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之一
當年激戰血洒武漢長空
75年來他們隻留下一串名字
記者劉功虎
漢口有條陳懷民路,許多市民說得出陳懷民的事跡。1938年4月29日,22歲的陳懷民駕機遭到日軍5架戰斗機圍攻,機身中彈起火,他扭轉機身撞毀一架敵機,自己從3000米高空墜落,直插江心。
解放公園有座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長眠於此的15位蘇聯空軍烈士與陳懷民一樣,1938年在武漢空戰中英勇抗敵,壯烈犧牲。
今天,幫助中國守護過抗戰天空的美國“飛虎隊”已經人所共知。而我們面對蘇聯空軍志願隊時,面對的是大片空白。
紀念碑上隻有15個名字和生卒年月
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坐落在解放公園東北角。一座方錐形大理石紀念碑巍然矗立在草坪盡頭。碑座四面鐫刻著中蘇兩國國徽浮雕,碑身上的金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用中俄兩種文字銘刻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永垂不朽”。
紀念碑墓志銘裡這樣記述:“蘇聯空軍志願隊與中國人民一道在反擊日本法西斯的斗爭中創立了無數的英雄戰略……頑強地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斗爭,嚴重地打擊了日寇的瘋狂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戰斗意志。”
但細看墓碑及墓台上鐫刻的字跡,供人緬懷的信息隻有15位烈士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大的終年33歲,小的年僅24歲。
常在解放公園跑步晨練的市民於漢明前些日子“誤入”墓園,第一反應是驚訝:“哦,武漢抗戰還有蘇聯人來幫過忙?”然后有些懷疑:“這是真的嗎?我怎麼沒聽說過呢?”他試著上網搜索資料,但翻來覆去隻有幾篇文章,沒有可感的蘇軍戰士個人故事。
年近九旬的老人周紹馥是標准的“老漢口”,說起解放公園的一草一木如數家珍,對當年漢口跑馬場的繁華景象記憶猶新。記者數度聯系她,希望她談談這座墓園背后的故事。她托人帶話:“我一點也不了解那些蘇聯士兵,沒什麼可說的。”
細節的缺失,讓這座墓園顯得有些突兀。
歷史長河流逝很快。本就稀缺的資料,會不會很快湮沒?
“沒有他們,武漢的制空權早就不存在了”
當年蘇聯空軍志願隊的出擊,對武漢意義何在?
早在1937年9月中旬,日本海軍航空本部就秘密制訂了空襲武漢三鎮的詳盡作戰計劃,企圖癱瘓中國軍隊交通運輸,為下一步從地面大舉進攻武漢創造條件。
當時中國空軍主力在江浙一帶作戰,武漢的空防力量相當薄弱,在連續數月的空襲中遭受到重大的損失。
1937年9月26日,上海的《字林西報》刊發一篇路透社記者從漢口發出的專電,描述日軍第一次空襲給武漢一個平民區造成的慘狀:“記者在街道拐角處僅僅站了10分鐘,就看到抬過去120多具傷殘的軀體。……最令人不忍心看的是擔架上的死嬰。已死的和快死的混在一起。大多數受傷者的傷口流著血,一絲不挂。”
1938 年初,蘇聯空軍志願隊陸續進駐南昌和武漢附近機場,使武漢的防空力量大為增強。在他們的協助下,中國軍隊與日軍在1938年初的“二·一八”交鋒中,取得11比5(擊落戰機的比例)的戰績。接著進行的兩場較大型的空戰,又以21比12和14比2的“戰績比”贏得了一邊倒的勝利。
軍史作家薩蘇曾深入研究過這段歷史。上月下旬,他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蘇聯空軍志願隊在武漢保衛戰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沒有他們,武漢的制空權早就不存在了”。
我們要紀念的應該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今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發表演講,提到重慶一對母子為來華抗戰壯烈犧牲的蘇聯空軍志願隊大隊長庫裡申科守陵半個多世紀的事跡,引發世人對蘇軍烈士的關注。
事實上,武漢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建成50多年來,政府和民間的拜祭活動從未間斷。中蘇關系風風雨雨,武漢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一直得到了完好守護。
2010年11月15日,前來武漢出席中俄印三國外長會晤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時任外交部長楊潔篪的陪同下,向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敬獻了花圈。
今年5月14日,俄羅斯總統全權代表巴比奇訪問湖北武漢,出席“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地方領導人”座談會。當日下午,他在國務委員楊潔篪陪同下前往解放公園,向烈士墓敬獻花圈。
“這些高層的參拜,氣氛很肅穆,有禮儀衛兵,大花籃整齊擺放,帶給人一種強烈的庄嚴感。”解放公園管理處柯吉祥主任說。
柯吉祥介紹,20多年來,省市大大小小的拜祭活動每年都有,其中不乏由主管副市長陪同的外籍官員參拜儀式。隨著中俄關系日益深化,文化交流增多,俄羅斯民間人士也時不時前來祭拜、獻花。很多個黃昏時分,他去公園巡視,常看到市民游客默立於墓台前,有的還躬身叩拜。
2008年,解放公園對墓園進行了修繕,次年俄羅斯有關方面又出資10萬元人民幣重修,碑身的大字重新描金,烈士姓名石也換成了大理石。
“與重慶那對母子類似,武漢民間也有不少市民,提了水桶和抹布,洒掃墓碑墓台,刮去一些頑固漬痕。”柯吉祥說。
但在親歷過武漢空戰的九旬老人張良皋看來,對蘇軍烈士的紀念還應該更為深入。“他們把血洒在了武漢,遺體留在了他鄉外國。這麼多年了,我隻要一想起這個就覺得有愧。我們要紀念的不是什麼口號,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他們的功績不遜於“飛虎隊”,紀念規格卻遠遜
同是不遠萬裡來援助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美國“飛虎隊”在我國多地的紀念館,無論是紀念形式還是規格,都遠高於武漢的蘇聯空軍志願隊墓園。
如湖南芷江的“飛虎隊”紀念館,外形是一座兩架飛機型的環形建筑,館內設4個展覽大廳,以大量的珍貴文物、實物和照片再現“飛虎隊”的各種英勇事跡和生活場景。其中的中美空軍俱樂部舊址嵌有一塊青石奠基石,建於1944年,為國家一級文物。展館復原性建設了當年軍官的宿舍,雕刻有很多有名有姓的軍官和戰士群像,還有陳納德將軍的單人塑像,給人直觀的震撼力。這座紀念館是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解放公園管理處柯吉祥主任介紹,同為紀念蘇軍,大連市旅順口區的蘇軍烈士墓“陣容”也要強大得多,修建了紫色大理石砌成的拱形大門、紀念碑,墓地四周繞以圍牆,還在1955年蘇軍撤離旅順前修建了一座烈士紀念塔。該塔目前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陵園總佔地達4.8萬平方米,1989年被列為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9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曾親往拜謁。
而僅僅為了墓台上15位蘇軍烈士的姓名與生卒年月,解放公園就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四處搜尋。紀念墓直到去年8月才獲評為武漢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沒有完整的資料、可感的事跡,墓園除了肅穆庄重的氣氛,還能以什麼來取信於人?又何談緬懷與教育?
各方期待盡早還原這段城市歷史
據解放公園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設計師黃康宇先生的夫人蔡德庄回憶,當年市委市政府市政協,以及那些設計墓園的專家,都是抱著“流傳久遠”的心態來設計和建設解放公園裡的蘇軍烈士墓,因為他們清楚知道這段歷史的重要性。現在她有些擔心,“流傳久遠”的預想可能落空。
“這是一段對城市意義很重大的歷史,但目前的研究依然是空白”,中國現代史學會原副會長、武漢大學教授敖文蔚表示,研究者們應盡早發掘中蘇原始史料,還原這段可歌可泣的城市史。
薩蘇說,研究蘇聯空軍志願隊,必須官方和民間雙管齊下,補足這段空白的記載,“歷史越是神秘,對於研究者和讀者來說,越具有吸引力”。
俄羅斯駐華使館武官盧秋科告訴本報記者,如今很多俄國人都希望了解自己的先輩在中國的詳細故事,如何加入戰爭,如何具體作戰,又為何犧牲,其間曾經發生過什麼。要解答這些疑點,需要兩國人民共同努力。
市民於漢明則認為,單單是一塊碑、一座墓,后面沒有故事,沒有內涵,就會顯得很空洞,也就難怪人們在墓前空地上劃黃線打羽毛球,坐在椅子上打瞌睡。神聖庄嚴來自於內心的感動,來自對具體人、具體事的由衷敬畏。
“你們報紙要是能還原他們的血肉故事,我一定認真拜讀。”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