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7期

電視娛樂節目研究綜述

田 瑤

2014年07月29日10:1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本文通過對2006年至2013發表在新聞傳播學術期刊、學報及高校學位論文對關於電視娛樂節目研究的論文進行整理、分析,發現國內學者對娛樂新聞的研究話題主要集中在:電視娛樂節目的問題、創新、未來發展策略﹔娛樂節目品牌策略﹔探討電視娛樂節目文化價值等方面。同時,經過分析得出問題,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電視娛樂節目﹔創新﹔文化價值

一、引 言

電視娛樂節目在國內發展已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電視娛樂節目發展之勢引起了學界與業界的廣泛關注。特別在2011年廣電總局下發“限娛令”后,對電視娛樂節目的研究更引人注目。

電視娛樂節目不是從電視產生就有了的,長期以來為人們所熟悉的隻有電視文藝節目,而電視文藝節目的概念要比娛樂節目的外延要廣得多[1]。中國本土的電視文藝節目如相聲、書評,到20世紀90年代央視播出的《正大綜藝》《綜藝大觀》等節目定義為電視綜藝節目,而《快樂大本營》的熱播讓電視綜藝節目轉向電視娛樂節目。總體來說,電視娛樂節目是指通過電視這一特定的傳播媒體傳播的,大眾廣泛參與的,以審美性、娛樂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為突出特點的電視節目[2]。電視娛樂節目的目的是讓觀眾消遣娛樂,重視參與性。21世紀后,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媒介融合程度加深,電視媒體為爭奪受眾而大量制作娛樂節目引起關注。筆者以2006年1月∼2013年12月為時間界限,採用關鍵詞檢索的方法,在中國期刊網上搜索“娛樂節目”共有245篇,“電視娛樂節目”共檢索到1332篇相關文章。其中:學術期刊1103篇、優秀碩博論文128篇、報紙文章95篇、會議論文6篇。從時間分布來看,2006年112篇、2007年150篇、2008年97篇、2009年156篇、2010年195篇、2011年207篇、20012年223篇、2013年191篇。這些發表在專業期刊上的研究論文,大部分是分析電視娛樂節目(限娛令后)的困境、及節目的創新和未來發展方向,如:孫玉雙、田蕾《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誤區與創新》[3]﹔謝盼盼《“限娛令”背景下對省級衛視發展的幾點思考》[4]。還有對新聞媒介經營的研究,如:常硯溪的論文《當前我國電視娛樂節目品牌經營的策略研究》[5]。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能理性指出電視娛樂節目面臨的問題,從各個角度闡述電視娛樂節目的機遇。

本文試圖基於電視娛樂節目論文的基礎上,結合其他有關電視娛樂節目的報道,對2006年后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研究、討論現狀進行系統的梳理與評價。

二、電視娛樂節目面臨的問題

中國的電視娛樂節目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發展了二十余年。中國的電視娛樂節目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元,在發展的過程中,娛樂節目成為電視媒體之間的核心競爭力。在電視娛樂節目激烈的競爭、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問題,主要集中在:節目的同質化、低俗化、平庸化。張瑋和楊棪在《淺談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的困境與出路》中談到中國電視娛樂節目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低俗的傳播品味、低級的傳播內容、低效的傳播模式[6]。郝青在《淺析內地電視娛樂節目的問題及發展》中也談到面臨問題主要為一是收視率低,二是內容低俗[7]。

研究者闡述了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為迎合少部分受眾需求,節目內容“三俗”化﹔二是過度追求收視率,“跟風”現象嚴重,造成資源浪費﹔三是缺乏節目創新意識,電視娛樂節目主要依靠於購買國外節目版權。

三、電視娛樂節目缺乏創新意識

現如今,國內的電視娛樂節目數量很多,基本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然而與數量上的龐大形成對比的是,讓人唏噓不已的是節目質量。各娛樂節目之間形成相互抄襲,讓作為信息接受者的觀眾無可奈何[8]。針對電視娛樂節目產生的問題,節目創新是電視娛樂節目保持高收視的唯一出路。

一些研究者認為電視娛樂節目的創新,應從內容、形式上提升,主要表現在創造新的表現形式,呈現方法﹔引進新的節目樣式,注入本土化特征﹔擴大節目的受眾參與模式﹔增強節目的個性化特征(如:超級女聲)[9]。另一些研究者認為應從電視娛樂節目的品牌價值上創新。電視媒體產業開始逐漸產生品牌意識,考慮品牌定位,開始注重電視娛樂節目的創新性和節目品牌的塑造[10]。

四、對電視娛樂節目的未來發展策略

廣電總局為防止部分廣播電視節目過度娛樂化,在2011年10月正式下發“限娛令”。2013年10月,廣電總局向衛視下發“加強版限娛令”,要求每季隻有一檔歌唱類選拔節目進黃金檔,每天至少播半小時國產動畫。廣電總局不斷加大對電視娛樂節目限制,電視娛樂節目在發展上遇到瓶頸。要解決這些困難,電視娛樂節目必須加大創新力度、注重節目本土化、突出節目差異化等,來尋求電視娛樂節目的更好發展。根據受眾的性別、年齡等因素的不同,將受眾細分后定位,來制作節目,讓娛樂節目產生差異。娛樂節目的差異化除了受眾定位,還有節目的敘事方式、內容、主持風格等。總體來說,多數研究者對電視娛樂節目未來的發展還是比較樂觀的,認為電視娛樂節目更新快、數量多能滿足受眾需求。

五、電視娛樂節目品牌策略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開,中國新聞界通過反思,達成了對新聞傳播事業性質“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共識。媒介產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在二十多年的發展,國內的媒介產業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也認同了“事業性質,企業管理”的模式。在企業化模式下,電視娛樂節目的競爭更加激烈。如今,中國的電視產業創造媒介品牌,消費品牌優秀的媒介產品,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媒介經營戰略趨勢[11]。電視娛樂節目創建品牌策略,首先應確立品牌定位。節目的定位要求節目制作人對節目的思想內容、受眾群體、節目樣式、風格做出劃定,節目的定位帶來的目標群體的收視率。以浙江衛視為例,衛視旗下的節目以節目的內容和觀眾明確定位,制作出符合全民娛樂的受眾路線和主持人藝術化的發展路線,全方位的展現浙江衛視娛樂節目的定位特色[12]。其次,電視節目差異化。娛樂節目的差異化是打破電視節目同質化的重要措施,差異化戰略在電視娛樂節目創作中的表現:一是節目理念上的差異化,由平民化轉向專業化﹔二是主持人定位上的差異化,由熟悉化走向陌生化﹔三是嘉賓設置上的差異化,由強調相互差異轉向強調自身蛻變[13]。

六、電視娛樂節目的文化價值

電視娛樂節目發展迅猛,電視節目在帶來娛樂性的同時也傳遞著文化價值。如果說沒有傳播的文化就是“死文化”的話。那麼,沒有文化的傳播就是死傳播[14]。因此,電視娛樂節目承載著傳播文化的使命。電視娛樂節目中傳播文化品味、人文關懷,也影響著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

電視娛樂節目的文化傳播成為一種趨勢,節目給受眾帶來娛樂時,也進行文化價值傳播。電視娛樂節目的文化價值傳播的路徑:提升節目質量,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用品牌帶動收視率﹔突破娛樂節目的局限,豐富節目形式,滿足受眾需求(如:年代秀)﹔關注人文關懷,利用自身優勢傳播正能量。馬靜在論文中從宏觀上提出了從文化品味與審美趣味的統一﹔人文關懷價值來提升電視娛樂節目的文化價值[15]。

七、問 題

綜觀多年來學界與業界對電視娛樂新聞的研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過於注重定性研究和個案分析,大多以電視娛樂節目在實踐中的問題、經驗、發展策略等主導進行總結及評價,缺少定量分析。學者熱衷於對各時期流行的娛樂節目進行分析,提出的問題﹔總結的經驗﹔指出的發展策略缺乏新意,而缺少從受眾角度考慮制作電視娛樂節目,打破受眾被動接受的傳播模式。

2.在研究過程中,有學者對電視娛樂節目定義的理解含糊不清,表現為直接用電視綜藝節目定義電視娛樂節目。同時,在1332篇樣本中,多數論文是針對電視娛樂節目的問題、經驗、發展,缺少理論深層次的探究。對電視娛樂節目的討論限於現實意義的討論,缺少對電視娛樂節目的結構失衡進行評述。

3.研究價值上,研究者限於對國內電視娛樂節目進行研究,缺乏與國際電視娛樂節目的聯系。雖有不少研究者運用外國傳播理念來解釋傳播現象,也只是停留於問題的表面。

在對電視娛樂節目的研究中,應擴寬對其研究的范圍,突破傳統的局限,多角度的對電視娛樂節目進行分析:

1.重視受眾地位,提高受眾的媒介素養,重視受眾的需求,讓這種需求來引導電視娛樂節目的創新。

2.將電視娛樂節目與媒介生態學相聯系,從人、媒介和社會各種力量的出發,平衡三者關系。

3.建立合理的節目評估體系,拒絕節目品質的低俗化,傳播正能量,在電視娛樂節目中傳播正確的價值觀。

在強大的“限娛令”的背景下,各台在娛樂節目上競爭加大,這也減少了電視節目的同質化、低俗化,逐步提升電視娛樂節目的質量,加大娛樂節目的創新性,傳播正確的價值觀,這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作用。從兩次“限娛令”可以看出電視娛樂節目應不斷改進與完善,也使研究者的思考更加理性。

(作者系:湖南大學 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瑞植,邱秀桐.我國內地電視娛樂節目解析[J].新聞前哨,2004(6).

[2] 郭曉琳.通過“超級女聲”淺談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發展方向[J].理論界,2009(8).

[3] 孫玉雙,田蕾.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誤區與創新[J].現代視聽,2010(1).

[4] 謝盼盼.“限娛令”背景下對省級衛視發展的幾點思考[J].新聞界,2011(8).

[5] 常硯溪.當前我國電視娛樂節目品牌經營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6] 張瑋,楊棪.淺談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的困境與出路[J].電影評介,2012(23).

[7] 郝青.淺析內地電視娛樂節目的問題及發展[J].經濟師,2011(6).

[8] 張?.省級衛視娛樂節目同質化現象應對策略——以《年代秀》和《我愛我的祖國》為例[J].聲屏世界,2013(10).

[9] 石磊.淺析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的創新方式[J].當代經理人,2006(9).

[10] 安珊萱.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的品牌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2.

[11] 石廣生.中國加入WTO和參與經濟全球化[M].國際貿易出版社,2000.

[12] 陳明瑤.浙江衛視頻道娛樂節目定位研究[D].河北大學,2010.

[13] 周敏.差異化戰略在電視娛樂節目中的運用[J].視聽界,2013(2).

[14] 劉智.中國文化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15] 馬靜.電視娛樂節目的娛樂性及文化價值探析[D].遼寧大學,2011.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