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當前媒介環境下新媒體對舊媒體的挑戰【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當前媒介環境下新媒體對舊媒體的挑戰【2】

任薇

2012年12月05日16:53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6、新媒體所受限制較小

傳統主流媒體一直被稱為“社會公器”,擔任著輿論監督的重任,但與新媒體相比,舊媒體的輿論監督能力很容易受制於某些地方權力的壓力。傳統主流媒體處於各級政府的監管和控制下,一旦涉及輿論監督,隻要官方一紙禁令或一聲招呼,即使稿件成型了也會胎死腹中。一些地方政府官員認為隻要報道他們的轄區內的負面新聞,就是對當地政績的抹黑,因此,他們想方設法將輿論監督拒之門外。西安晚報的記者石俊榮因報道領導慰問貧困黨員時抽“九五至尊”天價香煙就被停職,而他供職的西安晚報也被要求從即日起禁止出現任何監督或者涉及政府的負面新聞。由此例就可見傳統媒體在輿論監督中的無奈和無力。

而與此相反,近些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網民數量的迅速增長,網絡以勢如破竹之勢掀起了一陣又一陣輿論監督的旋風。由於網絡的進入門檻低、覆蓋面廣、時效性和互動性都明顯強於傳統媒體,因此,網絡進行輿論監督有了一個更為寬闊的空間。還是以7.23事件為例,7月24日,一位自稱記者的網名為“zhongwen.pen”的人在網易論壇上發貼《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採訪后記 (慎入!!!) 》,描寫現場救援工作的草率和鐵道部試圖掩蓋事故的情形並表達自己內心的悲憤。這樣的文字在主流媒體上是絕對不能發表的。

但該貼在網絡上迅速傳開,激起了民眾的憤怒,並引起了有關部門的介入。而網絡輿情也對事故調查和賠償工作起了巨大的督促作用。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在該事件中,主流媒體少有尖銳的聲音,反而更多的擔任了“政府的喉舌”的角色。

新媒體的介入“沖擊了傳統媒體‘把關人’的作用”。⑤由於所受限制較小,新媒體在輿論監督方面反而更有利於民眾發出自己的聲音。“在技術層面,互聯網的特性決定了用戶發布的信息內容不完全受網站的控制,傳統媒體對信息的篩選、以及議程設置的特權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⑥新媒體改變了傳播方式,突發事件被‘加工’后才告知公眾的方式已越來越難橫行於世了。

7、突破時間和地域限制

新媒體迎合了人們休閑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比如如果要看一個電視節目,必須要等到黃金時段,可是如果有了新媒體,比如網絡電視,隨時都可以收看,而手機電視及其強大的上網功能更是讓人隨時都可以利用零碎時間獲取想要的信息。用戶在時間上具有極大的自主權。

在空間上,傳統媒體中地方性的內容較多,如地方報紙和地方電台、電視台等,多會聚焦於一個地點,這是為了滿足新聞“接近性”的要求,而全國性的媒體也隻會選取各地發生的具有全民性意義的大事件進行報道。但利用新媒體人們就可以知道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自己關心的小事。

8、提供一個精神空間

“網絡世界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滿足感,其實遠大於所謂信息海量、快速檢索、電子商務等實用功能,這種依賴感之強是傳統媒體所不能企及的。”⑦網絡傳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的虛擬性,在網絡世界中,人們可以想象自己是任意角色,這一虛擬角色及角色存在的虛擬環境為網民構建了一個廣闊的精神空間。使人們在現實世界無法得到滿足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得到滿足。就像尼葛洛龐帝所說:“在虛擬現實中,你可以張開雙臂,擁抱銀河,在人類的血液中游泳,或造訪仙境中的愛麗絲。”⑧

新媒體標榜草根文化的特點也讓它為更多的現代人所接受。

正是因為新媒體具有以上優勢,使其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對舊媒體形成了巨大的挑戰,而這種沖擊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