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9期

探析全媒體時代的記者變遷

——從“記者”到“把關人”的角色轉變

 張碧紅  雷天玥

2014年09月02日14:1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全媒體時代以“數字化”和“互聯網化”為傳播手段,對傳統記者群體意味著轉型期的到來,但許多人把“全媒體記者”理解成“全能型記者”,其實是一個謬論。本文從全媒體時代特點和要求出發,論述全媒體時代記者的角色及職能的變遷,提出迎接全媒體時代挑戰的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記者角色﹔變遷

新媒體的出現催生全媒體時代。從傳統媒體的點到面到新媒體點對點的互動,新媒體增加了信息傳播的內容,提升了信息的傳播效率,以它嶄新的技術、功能和效果獨領風騷,也對“記者”這一傳統職業群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媒體時代,新聞只是信息傳播的一個起點,強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啟動以及信息整合能力,展示重大新聞事件背后的深度思考與關注,在不同媒體之間開辟一條獨具特色的全媒體道路,給受眾以多種的信息挑選權利,才是全媒體時代傳媒行業應該探尋的傳播理念和前進方向。

一、全媒體時代的特點與要求

全媒體時代,即所有的信息傳播同時普遍地通過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時代。“全媒體”一詞2008年始在新聞傳播領域嶄露頭角,許多傳播媒體從業者紛紛提出“全媒體定位”或“全媒體戰略”。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出版、廣告等行業在“全媒體”發展中呈現出“擴張式”和“融合式”的形態特點。“擴張式”的全媒體注重手段的豐富和擴展,在全媒體的傳播手段上下功夫,以不同傳播方式為受眾提供豐富多樣、形象生動的新聞報道,在傳播方式上取勝,如“全媒體廣告”、“全媒體出版”等﹔而“融合式”的全媒體在拓展新媒體手段的同時,更注重多種媒體手段的相互有效結合,將不同的傳播手段融合一體,集中運用多種媒體的不同功能將一個事件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整合報道和傳播,如“全媒體廣播”、“全媒體電視”等。

在“全媒體”的語境下,多種媒體形式要打破傳統的單一模式,提供不一樣的表達方式,隻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充分深度地融合,才能創造出雙贏的局面。傳統媒體賦予新媒體更多的資源,而新媒體也擴大了傳統媒體的業務空間和舞台,它們的有機結合,和諧共處會對傳媒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產生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融合式”的全媒體發展才是真正挖掘出“全媒體”價值的方式,更符合“全媒體”的內涵,是全媒體時代應該重視與延伸發展的一種全媒體發展形式。

全媒體報道形式的發展,體現了新聞工作者的前瞻性與敏感性。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是新媒體不斷產生的必然趨勢,這就使全媒體記者面臨著諸多的挑戰。比如,各大報業集團長期積累的是筆頭記者資源,是一群採寫能手,但他們對音頻、視頻、移動媒體等的接觸不足,而且經驗也相對較少,因此,在這個全媒體迅速崛起的時代中,他們在觀念、組織結構、運作模式和業務形態各方面的更新和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記者”職業角色的變遷軌跡

16世紀歐洲的威尼斯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記者,當時的威尼斯商業活動頻繁,是歐洲的經濟中心,也是各國商人、銀行家以及達官貴人的聚集之地。“有需求就有買賣”,商人們在交易過程中對商業信息有極盛的需求,便出現了專門以採集和出賣新聞為生的人,盡管當時這個人群還未被稱為“記者”,但他們的工作與記者無異,是現代記者的雛形。

初期記者和編輯與出版人之間沒有明確的界定和具體的分工,往往是集記者、編輯、出版於一身,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報業逐步發展起來,各家報紙之間出現競爭,一身數任的狀況已不能適應報業發展的現實需要,於是,記者、編輯、出版者便日益分工明確,先是記者、編輯與出版者的分離,出版者成為記者、編輯的老板﹔然后是記者和編輯的分離,設專職記者﹔再往后設駐外地記者和駐外國記者。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記者似乎又回到了身兼數職的工作狀態。科技帶來的各種新生電子產品為新聞業所廣泛應用,記者被轉型為“全能記者”,使用各類電子產品採寫新聞、還原現場並進行事后編輯,這使得記者原本就繁重的工作變得更加繁重,甚至已沒了個人生活。許多記者每天結束工作回到家已經累到躺下床就睡著,沒有精力去參加其他業余活動。多數記者都處於單身狀態,他們把沒有戀愛對象歸因於“現場-床鋪”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工作量將他們的娛樂時光消磨殆盡。

“全能記者”的需求因媒體的網絡化而產生。20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在美國興起,當代傳播革命的開端激發了人們對“多媒體”新聞傳播方式的使用,記者的角色發生悄然的變化。互聯網記者使用的採訪工具以及他們的作品都和傳統的記者有所不同。隨著互聯網的傳播影響力日益增強,新媒體逐漸對傳統媒體的生存產生了威脅。在新世紀來臨的前后,一些發達國家報紙網絡化生存的問題漸顯。一些著名報紙和報業集團也逐漸走上了“電子化”的道路,“電子報”也隨之出現,“全能記者”的概念逐漸產生。

“全能記者”的需求逐漸成為一種日常化的工作要求。隨著網絡時代的升級,視頻網站、社交網站的日益紅火,媒介融合的趨勢更加明顯,新聞的界限開始變得模糊。經營效率是商業化體制下的新聞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因為從經營成本考慮,報社不可能派出兩套人馬同時採寫一則新聞,記者便承擔了身兼多職的任務,不僅要發回正式的文字報道,還要採訪相關花絮新聞、背景材料,拍攝新聞圖片,全媒體時代對於記者的職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聞業變革的基礎是“全能記者”的標准化和普及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從新聞的採集制作到媒體的經營管理﹔從新聞理念的革新到運作流程的再造,新聞業面臨種種變革。無論是保留傳統媒介陣地亦或是放棄傳統媒介陣地,記者要面對的都是“多媒體”平台,如網站、手機、平板電腦、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需要滿足的是受眾的多樣化需求。如各大報業集團都紛紛開通相關報紙的帶V微博,實時發布新聞和新聞追蹤情況。在日常報道上,報社和網站進一步走向融合,記者被要求有意識地根據全媒體的需求特點去採制新聞,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的網上平台也不僅僅是節目的重播或者點播庫,記者編輯需要制作符合互聯網使用需求的播出內容和播出編排。

三、“記者”到“把關人”角色的轉變

人們總把“全媒體記者”理解成“全能型記者”,是各種功能的集合體。其實,要求記者全能,事實上是一個謬論。

“全能記者”根本就是不可能實現的,傳統記者多是文字記者,要求他們在技術上樣樣精通是件困難的事情,一個人要在同一時間應對這麼多份工作,在轉型過程中有不得不攻破的難題:比如:文字記者對文字有特殊感覺,習慣了用文字來表達或者敘事說理的方式來報道新聞,但對電視鏡頭的推拉搖移、視頻的剪輯等沒有太多的接觸﹔其次,全媒體時代要求文字記者學會用畫面語言來進行敘事,必須有文字——視頻的雙向思維,多角度思考報道的方向﹔再次,“全能記者”採訪過程難度也有增加,現場信息採集的工作強度遠大於文字記者,后期剪輯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當攝像頭對准被採訪人時,多數人會有緊張不自然,甚至抵觸的情緒出現,這往往會影響到受訪者的表達,記者信息採集的准確度和深度受損﹔還有,體力要求高。相機、小型DV等設備要貼身佩帶,這無疑是對記者體能的一個嚴峻考驗。

在新的媒介環境下,傳播者和受眾已經處於平等的位置,傳播主體從傳播者移位到受眾,而受眾也隨時可以成為傳播者,兩者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互換。特別是在突發事件的現場,“公民記者”往往佔據天時地利的優勢,在最短時間內最完整地記錄整個事實真相的發展過程。“公民記者”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加上自身感受通過個人的手機、照相機、攝像機等傳播媒介記錄下來,第一時間發送到網路上,這些原本應該由記者進行調查報道並傳播的新聞事件,已經由普通民眾隨時、隨地、隨意地完成。

當然,全媒體時代的記者也不完全都退居幕后,讓位於“公民記者”。記者的重心將會逐漸移到“編輯”的崗位上,擔任“把關人”的角色。海量信息的出現,會導致受眾難以在這些混雜的信息中及時有效地獲取自己想要的資訊。這時就需要有專門的人員,從信息中提取精彩豐富、及時准確、可讀性強的信息資訊。因此,未來的記者將會更多地接受來自普通民眾提供的信息源,並對其進行篩選、整理、加工,把工作重心放在信息的分類、過濾、鑒別、加工和評價上,使傳媒機構成為一個信息的中轉站或資訊的加工廠。

現階段信息傳播模式是立體多媒體的,往往一線記者採訪的文字、圖片、錄像等素材率先在報業網站上實時滾動發布,主流報紙跟進全面報道,網站和報紙作后續深度分析解讀和前瞻預測評論,報紙和網站的粘合度大大增強。

全媒體時代並不是要求記者在每項媒體技術上都精通,但都要有一定的認識與操作本領,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最重要的還是團隊的合作。如果在每一次的採訪中分工協作得當,一定會得到更好的報道效果。國內許多傳媒集團在培養全媒體記者上就體現了對團隊合作的重視,往往採用兩三人一組的團隊形式進行報道工作,採訪過程也會有明確的分工,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也可以協助同組同事完成整體記者的報道。

簡單機械的全媒體記者培養戰略隻會讓記者成為新一代的機器人和死板的流程執行者,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全媒體記者的“全”,在掌握各種技能的基礎上,保持自己核心的技能和專長,建立基本的專業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在融合式報道中各展所長。

好的新聞報道是離不開記者對新聞的敏銳感知能力的,在新聞報道中,記者思想在其中也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全媒體記者面臨機遇和挑戰,尚有許多可提升的發展空間,值得我們繼續積極探索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黃金魯克.我們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N].中國教育報,2012-01-02.

[2] 陳力丹,江凌.改革開放30年來記者角色認知的變遷[J].當代傳播,2008(6).

[3] 曲歌.全媒體發展催生全媒體記者[J].新聞傳播,2011(1).

[4] 郜書鍇.全媒體記者:后報業時代的記者先鋒[J].青年記者(上),2011(3).

[5] 於雪.全媒體記者的發展趨勢[J].新聞知識,2012(8).

[6] 程忠良,梅玉明.全媒體時代新聞職業的變化[J].青年記者,2010(18).

[7] 梁永真.試論全媒體時代對記者職業的影響[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1).

[8] 譚彥德.全媒體時代的全媒體人才生成[J].軍事記者,2011(4).

[9] 尹靚.全媒體時代新聞人應具備的媒介素養[J].青年記者(下),2012(1).

[10] 言靖.論媒介融合時代全媒體新聞人才的培養[J].新聞界,2011(5).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