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北方傳媒研究》>>2014年·第2期

傳統媒體人的新媒介素養

陳海霞

2014年06月16日13:47    來源:北方傳媒研究    手機看新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媒體業正在經歷著又一次全新的改革,以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正日益取代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重要途徑。在過去,媒體這一概念專指那些專業的新聞機構,他們利用自己的記者收集和篩選各種新聞信息,以平衡、中立、可信的形式呈現給讀者,他們壟斷了信息發布的平台,成為權威的信息發布者。信息的的傳播是單向的、線型的,缺乏必要的反饋。但是互聯網改變了這一切,在互聯網時代,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利用論壇、博客、微信等方式自由的發布自己想要傳播的信息。如今的社會信息傳播已進入了一個新媒體時代。在這一時代,新媒體以其形式豐富、互動性、渠道廣泛、覆蓋率高、精確到達、性價比高、推廣方便等特點在現代傳媒產業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傳統媒體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為適應這一變化,傳統媒體加強了與新媒體的合作,許多傳統媒體都在網絡上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發布平台,如中央電視台旗下的央視網、手機客戶端及微信,人民日報建設的以新聞為主的大型網上信息發布平台——人民網,這些平台一方面借助傳統媒體的優勢比如新聞信息的來源而另一方面則借助網絡媒體的優勢彌補新聞的即時性方面的不足、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以及互動性上的不足。在現階段,媒介之間的融合已成為必然,如何與新媒介融合,取長補短成為傳統媒體發展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人如何提高自己的新媒介素養,適應新時代的媒體工作需要,已成為每個傳統媒體人所必須考慮的問題。我認為傳統媒體人的新媒介素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運用新媒介的能力。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要求傳統媒體人必須不斷創新學習方法,學習研究各種新興媒介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術,提高運用新媒介的能力,具備跨媒介工作的能力。作為一個媒體人,隻有熟練地掌握各種新媒介技術,才能更好地了解和運用新媒介,使新媒介為我所用。新媒體時代,隨著傳播手段的不斷翻新,信息傳播的方式已經擺脫了傳統的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單一形式的傳播模式,大規模的媒體融合促使了新的作業模式的產生,即“融合新聞”傳播模式的廣泛應用,傳媒集團利用新的傳播技術,將報紙、電視台、電台、互聯網和移動網的媒體採編作業有效結合起來,媒體人不再是為一個單一的媒體服務,而是為媒體集團內的多個媒體平台服務。作為一個媒體人,必須是全能型人才,具備多種媒介操縱技能,要既能為報紙供稿,又能為廣播電視制作節目,還要能用手機對突發事件進行報道,為網絡提供音頻視頻節目。因此,在新媒體時代,媒體人除了具備調查研究能力、新聞敏感性、文字表達能力等基本素養外,還必須通曉各種媒介的特點,掌握盡可能多的媒介技術,能夠為不同媒介提供風格各異的新聞素材,自如地在多介質平台上呈現與傳播其新聞作品,或者與不同媒介的同行完成協同報道,為全方位的策劃報道貢獻自己的力量。

2、信息分析處理的能力。新媒體時代信息量激增,傳播方式更加多元,然而這卻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我們能夠更加輕鬆自如地從網絡中獲取我們想知道的信息,了解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事件,從而使空間距離不再成為獲取信息的障礙,但另一方面由於網絡的虛擬性,又造成各種信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例如在最近發生的馬航飛機失聯事件中,可謂謠言滿天飛,各種假消息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去偽求真,找到有價值的信息,成為媒體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當今社會,傳統媒體人的核心價值不再是簡單地採集信息,而是必須具有強大的信息分析處理能力,能夠在龐雜的信息中篩選、發現、鑒別真正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並將其有序整合,使之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新聞報道,呈現給受眾。這就需要傳統媒體人更加注重學習,無論是國際形勢、國家政策,還是各個學科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練就一雙善於發現新聞的慧眼。

3、職業道德素養。職業道德素養是一個媒體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它是媒體人媒介素質的集中體現。普利策曾說過:“隻有最高尚的理想,最嚴謹追求真理的熱望,最正確的豐富知識,以及最忠誠的道德責任感才能將新聞事業從商業利益的臣屬、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會利益的敵對上拯救出來。”作為一個媒體人,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忠於職守,求真務實,做到“三負責”,即對歷史負責、對受眾負責、對社會負責。在新媒體時代,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個人的生活被置於攝像頭的監控之下,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產生了復雜的不確定因素,新媒介的個體性、信息的海量性、信息的易得性、信息交流的便利性使得媒體人違反職業道德素養造成的后果被無限放大。試想,如果一個媒體人違背職業道德素養,為片面吸引眼球,追求上稿率,放鬆責任意識和道德要求,濫用手中的權力,或捕風捉影制造虛假新聞,或無中生有牟取私利,或隨意侵犯他人隱私,會造成多大的惡果,將直接降低媒體的公信力,從而導致受眾的流失。媒體公信力的建立需要長期的努力,而破壞則只是一瞬間的事,往往一條虛假新聞就會使受眾對媒體的信任蕩然無存。作為一個媒體人,必須時時刻刻意識到: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是媒體和媒體人的生命。

(作者單位:樂陵廣播電視台編輯)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