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漢字聽寫大會》總決賽3日打響 20名選手爭奪冠軍【2】

2014年09月30日13:3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漢聽參與者述說漢聽——

漢字關系到一個民族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核心價值觀

本場比賽,主考官由央視新聞主播章偉秋將擔任,主持人冀玉華將與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語言教學室主任張一清一起坐鎮“第二現場”,擔任比賽的點評嘉賓。

大戰前夕,這些比賽的參與者與觀察者也向表達了他們對漢聽、對選手、對漢字的最直觀感受——

錢文忠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本場文化嘉賓)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漢字難寫?是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母語詞匯量的損失已經到了什麼程度?一個民族的思考能力跟語匯的數量,語詞的寬度有很大關系的。詞匯量小意味著思考力和表達力的狹窄,這阻礙了我們對世間萬物的感受與創新的能力。本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口號是‘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為什麼要讓這些冰封漢字活起來?因為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基本文化基因,不應該被逐漸淡忘,而應該被發揚光大,中華民族5000年的經典文化在當代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這關系到一個民族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核心價值觀。”

張一清(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語言教學室主任/本場語言嘉賓)

“坐在現場,近距離感受這些“神孩子”的聰穎、機智與可愛,真是刺激神經,身心都備受洗禮。我真的喜歡每一位選手……他們的表現,讓我又一次感嘆中華文化的感召力:一是中華大家庭濟濟一堂,弘揚文化,人同此心﹔二是放眼寰球,溥博深厚的中華文化獨樹一幟,在她的強大引力之下,有朋自遠方來,我們必香醪、膏粱待友人。”

“節目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這充分體現了在傳承中華文化方面媒體的擔當。它主要是發揮了媒體跨越時空的巨大作用,把意蘊豐厚的中華經典和中華文化散播傳揚,讓散布在世界各地和一代一代香火接續的華夏子孫,能夠越過高山大川、東隅桑榆的阻隔,隨時隨地感受祖先創造的傳統文明,薪火相續、生生不息。對於‘漢聽大會’這檔節目而言,說實話,我很愛它,但是我更希望,當不久的將來,觸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已經成為每一位華夏子孫自覺自願行為的時候,它可以進入‘博物館’,成為留存在我們記憶中的一段美好記憶。”

章偉秋(央視新聞主播/本場主考官)

“這個節目是一個考試,而且越往后競爭越激烈。我很少在這樣嚴肅、認真的節目中擔任考官。這個節目是考瞬間的反應,對字詞句的理解,也在這個過程中挖掘出字詞裡豐富、美好的韻味、語義。這是對主持人、選手們綜合能力、日常積累的呈現。”

康震(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本屆漢聽大會文化嘉賓)

“漢字大會其實就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把我們對於漢字的認知難度提到一個極致的狀態,以此來提振全社會整體的水平。”

“如果一部分漢語學習佼佼者的露面,能夠帶動大家關注漢語,學習漢語的熱情,豈不很好?的確有一些漢字在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並不常用,但漢聽大會的目的並不在於要真的‘焐熱’這些漢字,而是要人們知道這些漢字的存在,喚起人們對母語的尊重與關注。”

酈波(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本屆漢聽大會文化嘉賓)

“我是一個老師,之所以不遺余力地參與節目的制作,就是看重了媒體的影響力,放大效應,希望通過強勢媒體來讓人們看到我們對母語文化復興的強烈訴求。推動教育部門的頂層設計,讓青年學子們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對母語文化產生豐富的認知感、強烈的認同感、甚至是價值、精神與信仰層面的歸屬感,這對整個民族的復興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