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6期

新華社“地球綠飄帶”大型集成報道評析

張一弛

2014年06月10日13:43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2013年是我國西北、華北北部、東北西部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啟動35 周年。從8月11日開始,新華社以“地球綠飄帶”為主題,推出了為期2個月的媒體聯合行動大型集成報道。作為國家級通訊社,新華社採用了多媒體集成與互動的形式,圍繞主題開展議程設置,將35年來“三北工程”的成就和經驗、“三北”人民生態建設的艱辛努力和命運變化行進式呈現,鐫刻著“三北”造林的歷史。

關鍵詞:新華社﹔“地球綠飄帶”﹔集成報道﹔行進式報道

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站在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在我國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嚴重的西北、華北北部、東北西部(以下簡稱“三北”)地區建設三北防護林體系(以下簡稱“三北工程”)的重大決策,開創了我國生態工程建設的先河。35年來,“三北”地區的廣大干部群眾以“三北工程”建設為契機,以實現“三北”地區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己任,克服重重困難,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創新實踐,筑起了中國的“綠色長城”。“三北”地區面貌、林業面貌、環境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向“人進沙退”的重大轉變,有效帶動了全國林業和生態環境建設。

2013年是“三北工程”啟動實施35周年,從8月11日開始,新華社推出了為期2個月的“地球綠飄帶”媒體聯合行動大型集成報道,採訪組深入“三北”,一路行進一路呈現,共發表文字報道100余篇、新聞圖片500余幅、視頻近50個。作為國家級通訊社,新華社大型集成報道既有立意高遠、氣勢磅礡的論述,也有朴實細致、可親可感的故事講述﹔既有北方半壁河山的風景展現,也有造林英雄人物的細膩呈現。將35年來“三北工程”的成就和經驗,“三北”人民生態建設的艱辛努力和命運變化融入,娓娓道來,傳播效果遠超預想。

一、多媒體集成與互動,“身臨其境”看三北

由新華社發起的“地球綠飄帶”大型媒體報道,聯合了三北防護林所在地區的13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1 家報刊、網絡等媒體也共同參與了此次報道活動。新華社以集成服務新平台——新華通為主要平台進行展示,同時還打通了微博、微信、客戶端、門戶網站、視頻網站等各類媒體資源。多媒體集成通過文字、圖片、圖表、視頻、音頻等呈現形式,Flash、3D動畫等技術也運用到了集成服務中,形成了高效、立體的傳播內容[1]。“三北”地區的山、水、沙漠、草原、植樹英雄等都活生生地呈現在了受眾眼前,使受眾如“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了“三北”的風土人情。

此次報道不僅最大化利用了新媒體資源,還打通了線上線下,使受眾與媒體全方位交互創新。新華社“新華視點”、“中國網事”、“我報道”等微博、客戶端的開放,讓受眾參與其中,主動地進入到了新華社設置的各種議題中,同時,受眾的反饋也為新華社的報道提供了新的議題。受眾在“吸引—參與—反饋—再傳播”過程中,使傳播達到了最佳的效果。

例如新華社微博就有網友爆料稱“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一些鄉鎮有人亂砍濫伐”,記者立即前往,通過暗訪發現河北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有大批樹販子以販賣古樹進城牟利,雲杉、樺樹、油鬆等原生樹木源源不斷地被倒賣到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的一些城市,這種行為違反了國家林業局關於“禁止大樹古樹移植進城”的規定,從而使振聾發聵的《樹販子瘋狂倒樹成產業——河北圍場毀林調查》一文呈現在受眾眼前。其他網友的留言也印証了記者的調查:“在圍場,樹販子上山專揀樹形好的挖,再用車源源不斷運走牟取暴利!更可笑的是,山下路邊的牌子上赫然寫著‘防沙固沙綠化工程’!”同時,新華社的報道也為網民提供了議題,引發網民互動思考,有網友說:“看完石窟守護員熱合曼•阿木提的採訪報道后,我想每年生日的時候種一棵樹,這樣綠色會越來越多。”新媒體的排列組合,不僅僅讓受眾與現場記者一樣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新華社與受眾分別形成了PGC與UGC模式,這兩大模式的交互,使新華社與受眾之間並不是傳者與受傳者的關系,而是自媒體時代的欣賞與互相欣賞。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