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8期

淺析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沙 睿

2014年08月01日15:5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在新媒體時代,媒體融合是一種新的經營觀念,融合新聞是創新而來的新的新聞傳播方式。為更加有效地應用這種新聞傳播方式,我們應站在全局高度,深入研究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借助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研究方法,不僅充分重視與新聞傳播有關的各個重要要素,而且還要有效控制新聞傳播的各個程序,全面展示媒體融合可打破時空限制的優勢,促使新聞傳播更加健康、快速發展,使其能更好地為社會、市場、群眾服務。

關鍵詞:新聞傳播﹔媒體融合﹔影響作用

媒體融合是新媒體時代媒體發展的最終結果,其對具體社會的輿論格局、媒體格局、文化與思想狀況、使用信息的形式,甚至社會的運轉方式,都具有重要影響。

一、媒體融合的發展現狀

雖然我們還很難想象新一代媒體的詳細模樣,但是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媒體融合的宏偉藍圖。媒體融合之后可把手機、電腦、電視機、收音機、報紙等媒體的特點與功能融為一體,借助無線傳輸技術,成為不久的將來人們閱讀新聞信息的新終端。我國在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影響方面的研究比較落后,但是媒體融合的趨勢已經出現端倪。詳細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各類新媒體參與新聞傳播,從各個門戶網站到搜索引擎,融合的媒體利用以往媒體生產新聞的能力,集合新聞信息,在當前傳播各類新聞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手機在新聞傳播及行政部門發布公共信息中的作用也備受關注,自媒體,例如微博、微信、MSN、QQ、BBS等媒體在傳播新聞中的積極作用也不可輕視。

第三,傳統媒體借助新媒體在傳播新聞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將微博、微信、博客內容轉發到傳統媒體、網站與手機為受眾提供了參與各類直播節目的機會、收集信息獲得新聞線索、計算機協助報道新聞等。

第四,傳統媒體借助網絡途徑與數字技術,衍生出了新興媒體,比如網絡電視、移動電視、網絡廣播、電子雜志、手機報、電子報等。可見,當新一代新聞接收終端隨著媒體融合的出現,媒體新聞勢必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融合新聞”也會成為新聞傳播的主體。

二、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從信息主體、接收終端、組織形式、經營模式、產權結構幾個方面詳細分析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作用。

(一)信息主體多元化

在網絡傳播與數字技術的共同推動下,一般公眾享有了前所未有的參與傳播新聞的能力,他們利用微博、微信、MSN、QQ、BBS、博客、手機、播客等工具,已經形成了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傳播模式,可以隨時表達觀點、發布新聞,使得新聞信息的主體表現出多元化趨勢。媒介融合速度不斷加速,使得信息傳播主體多元化趨勢更加明顯,並且接受者與傳播者一體化是新聞傳播的典型特征。依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4年7月發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4年6月,我國網民達6.32億,較2013年底增加14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6.9%,較2013年底提升了1.1個百分點。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27億,較2013年底增加2699萬人。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為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個百分點。我國域名總數1915萬個,網站總數273萬個,我國網民的周上網時長達25.9小時,相比2013年增加0.9個小時。每天都有海量的微博、微信、短信、圖像、圖形、文本、音頻、視頻發布,龐大的信息源都可作為傳統媒體利用與開發的對象。雖然信息的提供者主要為個人、企業、社會團體及政府等,但是承擔發布與採集新聞信息的還是職業的新聞一線人員。專業的媒體在新聞信息傳播中佔據主要地位,但必須承認的是,新媒體已經在改變大眾傳媒格局,在世界區域內,很多“草根記者”在一些突發的、重大事件的現場多發布的最新消息一次次引起轟動效應。

(二)接收終端統一化

接收終端一體化,其實就是將接收終端進行融合,這一過程是建立在數字聚合技術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的,這裡所說的終端融合是指設備終端的融合,也可稱為3C融合,涵蓋消費型電子產品、計算機、電信等。借助某種協議,可實現消費類電子產品、通信、計算機這些信息的互通互聯與共享。比如,電視與電腦的有機融合,數碼相機、MP3等影音設備和電視、電腦、手機的融合等。融合接收終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新聞信息的一體化與多樣化需求,當前單一形態的新聞內容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了,他們現在需要的新聞信息可能同時涵蓋視頻、音頻、圖像與文本等。在該要求下,新型的接收終端必須能夠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並能將各種形式的新聞信息有機整合,最終展現到消費者跟前。接收終端的有機統一,從表層看就是硬件設備的融合,其實涵蓋了三個內容:1.接收終端硬件的有機融合。2.構成了多種類型媒體信息的統一平台。3.以終端設備為載體的服務於內容的融合,及以在線虛擬終端為載體的服務於內容的融合。比如,部分牌子的MP3能大量下載歌曲,生產廠家可在音樂服務器上為客戶提供下載服務。

(三)組織方式一體化

在媒體融合環境中,新聞傳播的形式顛覆了以往媒體間的壁壘,有效整合全部媒體,實現統一規劃,構建了一體化的組織形式。該組織形式其實就是打破了傳統的行業管理與區域管理,借助各種媒體制造流程的控制與設計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機構重組,實現各種類型媒體的集體運作。融合與集中后的組織形式,借助各種媒體的介質特點,在新聞信息的傳播中達到產品各異與資源共享,變競爭關系為合作關系,強強聯手做好區域市場,落實聚能效應,扎實保護好媒體市場。比如,美國的媒介綜合集團,在21世紀初斥資四千萬美元,在佛州坦帕市建成了一棟傳媒大樓,名叫“坦帕新聞中心”,把旗下的電視台、編輯部、坦帕論壇報、集團網站都匯聚在一起運營。組建了“新聞總編部”,全面管理三種媒體所生產的新聞報道,在新聞信息採集與編輯上倡導三種類題共同操作完成。我國在類似問題上較為落后,在組織形式上尚未實現一體化,但已啟動了整合新聞生產流程的實驗。比如,某省日報報業集團就和當地的移動通訊等媒體合作,開發出《某省手機報》,推出了國內第一家數字報紙,和科技公司合作推出了“跨媒體與數字報刊出版系統”,實現數據庫、光盤出版、數字報紙、傳統報紙等產品的多元化出版及一體化生產工作。借助報刊與網絡互動,顛覆了傳播的行業與區域限制,創造了統一平台,大大提升了融合媒體的影響力。但是,由於我國媒體融合的研究較為落后,要想實現組織形式的一體化,還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四)經營方式綜合化

媒體融合背景下的經營,是多個媒體的共同運作,特別是在新聞信息的發布與採集上,均是聯合行動,該方式可大大降低設備、資金、人力上的投入,減少新聞加工的成本。並且,各種類型的媒體聯合運營,可有效保護已經覆蓋的媒體市場。和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傳媒相比,媒體融合與之有著本質區別,該區別就是經營方式的綜合化,這種本質區別為創新新聞傳播方式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由於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一般民眾都可借助發短信、寫博客、寫日志、發起個人對個人、多人對多人、個人對多人互聯網聊天,從社會全局來看,該新聞傳播形式已經從傳統媒體佔主導作用的單項式轉變成了專業媒體發起和一般民眾集體參與的互動式、分享式,使得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密切結合匯流與結合。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媒體的融合能力不斷提高,發布與接受新聞的方法與手段也更加多樣化,傳播新聞信息將廣泛借助多媒體形式,最后在新型終端上錄、說、寫、看、讀、聽等方法的自由組合與選擇,新聞循環播展現出更為便捷、人性化、自由的特點。但是隨著新聞傳播方法和手段的日趨變化,對新聞傳播信息的加工與整合的難度也更大,怎樣精確定位內容、選擇恰當表現形式、管理與控制傳播流程等,將是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五)產權結構多樣化

當前手機、互聯網、電視、廣播、期刊、報紙等媒體的融合就成為媒體產權的融合。信息技術已經成功打破了媒介間的壁壘,使得相同內容呈現多市場、多渠道、多介質傳播有了可能,為媒體的有效融合創造了條件。產權融合的多樣化,不再局限於傳統的企業重組,而是展現了新媒體時代新的運營理念。傳媒企業借助合並、收購等方式,進行產品整合、內容共創、內容重整、整體策劃、組織重構,構建了產權結構多樣化的大規模傳媒集團,運營高效益大規模的媒體業務,落實一加一大於二的發展目標,為傳媒企業帶來高利潤高效應,踐行低成本運營。比如早在21世紀初期,美國與時代華納在線合並,借助控股、參股等運營手段實現媒體產權的有機融合,構建了跨媒體產權的媒體航母。不但可以揚長避短,還可大幅降低重組成本,更有利於開展合作。但是,當前我國的傳媒企業產權還沒有正式進入市場,尚且歸屬於政府部門。我國自加入世貿組織后,出版分銷與廣告市場慢慢開放了部分市場,但產權還具有濃厚的政府氣息,因此我國媒體產權在融合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民營媒體中。在信息技術的促使下,媒體融合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在中國的民營媒體企業頻繁並購與國外媒體產權高度集中的呼應下,我國的新媒體、網絡、電視、光比、期刊、報紙利用集團化道路以實現擴大規模。同樣在本世紀初期,我國的6大合並成立了當前的中國光比電視電影集團,是局台合一的經營模式,從該事件可以看出我國的傳媒業在產權融合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總之,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媒體融合成為必然趨勢,並在全球范圍內快速蔓延。為滿足消費者不斷提高的信息需求,我國的媒體必須順興發展趨勢邁出轉型的腳步,這也是新媒體時代媒體經營的新理念。所以,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各種影響,堅持融合,在融合中革新,在革新中前進,不斷推動新聞傳播的法制化、多樣化、民主化、真實化、客觀化與實效性,使新聞傳播能更好地為社會、市場及群眾服務。

(作者系:鄭州人民廣播電台)

參考文獻:

[1] 董向東.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3).

[2] 張生花.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研究[J].出版廣角,2013(18).

[3] 時郁婷.論媒介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研究[J].大眾文藝,2011(7).

[4] 曹小利.網絡融合新聞對新聞傳播的影響評析[J].新聞窗,2013(3).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