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確保融合發展沿著正確方向推進。(8月18日新華網)
這段講話信息量非常大,蘊含的內容也極其豐富,既提出了發展方向,又給出了應該遵循的規律和原則,同時還有把總體設計精准落地的措施和途徑,字裡行間貫穿著改革的思路,對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寄予了厚望。由此昭示著,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推動下,中國正從新媒體大國向新媒體強國邁進。
中央提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一方面表明,這是大勢所趨﹔一方面也表明,目前傳統媒體影響力衰微,話語權受到新興媒體的巨大沖擊,需要進一步推動。中央《指導意見》,從“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高度,把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既是媒體發展的時代需要,也是滿足和適應民眾訴求的重要體現。
通常所說的“主流媒體”,往往指的是傳統媒體,但現實的情況是,主流媒體難以引領主流輿論,而主流輿論難以有效傳播主流聲音。那麼,新主流媒體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什麼是新主流媒體?大概得具備這樣幾個特征:一是能正確表達國家話語﹔二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三是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四是有足夠的影響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要做好融合大文章。
首先,要遵循規律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新聞傳播規律,最基本的要體現真實准確、及時快捷、客觀公正、全面權威的特征。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改變了傳統媒體傳播新聞的單一功能,以新傳播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融合平台、多媒體整合傳播能力,形成具有新傳播環境下強大影響力的新型融合媒體機構。前不久,由傳統媒體上海報業集團打造的“澎湃新聞”客戶端在上海上線,為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澎湃新聞”定位在根植於中國上海的時政思想類互聯網平台,將努力實現互聯網技術創新與新聞價值傳承的結合,致力於問答式新聞與新聞追蹤功能的實踐,體現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的思路,在大眾傳播新時代繼續佔據輿論制高點。
其次,要強化互聯網思維。什麼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說白了,互聯網思維,就是一種用戶至上的思維。在當今這個數字時代,消費者主權,用戶至上。網絡媒體無論是過去的做加法、做乘法還是現在的做減法,都體現出順應網民需求、提升網民體驗的基本追求。那麼,新媒體融合發展,也隻有強化這種思維,才能贏得新媒體時代受眾的認同,新媒體才有立足的基礎。值得關注的是,據業內人士稱,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有助於中國將經濟增長、科技進步及深化改革產生的紅利,釋放在佔領信息傳播制高點的戰略中。
第三,重在推動管理深度融合。新型主流媒體要用影響力說話,隻有整合多媒體平台、通過多種媒體渠道、傳播適合各自渠道特點的內容,通過這種新型整合傳播能力,才能使自己的傳播更完整、更真實、更具沖擊力,更有影響力。新型主流媒體要“擁有強大實力”,在管理深度融合,形成集團化,有經濟支撐,才有利於主流媒體壯大實力。也必須看到,像微博、微信公眾號、移動終端等新媒體形態,雖然很難贏利,但其具有滿足訴求服務功能,對提高集團的影響力和品牌價值同樣具有重要作用,這也是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推動管理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重要課題。
中央《指導意見》的實施,給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創造巨大政策空間,使我國傳媒業新媒體業務的發展在市場需求推動之外,有了新的推動力。推動管理深度融合大有可為,新型主流媒體的未來值得期許。
編輯點評:
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利用政策優勢,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能找到自己更精准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更好的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和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