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6期

透視新聞節目論播音員主持人的風格差異

熊 艷

2014年06月11日10:1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隨著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飛速發展,播音員、主持人個性化的主持風格逐漸成為欄目收視的重要保障。主持風格的創新和差異是電視媒介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市場化的鮮明表現。在形成各種主持風格的同時加以創新,是播音員、主持人不斷完善自身風格的時代要求。將新聞事實傳遞給受眾不外乎兩種主要形式:聲音和畫面。播音員主持人通過有聲語言將新聞事實傳播出去,語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風格又成為其風格差異的重要凸顯。本文立足於此,主要探討我國新聞節目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風格特征與差異。

關鍵詞:播音員主持人﹔風格﹔新聞節目

20世紀90年代初,受港台電視傳媒影響。《上海早晨》《晚新聞》《陽光直播室》等“說新聞”形式在全國各地電視台相繼開播,替代了過往“播新聞”的形式。不少播音員主持人雖然尚未完全適應這種由“播”到“說”的轉變,然而播音員主持人相對輕鬆的表情和語言卻已經成為了當時街頭巷尾的議論焦點。我國電視新聞播音員主持人開始著力關注國內外新聞主持的風格與形式,電視文化也迎來兼容並蓄的重要時期。

一、播音員主持人風格形成的淵源

以第一代主持人趙忠祥、沈力等為代表,正襟危坐、字正腔圓,嚴謹的主持風格是他們的鮮明特點。這種“播新聞”的形式也影響了一代人對新聞的閱讀和審美。然而在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這種風格顯然已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相比,“說新聞”的創新主要體現在語言的通俗化,較之於過往嚴肅的播音主持方式,主持人有了更大的創作空間,在語言上亦竭力表現得輕鬆、幽默,語言魅力得以充分彰顯。隨著電視媒介功能的轉變,主持人的風格也更趨於個性化。

二、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風格特征

電視新聞節目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風格較之於一般節目的風格固然有相同之處,卻也存在自身獨有的特征。主要有傳播性、審美性、以及生動與創新等特征。作為傳遞新聞於大眾的節目形式,這種傳遞的過程自然帶有傳播功能,無論是新聞現場抑或主持人的轉述,所述事實必然是真實存在的,是播音員主持人對客觀事實的傳遞,而主持風格的差異則是為求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傳播於受眾,增添活力。從某種意義而言,電視節目同樣是一種文化產品,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風格貫穿於節目,不可避免的為受眾欣賞品評。因此,審美性成為了新聞節目播音員主持人語言的重要特征。新聞節目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美感成為了受眾評判這檔節目是否“好看”的重要因素。此外,播音員主持人語言的生動、創新也尤為重要,他們既要保持對鮮明事物的關注,又應保持對新鮮新聞語言的敏感,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

三、播音員主持人的風格表現類型

(一)新聞型主持人

新聞型主持人,其實是播音員到主持人的一個中間階段。1993年,中央電視台推出的第一檔雜志型新聞節目《東方時空》,利用電視的傳播優勢,借鑒雜志的編排方法,將各種類型的新聞節目串聯起來,形成了雜志型新聞節目。1994年,《焦點訪談》的開播迅速吸引了觀眾眼球,也使得水均益、敬一丹等新聞主持人成為央視著名的主持人。他們開創了中國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的形象,成功塑造了穩健深邃、朴實誠摯、客觀權威的形象。1996年,中央電視台開辦的《實話實說》欄目,採用演播室現場由主持人與嘉賓、觀眾進行直接對話的方式,欄目播出后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主持人崔永元在現場的靈活應變、幽默的調侃不時贏來觀眾熱烈的掌聲,他的平民化形象和平實質朴的語言為廣大觀眾所認可,形成了新一代新聞類節目主持人的鮮明形象。《實話實說》中崔永元的表現,將中國新聞類節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主持方式和主持技巧均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中能與觀眾產生一定的互動,在活躍氣氛、調動觀眾情緒的同時,可以有效防止觀眾產生逆反心理。主持人的思維介入思維評析,顯示了求真的理性思辨美。

(二)主播型主持人

在新聞播音員主持人多元化的時代,誕生了主播這一角色。主播型主持人,對象感、交流感更強,語氣親切平和,節目效果是播音員無法比擬的。傳統的新聞播報式,新聞節目主持人單純的個人感悟,均不及主播型主持人給人帶來的求真理性的思辨美。主播型主持人介於播音員與主持人之間,是兩者密切結合的產物。正因為廣大觀眾的需要、期望,誕生了主播型主持人,使受眾能更真切地體會到個性化傳播的優勢。此類節目的代表有海霞的《現在播報》,元元的《第七日》等。

(三)採編播合一型主持人

在記者型主持人日臻成熟的今天,兢兢業業做電視、做新聞的媒體人不再滿足單純做記者的那些積累,而是要真正達到電視理念的實現,於是開始大膽的嘗試採、編、播合一,獨立完成一條新聞的制作,把採訪的事實真實地呈現給觀眾,把新聞背后的價值挖缺出來,展現在觀眾面前,採編播合一型主持人應運而生,從根本上實現了記者向主持人的轉變。中央電視台主持人高麗萍曾在山西電視台當過播音員,后又當過記者、編輯,她從1986年開始嘗試著走一條採、編、播合一的新路,並很快獲得成功,她以現場採訪見長,善於評論,提問得體,言簡意賅。

在國外,許多新聞節目的主持人不僅是節目主持人,而且還是編輯,甚至制片人。從一條新聞的選材、策劃到后期編輯,他們都參與其中。他們不僅決定著新聞的播出權,而且有權對新聞播出的先后順序做出調整。這給了新聞主持人更大的創作空間,主持人能更好的把握新聞事件的發展脈絡和邏輯關系,使受眾如臨其境。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