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央視原台長楊偉光因病逝世 曾拍板開播焦點訪談【2】

2014年09月21日09:08    來源:東方早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央視原台長楊偉光病逝:曾拍板開播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創造了中國電視新聞的奇跡,收視率一度達到35%。

  創辦之初的《焦點訪談》聚焦社會熱點、揭露時弊,很快引起了全社會的強烈反響。

  曾有報道戲言:“當時中央電視台門前,兩個隊伍最長,一個是地方官員的說情隊伍,一個是找中央電視台反映問題的老百姓隊伍。”

  在中國電視史上,《焦點訪談》是領導視察、批示最多的欄目。

  1998年10月7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基與《焦點訪談》工作人員座談,原本計劃一個半小時,結果一談就是三個多小時。

  朱?基調侃說:“自《焦點訪談》開播以來,盡管我不是最熱心的觀眾,也是很熱心的觀眾,對這個欄目我一直積極支持,熱心宣傳,你們沒給我推銷費,我完全是義務的。”

  朱?基為《焦點訪談》題寫了力透紙背的16個大字:“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他說這是他前一天晚上想了很久才定下來的詞句。

  “山東有一個法院院長,又喝了點酒,記者去採訪時,他就說,‘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我怕誰,誰都不怕!’下面人把我們的採訪車給放了氣。結果記者回來以后,就跟我反映這個問題,問能不能播出。我就問,是真的麼?記者說,是真的。我說真的就可以播,后來就播出了。當時山東正在開人代會,人大代表說把我們山東人面子丟光了,弄得很緊張,三天就把這個領導撤職了。”楊偉光回憶。

  一片叫好聲中,楊偉光和同事們卻壓力重重。

  《焦點訪談》在黃金時間播出,風險更大了,怎麼把握?

  “當時,我們定了幾條原則:第一,焦點訪談一定要尊重事實,不能是假新聞,必須實事求是﹔第二,焦點訪談必須與人為善,你必須是為了改進工作,不能人家接待不好,你就故意加碼,不能感情用事﹔第三,焦點訪談不能過分集中在一個地方,一個省連續搞幾個焦點訪談節目,省長、書記壓力會很大﹔第四,在中央開會的時候,省長、書記都在北京的時候,不要指名道姓的批評哪一個省,要不然這個省長、書記沒法見人啊,人家就會問,你這個省怎麼回事啊?”楊偉光曾在受訪時介紹。

  楊偉光認為,焦點訪談要堅持辦,但隻有做到這幾條,才可以長期辦下去。

  “美國一家新聞媒體在中央電視台採訪《焦點訪談》節目后,感到很吃驚,他們一直認為中國媒體隻能談政府官員好,不能批評,沒有想到中央電視台有這樣的輿論監督節目,他們認為,這是中國民主化的一個表現。”楊偉光說。

  廣告招投標

  “現在一些人談到央視時不無調侃,但他們當時積累起來的新聞評論部,即使是現在,也還是保持著相當的清譽,經受了許多的考驗。”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授姚欣保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他對中央電視台的貢獻,是全方位的。”姚欣保說。

  除了對新聞欄目的改革,楊偉光擔任台長期間,央視的廣告和電視劇也獲得了極大的突破。

  楊偉光剛剛接手央視時,央視廣告費和其他收入隻有2.7億,到1997年,收入則突破了45個億。

  廣告增長快,與解放思想有關系。

  在《新聞聯播》之后插播廣告,現在看起來很平常,當年確是個“禁區”。

  “1993年底,廣告部主任找我,他說,如果我們能夠在《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欄目之間加廣告的話,那就能拿大錢。”楊偉光回憶。

  “因為過去天氣預報跟《新聞聯播》連在一起,政治性很強,因此一直不加廣告。我說這樣,先加30秒,6個5秒標版廣告,聽聽反映再說。”楊偉光決定。

  這樣播了半年以后,廣告加到了1分鐘,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在此期間投放廣告。楊偉光拍板,以招投標的方式,決定誰的廣告上誰的不上。

  “還是招標為好,招標在現場,大家誰給的錢多我就給誰,公平合理。所以廣告收入一下增加,這就是1995年從10億翻一番到達20億的原因。”楊偉光說,“招標嚴格不嚴格,廣告界和電視界議論紛紛,什麼話都有,我說這些很正常,都是公開的。”

  姚欣保還記得,楊偉光曾談到,他覺得最開心的事情,是四大名著的電視劇得以播出,能夠用電視的形式傳播中國古典名著。

  打造精品電視劇,亦是楊偉光的重要決定。

  楊偉光認為,隻有抓質量、抓精品才能使電視劇生產良性循環,才能有長遠的發展。

  隨后,央視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使一批優秀電視劇應運而生:《外來妹》《情滿珠江》《北京人在紐約》《三國演義》《水滸傳》《開國領袖毛澤東》《雍正王朝》等,在當時俘獲了大量粉絲。

  此外,一批高品質的紀錄片、文獻片《毛澤東》《鄧小平》《香港滄桑》《改革開放20年》《望長城》等相繼問世,特別是大型文獻片《鄧小平》於1997年1月1日開播,引起國內外的轟動。

  告別央視

  1999年2月,64歲的楊偉光從中央電視台台長的位置上退下來。

  在楊偉光任台長的7年多時間裡,央視頻道數量由原來的3套增加到9套﹔節目播出時間由1992年全台平均每天播出37小時,增加到1997年全台平均每天播出150多個小時﹔國際頻道通過衛星覆蓋全球96%的地區﹔節目固定欄目由幾個增加到306個﹔廣告、經營收入達到50億。

  1998年3月,楊偉光當選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還兼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等多個職務。

  2002年,楊偉光出任上海交通大學新成立的媒體與設計學院院長職務。

  姚欣保記得,初見楊偉光,可能會覺得這人比較內斂,甚至是有點木訥的,不太張揚,完全不會將他與部級官員的身份聯系在一起,“在話題打開以后,他是能夠侃侃而談、願意交心的人。”

  楊偉光不僅對於電視新聞有自己的想法,對於新聞專業教育也有他的思考。

  姚欣保告訴澎湃新聞,楊偉光意識到,現在的新聞傳播教學,太多的從理論到理論,許多學生進入媒體后根本不能工作,應當增加實務性課程。

  在師資方面,楊偉光認為應該“一人一半“,偏理論的教師佔一半,偏實務的教師佔一半,真正能夠讓學生學會動手。

  姚欣保說,楊偉光的很多理念,放到現在看也還是先進的,對大陸大學新聞傳播教學的薄弱環節針對性很強。

  楊偉光因此還牽線搭橋,為學院的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提供固定的每年到央視實習的機會。

  澎湃新聞記者本人與楊偉光的唯一一次聯系,還是在2012年。

  當時,澎湃新聞記者正於上海交大媒體與設計學院任職。為了制作院慶專刊,曾十分忐忑地致電楊先生,邀其寫下寄語。不想楊先生在電話裡毫無架子,欣然同意,並很快用短信發來自己的寄語。

  “期待師生們:立足中國,胸懷世界,培養出更多全國知名、影響世界的名記者、名編輯、名主持、名制片。為交大爭光!為祖國爭光!”

  曾有記者問楊偉光,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什麼。他將之歸結於不斷的學習,尤其是研讀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哲學使我注意辨証思維,注意‘度’的把握,注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緊跟時代潮流,關鍵時刻敢於堅持真理,勇於戰勝困難。”

  “在新聞改革過程中,把握好‘度’是成功的關鍵。古人說,‘物極必反’、‘過猶不及’。這兩句話是至理名言,是我的座右銘。”楊偉光答道。

  (本文參考自《楊偉光:破譯電視輝煌的一個密碼》《楊偉光:CCTV要覆蓋全世界》《央視前台長楊偉光:春晚是一台講政治的文藝盛宴》《白岩鬆:沒有楊偉光就不會有我們這批主持人》《楊偉光:電視人生不停歇》《楊偉光的電視人生》《楊偉光,中國電視改革的裡程碑》《楊偉光:演繹央視演義》《對話央視前掌門楊偉光:打造CCTV黃金時代》等。)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