空或者是和平开发利用太空做出贡献。

    李:我再问刚才的一个问题。刚才我们看到整个火箭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它的那一部分任务,但我想知道火箭一级二级分离在我们大气层之内,我们有没有对它的落点进行预估或者在之前就做了预案?

    马:火箭在飞行过程当中它的航道和它的安全区域都要进行精确地计算和设计,你像助推一二级到分离的过程中,掉到什么地方,包括什么时间掉,这个都是提前做好准备的,所以这个应该是安全的。

    李:一般我们的预测应该是无人区。

    马:对对对。

    田:像咱们之前的“一号”和“二号”,您还记得它们大概掉在什么位置?

    马:以前掉到贵州、云南那一带。

    田:之前还没有出现过残骸伤人的这种情况?

    马:没有。

    田:还是说非常安全的。

    马:这一次还采取了一个新的技术,就是末级主动段的排放钝化,这样的话,三级到最后的时候我们也会进行相关处理,减少太空的相关垃圾。

    田:绿色环保。那我们刚才说了落在哪儿,咱们稍事休息,一会儿回来。

    (节目片花)

    田: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由子木和田巍为您带来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的直播特别节目,在我们直播间里还有我们的火箭专家马惠廷先生。我们刚才说了,子木问了,一级二级火箭分离以后会落哪儿。那我们这次探月工程任务的主角是“嫦娥三号”探测器,我们也知道它接下来是按照预定的轨道飞向月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月亮。子木,你看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月亮,但是真正要问你月亮有多大、多重、多远、多亮?你能一下子回答上来吗?

    李:我两下子也回答不出来,你能吗?

    田:我肯定也回答不上来,但是我们接下来就借着“嫦娥三号”发射来一个小小的科普,通过一个声音短片来了解一下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

    (短片三)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基本上是个圆球体,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是月球直径的3.6倍。从月球上看地球是一个美丽的飘着白云的蓝色星球。太阳则更大,相当于130万个地球,6300多万个月球。如果太阳和月亮这两个天体与地球的距离相等,那么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亮的相对大小,就像是大西瓜和小芝麻。但由于太阳比月亮离我们要远得多,所以我们有时候反而会觉得月亮比太阳更大。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大约是中国陆地面积的四倍,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体积仅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的1/81。由于质量小,产生的引力就小,月球的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人到了月球上之后就会觉得身轻如燕,力大如牛,感觉妙不可言。在月球上想要打破地球上一些体育项目的世界记录,那是非常容易的事,在地球上能举起100千克杠铃的大力士,在月球上可能就能举起地球上600千克的物体。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有时近有时远,最近时约36万千米,最远时约40万千米,平均距离约为38万4千4百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走十圈。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时,几乎没有人不赞叹它那柔和皎洁的光芒,其实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是因为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从天文学角度来说,月球的反照率只有0.07,换句话说它只反射了照射到它上面的太阳光的7%,其余93%都被月球表面吸收去了。与太阳亮度相比,月球的平均亮度只有太阳的1/465000。由于日月地三个天体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变化,它相对于太阳的亮度变化范围从1/630000到1/375000,同时月亮圆缺变化时,它的亮度也有很大的变化,如果以满月时的亮度作为100,最大时和最小时可以相差几十倍或者更多。

    (短片结束)

    李:好的。收音机前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到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环球由田巍和子木为您带来的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直播特别节目,今天在我们的直播间里我们还请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专家马惠廷先生。

    田:我们今天的直播您除了可以通过我们的海外分台收听之外,还可以登陆华语广播网www.chineseradio.cn,以及国际在线中文网在线收听我们的节目。

    李:刚才我们听到了一段小片来介绍月球它到底有多大、多重、多远、多亮,这以前真没关注过。

    田:长知识吧。

    李:但是我发现了这里边可没介绍说,为什么要对月球进行探测,其实这个是我今天最关心的。

    田:我还真就猜到你可能会问这个问题。

    李:你还能猜到什么?

    田:别急,其实我本身也很关注这个,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听众朋友们想了解的,咱们发射了“一号”、“二号”、“三号”这么多,之后还有更多,“四号”、“五号”。

    李:干什么?

    田:对,究竟去月球咱们要干点什么,接下来咱们再来听一段有关月球探测价值的声音短片。

    (短片四)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从诞生之时就万古不息地陪伴着人类的蓝色家园——地球。探索月球探索星空探索未知世界,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和不懈的追求,这种求知和探索伴随着人类的成长,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联合国签署的月球条约规定,月球不属于任何国家,但允许各国开发利用。月球的魅力在哪里呢?科学家解释说,月球保持着原始状态,对月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月面是真空世界,没有大气层,在月面建立天文台可以大大提高天文观测的能力。月面上的真空度很高,它直接承受太阳的辐射,而且没有全球性偶极磁场,是开展空间物理化学实验和生命科学实验的理想场所。同时月球上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可以开发用于在月球上制造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材料。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藏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根据科学考察探明,月球上已知矿物有一百多种,其中有五种连地球上也没有。月岩中还含有大量的铝、镁、钙、钛、硅、钠、铬、钾、锰等等,在月壤中氧的含量占到4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月壤当中还含有地球上少见的氦3,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源原料,氦3是人类未来可长期适用的清洁、高效、安全和廉价的新型核聚变燃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短片结束)

    田:怎么样?月球还是挺吸引咱们的吧?还是很有价值的。

    李:我特别想自己也上去看看。

    田:我们知道,现在“嫦娥三号”还不能说是成功登陆,截至目前,美国和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在月球上成功软着陆的国家。那么,如果这次“嫦娥三号”任务成功的话,那中国将成为第三个,我们那个时候才可以真正非常骄傲自豪。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一下国际电台驻俄罗斯记者燕玺,来了解一下俄罗斯的有关情况。燕玺,你好!

    燕: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田:想在这先请你介绍一下俄罗斯航天探月近年来有关的情况。

    燕:好的。应该说俄罗斯在月球探测这个领域的进程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前苏联时期,在月球探测领域可以说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果。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前苏联总共向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不过这32个探测器,最后只有19次是成功发射,并且取得了预定的成果,苏联为此应该说是消耗了大量的金钱和物力,也一度把载人登月提上了议事日程,后来因为缺乏资金,同时又考虑到安全问题,再加上美国已经实现了首次人类登月,所以最后苏联放弃了登月计划。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航天业也应该说受到了重创。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俄罗斯综合国力的不断恢复,俄罗斯才开始准备在探月领域重整旗鼓。2007年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就公布了其未来的航天计划,这个计划已经制定到2040年,月球探索也成为了俄罗斯太阳系研究计划的一个首要任务。按照这个计划,第一个阶段将从2015年到2020年,俄罗斯将通过两个探测器对月球进行探测,其中一个探测器将在月球的南极工作,预计第一阶段可能实现五次探测器登月。2020年之后的第二阶段,到时会有两辆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工作。根据已经公布的规划,2023年俄罗斯将向月球发射携带有返回火箭的探测器,返回火箭将把月球车采集的月球物质带回到地球。俄罗斯还计划在2025年之前实现载人登月,2027年到2032年期间将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常驻考察基地,主持人。

    田:燕玺,刚才你介绍了,俄罗斯航天发展还是非常不错的,那么俄罗斯的航天界以及当地的华人华侨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以及这次“嫦娥三号”发射有着怎样的关注?

    燕:实际上每一次中国发射航天器都会吸引在俄罗斯华人的高度关注,大家也都表示中国不断地成功发射航天器,实际上体现出了我们综合国力的一个提升,特别是当大家和外国朋友聊起这些事的时候,这些外国朋友都会投来非常赞赏的目光,这也让旅居俄罗斯的华人感到非常的开心和自豪。俄罗斯作为一个传统的航天大国,一个航天强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的联系应该说也是非常紧密的,可以说中国航天的崛起,也有很大部分是得益于俄罗斯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我平时和不少俄罗斯航天专家和一些专门从事航天报道的记者们聊天的时候,也感觉到,他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还是抱以了赞赏。好几位俄罗斯航空专家表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得这么快,而且中国航天器发射的成功率非常高,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感到惊讶。特别是他们看到中国的航天事业有这么多年轻的从业人员的时候,更是可以说感慨万千,因为现在俄罗斯从事航天技术研究的年轻人实际上是越来越少了,俄罗斯的航天业正面临着人才断档的威胁。俄罗斯专家还跟我开过玩笑,说俄罗斯现在希望把先进的航天技术与中国分享,一方面是由于俄中两国的合作非常紧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俄罗斯的技术不要失传了。虽然这只是一个玩笑,但是也反映出了俄罗斯的航天业对于中国航天业的一个肯定,同时也反映出俄罗斯航天业现在的人才危机正在不断加大的现实,主持人。

    田:好的,谢谢燕玺,再见!

    李:好,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美国。很多人都知道,除了刚才田巍还有燕玺提到的软着陆以外,美国还是第一个实现人类登月梦的国家,而且近年来美国对月球的探测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接下来我们再来连线一下本台特派美国记者吕晓红,让她来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晓红,你好!能不能帮我们梳理一下美国探索月球的轨迹?

    吕:美国的探月计划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58年8月17号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但是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直到1959年3月先锋四号才勉强成功,成为美国第一个脱离地球重力的探测器。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外太空,这让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大受刺激,宣布美国要在之后十年里实现载人登月,举世闻名的阿波罗计划由此诞生。1969年5月,阿波罗10号成功地绕月飞行。同年的7月,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执行登月计划的阿波罗11号的档案近年来已获得了解密,其中还跟中国有一段渊源。当时后方指挥部跟阿波罗11号上的宇航员调侃说,让他们关注一位已经在月球上生活了四千多年的名叫嫦娥的中国姑娘以及它身边总是站在玉桂树下用两条后腿立着的玉兔。宇航员的回答是说,好的,我们一定会好好找一找这位兔女郎。

    在这之后,美国又实施了六次在技术方面更为复杂的探月活动,其中1972年12月7号阿波罗17号的发射是唯一一次夜间发射的任务,这次任务的成功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1961年到1972年期间,美国为阿波罗计划总共投入了255亿美元,参与的总人数超过了30万。这项计划让12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带回了大约440公斤重的月岩样品,还获得了大量的月球照片,月球表面的科学数据以及环月球轨道实验数据等等,使得科研人员对月球的认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美国日后的月球探测奠定了基础。2004年1月份,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新太空探索计划”,其中就包括了重返月球计划,准备在2020年重返月球并且建立永久性的基地。那么眼下美国航天局的月球大气和尘埃环境探测器已经在今年9月份发射升空了,目前已经在绕月飞行,美国方面甚至还担心说“嫦娥三号”的到来会影响他的这个项目,尤其是相关的数据和结果,主持人。

    田:好的,谢谢晓红。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环球由子木和田巍以及我们今天特别邀请的火箭专家马惠廷先生为您带来的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直播特别节目。现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与火箭分离已经过去20多分钟了,在这期间北京飞控中心承担着“嫦娥三号”的测控任务,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位于北京飞控中心的记者钟芳,请她介绍器箭分离后的情况。钟芳,你好!

    钟芳:主持人你好。

    田:你好。你来介绍一下现在飞控中心有关的情况好吗?

    钟芳:刚才我说北京的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是一个神经的中枢,所有的测控数据都是汇集在这里,所以我们的耳边就会不断地响起各个测控点报告上来的信息,“跟踪正常”、“遥测正常”等等。我们说火箭的表现是非常棒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火箭的遥测参数在大屏幕上显示,各个节点包括助推器的分离、一级关机、一二级分离、抛离整流罩、二级关机、二三级分离、三级一次关机、三级二次点火、三级二次关机,整个实测值和理论值都有显示,相差是非常少的。大概是在1138秒的时候,器箭实现了分离,在飞控中心的现场,掌声响起来了,器箭分离说明发射已经非常成功。之后在飞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参数,包括分离点参数的显示。刚才“嫦娥三号”探测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现场的测控说一切任务照常进行,非常非常正常。刚才我们看到“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着陆缓冲机构已经展开到位。据我的了解,着陆缓冲机构展开到位,也是“嫦娥三号”发射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现在看到的是它的太阳帆板也已经正常展开,听众朋友应该能听到现场响起的掌声。这两个参数的正常到位也就意味着“嫦娥三号”它整个的发射是非常非常成功和正常的,我现在所了解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主持人。

    田:好的,非常感谢,谢谢钟芳。

    李:再见。好了,刚才我们听到了前方的一些情况,距离我们能知道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的时间应该就是几秒钟或者是半分钟左右的时候,刚才听到了飞控中心掌声响起来了,是因为我们探测器的太阳翼展开是非常到位的。

    田:对,现在距离刚才分离已经大概过了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在短片里听到,包括马先生也介绍了,长三乙增强型火箭把“嫦娥三号”探测器直接发射到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之后,探测器将会在轨飞行,大概是5天的时间。

    李:我们来听听前方的声音。

    田:接下来我们听一下。

    李:这个时候我们在屏息静气,在等待着发射结果。

    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接下来将要宣布“嫦娥三号”发射的结果。

    李:现在我们前方画面也给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控制区域。

    (切入现场)

    张振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根据北京中心计算结果,“嫦娥三号”探测器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现在我宣布“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李:我们听到现在响起了掌声。

    田:圆满成功。

    马:非常高兴。

    田:非常高兴,马先生。

    张振中:在此我代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代表发射场区任务指挥部,向参加这次任务的所有单位和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给予我们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嫦娥奔月震寰宇,盛世中华耀九天,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夺取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辉煌,用航天梦助推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田:相信听众朋友也听到了现场的豪言壮语,“嫦娥三号”发射的成功也意味着现在离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奔月梦想又近了一步,而且我觉得这次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咫尺之遥了。

    李:没错,刚才听到现场掌声的时候,也特别的高兴。虽然说咱们没有像马先生一样,参与到了这一次的整个发射的过程当中,尤其是那么重要的一部分。运载火箭的整个环节都是由马先生及他们的团队一起来共同完成的,用自己的血汗还有努力一起来完成的。那今天我们就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说我们在直播这一次发射的过程当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每一个参与人员他们的精气神都非常地到位。

    田:以及他们的奉献,奉献的精神。我觉得我们在这也要感谢所有的辛勤奉献中国的航天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直播间里的马惠廷先生。马先生这个时候的心情怎么样?跟我们的听众朋友分享一下吧?

    马:现在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每一次这个时候,我们都觉得好像完成了一个巨大的任务,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了。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确实压力比较大,但是看到每一次的成功,我们确实喜从心底来,就是原来大家付出的汗水没有白流。我们希望通过推进嫦娥梦来推动和完成中国梦的建设。

    李:好的,马先生,最后咱们这样,给您一句话的时间,您来跟我们说说,对于这次的发射,您的一个总结也好或者说一个寄语也好,好不好?

    马:火箭前期表现非常棒,后续预祝我们的探测器还有我们的玉兔车顺利圆满成功!

    田:好的,谢谢。

    李:再次感谢马先生今天莅临到我们的现场和我们一起来分享这样一个激动人心并且非常关键的时刻。

    马:谢谢主持人。

    李:刚才我们在前面的节目中向大家介绍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接下来会先在地月转移轨道飞行约5天,然后紧接着再进入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飞行大概再经历4天后,再变轨进入15公里乘100公里的椭圆轨道,然后再飞行约4天后,也就是大约在北京时间12月14日的晚上,从高度15公里的近月点开始动力下降。在这儿跟各位听众朋友提前预告一下,我们中文环球届时也会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着陆进行直播,希望您到时候不要错过。

    田:我觉得那个时候将是一个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时候您可以除了通过我们的海外落地调频收听,还可以登陆华语广播网www.chineseradio.cn以及国际在线中文网在线收听我们的直播,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也都可以发送电子邮件到china@cri.com.cn或者拨打我们语音留言电话86-10-68892036,我们期待着您的收听和参与。

    李:好的,听众朋友,今天由田巍和子木为您带来的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直播特别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再次感谢在直播间里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火箭专家马惠廷先生,同时我们也代表今天节目的导播赵洋、技术保障李春亮、监制包涛、徐军,感谢您的收听,听众朋友,再见!

    田:再会!

    马:再见!

    (歌曲《飞得更高》至结束)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张惠丹(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