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4年·第10期

用“摸论”“猫论”指导报业转型升级

胡 振

2014年10月22日13:39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我国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与行业改革的深水期,重温和研讨包括邓小平新闻思想在内的邓小平理论,对当前报业战略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

早在30年前,在新华通讯社《经济参考报》出版10周年纪念之际,邓小平欣然命笔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当时,电子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络已联通,发达国家正在加快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平心而论,在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时,许多报业工作者还未见过电脑,自然无法理解小平同志远见卓识的指示,难以预料仅仅30年,互联网就改变了世界,颠覆了许多传统领域,包括传统报业的传播模式。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其中的新闻宣传思想也是一个开放的子系统。小平同志历来强调:不能脱离世界,反对闭关锁国。因此,他指出:“不要关起门来,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就会信息不灵,睡大觉,而世界技术革命却在蓬勃发展。”要让世界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要使中国走向世界,传媒信息行业首当其冲。正是在小平同志开放的新闻思想指引下,我国与先进国家几乎站在同一起点上,研究和发展互联网技术,支持与培育了一大批新闻信息门户网站,迅速形成了快捷、海量、超越疆域的传播格局,给传统报业带来了历史性、革命性的机遇与挑战。时至今日,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倒逼传统媒体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搭建与时俱进的网络平台,不失时机地推进报业转型升级,以求在改革中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显然,互联网所带来的颠覆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传媒介质的更新换代,以纸为“报”的媒体必然经历根本性的变局,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报业全球性的行业衰退,普遍出现营业性收入持续下行的趋势。面对当下的种种发展困局,传统报业的转型升级注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

既然是一场报业改革,它必定与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改革一样,有着相近或者相似的本质属性,有着一般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有着可供借鉴与学习的路径选择。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下报业改革与转型升级的方针指导。

本文主要围绕小平同志的“摸论”和“猫论”,来谈谈对于报业改革的指导意义。

“摸论”为报业改革提供无从选择的实践路径

“摸论”是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说法的简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下,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借鉴,均无现成模式可供参考,于是邓小平在不少场合表达过改革开放要“摸着石头过河”,“摸论”应运而生。

“摸论”体现了改革的策略与方法。“摸论”完全符合人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理。在报业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遇到了前无古人的难题。距报纸诞生已有几百年,新闻教科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哪怕发达国家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注定了我们报业的改革是充满风险与艰难的。不改“等死”,改了“找死”的现实问题,困扰着报业人的转型决心与信心。

然而,许多报社在承受网络媒体巨大压力下顺势而为,像摸着石头过河那样在摸索中前进,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一边实践一边总结经验,看准了的大胆去试,认准了的果断去改,以求达到“积小改为大变”的目标。

从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来看,在进行报业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我们不能惧怕,“试验的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搞成功是我们的愿望,不成功是一个经验嘛。”但是,“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发现“哪一步走得不对,就赶快改”,“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这样,我们就可以以小代价去换取大成果。

回顾近几年来报业改革的历程,我们不得不承认,“摸着石头过河”实则包含了一个“试错”过程。在“报网互动”、“报网融合”的背景下,各家报社投入的媒体网络化项目成少败多,很少有预期的营收回报。高昂的代价付出之后,应当留给报业怎样的深层思考?究竟是纯粹为了光鲜的政绩一哄而上,还是自觉去分享新媒介、运用新平台拓展报业扩张的技术环境;是由于技术屏障的隔膜对网络空间敬而远之,还是汲取互联网思维设置“体外循环”的子系统;是传统报业内部机制对新媒体生长机制的水土不服,还是看准网络媒体“各领风骚两三年”的短暂周期择机投入,高开高走?

应该指出的是,报业改革的“试错”本身并无过错。互联网兴起之初,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媒体感受与传播理念,来审视初级电脑上展示的无穷呈现。问题是,在主流媒体的优越感之下,报纸仍然抱着一种主流自信,跟随人后“依葫芦画瓢”,无论采取系统还是随机的方式,目标当然是试图破解报业网络化“柳暗花明”的答案。当网络传播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或范围比较有限时,“试错”有一定效果。而当这种传统的路径依赖,继续去应对一个“硅谷世界”连连爆发出来的瞬息万变时,由于传统报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准备、人才准备与精神准备,必然在“试错”过程中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以至于对于报业改革也觉得灰头土脸。

既然是“摸着石头过河”,那就不可避免地要承受报业转型的“试错”结果。“试错”是网络时代必然历经的现象和代价,即使是如阿里巴巴、腾讯这样成功的互联网大佬,失败的产品也比成功的产品多得多。今天应当值得记取的是,在成本远远高于收益的定局面前,我们能不能深究一下“摸着石头过河”的代价,这对传统报业转型升级到底有没有正能量的价值,较之“投”网之前的报业运营究竟发生了哪些倒逼出来的变化,对于未来新媒体的运用与分享是否拥有了清晰的愿景,而在互联网主导的媒体生态格局中,我国报业如何操控各个变因来求得成功机会,获得逆风飞扬的成功路径。

30多年的实践证明,小平同志的“摸论”及其理论,正确指导了改革进程的步步深入。我们可以发现,在任何一项改革中,都是采取了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方式,增强了改革过程的可逆性和可调性。试验成功了就推广,不成功就调整,局部的损失不会影响稳定大局。

报业改革也必须如此。我们要把心态放到最低,我们强势的地方很多,但改革就是要补短板,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才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不必贪大求洋,完全可以从子系统开始,从小项目起步,即使走两步退一步也是进步,即使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这比起站在岸上裹足不前的观望者要高明百倍,更有希望获得成功。这才是报业改革应当实践的路径。

“猫论”为报业改革提供了价值取向的检验标准

“猫论”是小平同志多次引用的四川谚语,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一个真理:搞改革、办事情,不要拘泥于现成的方法和既定的模式,只要干成了,办好了,就是好办法、好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方法也是为目的服务的。既反映了客观实际,又反映了主观愿望,这其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体现了小平同志务实的价值取向,改变了“凡事从政治着眼,凡事先问问教条”的思维习惯,为改革开放扫清了思想障碍。

“猫论”既是针对当时的具体问题说的,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它又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即它体现出来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以价值检验实践的方法,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猫论”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邓小平理论的红线;“猫论”体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从事情的效果和目的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

小平同志的“猫论”提醒我们,在报业改革的实践中必须强调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和价值功能,正如小平同志讲的,要“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反对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只有实践才拥有最后的发言权。

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从来没有如此艰难,无论是舆论环境,还是经济环境,都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媒体受到了来自市场及各方的压力。尤其是以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近年来经营遭受巨大冲击。在如此艰难的时期,不仅业内弥漫着错综复杂的思想矛盾,更纠结的是,来自学界业界以及网络大佬的奇谈怪论,对报业改革的战略思维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搅局影响。

一种是“算命先生”的预言。整天给报业的未来算卦,几乎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腔调。如果说,在前些年听到这些预言还能引发业内的震惊或深思,那么如今还是老调重弹,甚至断言中国的报纸在哪一年消失的论断,除了博取眼球之外,只能引发业内的情绪反弹和理性反思。

还有一种是“江湖郎中”的药方。先给报业改革设定一个“重症监护室”的悬念,危言耸听地惊呼“路在何方”,然后信口开河地开出拯救报业的“灵丹妙药”。这些迥异不同的药方,有的是互相抄袭,有的是互相矛盾,根本不了解报业真实现状,根本不明白业内深层蕴含的生存潜力,更不顾忌这些药方本身在报业实践中的“毒副作用”。

在如此的众声喧哗之下,我们报业内部很容易产生一种迷乱的幻觉,满足于纸上谈兵的方案之争,似乎觉得这样做或那样做都对头,又发现这样做或那样做都不行。要害在于,衡量报业改革实践好坏的标准吃不准了,因此也就失去了对报业改革的路径研判和选择。

“猫论”的最大特征是将实践活动与价值关系联系在一起,将实践观与价值观统一起来,突出实践的价值功能。所以,报业改革当务之急是突出实践的评价功能,也就是判断报业发展的评价指标。

笔者认为,报业改革的价值取向应该有“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稳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而不是削弱这种影响力;有利于扩展报业运营的持续性,而不是中断这种持续性;有利于激发报业员工的积极性,而不是挫伤这种积极性。围绕这“三个有利于”,我们才可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否则,报业改革就容易落到一个寸步难行的泥坑里,陷于行业集体恐慌而不能自拔。

小平同志的“猫论”讲实效、重实用,用效益判断价值,从实效寻求真理。从这一价值逻辑出发,我们不妨把“三个有利于”标准变成较为具体的实际形态,以更具有可视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衡量报业的转型。比如,我们在研判报业新媒体项目投资时,就要看是否具有产业关联、是否破解技术屏障、是否把握用户体验,归根到底,就是是否具有成长性、持续性的盈利模式。

任何媒体转型的投入,不可能没有盈利预期。根本的企求是这样的投入回报率究竟合不合算,或者说培育期的先期投入到底能否实现可预期的回报;虽然开办投入可以承受,那么今后日常的运行成本能不能抵消于稳定上升的营收之中。如果没有盈利模式,报业转型的任何新媒体项目都是自娱自乐,不管烧多少钱最终成为一堆泡沫。对当下报业改革来说,小平同志的“猫论”客观如实地校正着报人改革的方向。

“摸论”和“猫论”倡导的是务实的态度,体现的是创新的精神,强调的是实践的作用。我们今天重温小平同志的“摸论”和“猫论”,不但要有一种忧患意识的压力,一种反思自身的紧迫,更要有一种实事求是的自觉,一种报业复兴的自信。只有摆脱传统报业不合时宜的惯性思维,与时俱进地用数字化思维思考,探索业态创新,才能在新媒体生态圈中把握主动,驾驭自如,与新媒体共生共荣共赢。

(作者:浙江省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级记者)

分享到:
(责编:张惠丹(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