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8期

深度報道呼喚記者專業素養【2】

李瑞峰

2014年08月26日11:42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四、具備完善的知識結構

對從事深度報道的記者而言,僅僅有“萬金油”式的知識顯然是不夠的。讀者對深度報道的閱讀需求和水准已然發生變化,其專業化標准越來越高。這就要求記者必須具備相對專業的知識,對某一個或某一些領域的專業知識有較深的了解,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以至“權威”,這樣才不至於寫出“內行不願看,外行看不懂”的報道。

“在我們這個時代,新聞已經不再僅僅是簡單地表述客觀事實,因為公眾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各式各樣的信息。一篇好的新聞作品,除了有好的題材、好的時機外,更重要的還是在於新聞工作者知識的積累。講故事、重細節、求策劃,這些操作方式上的改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它從根本上反映出記者是否具備了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4﹞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決定一名記者能否在新聞事件中探尋出真相和本質。記者要善於學習,要向書本學習,孜孜不倦地學習各個門類的專業知識,政治、經濟、科技、金融、天文、地理、互聯網絡、電商等等。當然,知識的積累並不是全都來自書本,記者也要在採訪實踐中學習,在採訪中提高,不斷積累知識。應該說,一個優秀的專家型記者就是在採訪實踐中不斷專業化的結果。要不恥下問,虛心向自己的採訪對象學習,從各行各業的專家身上汲取對自己有用的營養,不斷用別人的知識來補充自己、提高自己。還有一種積累,是採訪素材的積累。我們平時的採訪素材,有時用過一次便丟棄了,其實,有些素材是可以重復使用的,隻不過我們當時很難意識到再次使用的節點在哪裡,但隻要我們注意這些採訪素材的積累,也許在不經意間就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做專家型記者,需要知識的積累,還需要人脈資源的積累。應該發揮記者的優勢,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更多層面的人際關系網。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掌握信息、分析信息,除了靠自身,也要靠這樣的關系網中的各類專家。在深度報道的採寫實踐中,需要哪一方面的專業分析,你就可以動用這個網絡,“隨手拈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說,人脈資源的積累,也許不會遜色於知識的積累。

我國當代名記者、經濟日報原總編輯艾豐在採寫關於北京城市用水緊張問題的深度報道時,不是單純靠堆砌幾組數字、描寫幾個現象,而是從一連串“為什麼”的自我反思中不斷向專家求教,最終寫出了專家說“准確”、百姓說“明白”的分析性深度報道。通過這組報道,艾豐也因為自己積累的專業知識,被北京城建部門聘為顧問。

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中國國土資源報高級記者趙凡,無論報道哪個具體領域,她都精心准備、深入鑽研,每年都能推出讓業內人士稱贊的專業性極強的深度報道。她的不少新聞作品,都獲得了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專家和國土資源部有關領導的肯定,很多專家學者主動和她探討專業問題。

五、磨煉堅強的職業意志

近年來,由於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種社會矛盾突顯,紙媒許多涉及民生問題的調查性報道也愈加引人關注。調查性報道是深度報道的重要表現形式,因其深刻性、深度性而往往被讀者當作社會思潮的引領者,每一篇報道的背后都凝結了記者、編輯的全方位思考,其思想性不言而喻。當前,在新聞同質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調查性報道尤為珍貴。

調查性報道的深度性,是指事實的深度性和報道形式的深度性,同時也是指調查本身的深度性。我國著名調查記者、中國經濟時報首席記者王克勤說過:“調查性報道,是職業新聞記者通過獨立、深入、細致、全面的偵查式、訪問式調查,所完成的一種揭露被某些人或某些組織故意掩蓋、損害公眾利益或公民權利行為內幕的深度報道,又稱之為揭黑報道、揭發報道、揭丑報道、扒糞報道。”由此可見,調查性報道的採寫過程是深度報道中最為艱苦的,其對記者本身專業素養的要求也是最高的,甚至是對記者意志品質的磨煉和對記者職業信念的嚴峻考驗。

與普通記者相比,調查性深度報道記者採訪環境更加危險和復雜。調查性報道記者外出採訪時,要採用化名、偷拍、偷錄等暗訪形式,遇到揭黑性質的報道,往往要面對採訪對象各種阻撓、威逼利誘,有時甚至危及生命。面對這些,記者的專業素養體現在,要以自己的堅強意志確保新聞的真實性。

在調查性報道中,記者要堅持深入新聞現場採訪,這應該是剛性的要求。沒有在事件現場的求証過程,一般談不上是真正的調查性報道。要全面立體地呈現事實,隻有進行眾多的採訪與核實,才能夠盡可能地呈現出一個更加逼近真相的事實來。確保真相,考驗記者的意志和職業精神。近年來,調查對象為阻撓記者採訪而使用了種種手段,但絕大多數記者以自己堅強的意志經受住了考驗,他們不怕威逼利誘,堅守了新聞的公正。安陽晚報年輕的女記者張攀,進入媒體時間並不長,但她做調查性報道卻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在採訪中,她遇到過跟蹤,遇到過威脅,也曾被調查對象侮辱謾罵,但她從不畏懼,堅持奔跑在採訪的路上,先后寫出了多篇有影響力的調查性報道。安陽市內黃縣交通運輸局一些人公然違規亂罰款,車主隻要繳納1000元“罰款”,即使不辦營運証和從業資格証,也能在內黃縣境內暢通無阻。接到讀者投訴,張攀第一時間趕到內黃,深入細致地展開採訪,迅速採寫出了《“兩証”不用辦 罰款保“平安”》的整版報道,引發社會強烈反響,報道見報當天,內黃縣交通運輸局就成立調查組,復查了2012年以來所有運政執法案件,違規處罰案件全部撤除,罰金退還車主,並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參考文獻:

[1]歐陽明.深度報道寫作原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南振中.記者的發現力[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3]王新順.打造精品新聞 提升傳播效果[J].新聞愛好者,2012(10).

[4]王華崗.用精品提升新聞傳播力[J].新聞愛好者,2013(1).

(作者單位:安陽日報社)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