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快:“辨真偽+回訴求”
立足反饋做文章。一種是辨別真偽,還原真相﹔一種是回應訴求,幫助解決問題。
網絡流言多,謠言多。這對於網站記者來說,是發現的難點也是報道的突破點,網站記者發揮的余地大。每天都可能有流言或謠言在網絡流傳,涉及的內容也是多方面的,如醫學的、價格的、規劃的、觀念的等等。隻要關注到信息的來源、採訪的對象、講述的事實、傳播的范圍,網站記者可以根據積累的知識、經驗判斷其是否可疑。如果有可疑之處,不妨留心一下,動動腦筋,核查真偽。如果發現確是假的,及時進行報道辟謠,就是一條好新聞。這些虛假新聞不少是與百姓生活相關的,有的還有可能變成熱點,比如前段時間流傳后來被辟謠的:沐浴乳不沖干淨會致癌、河北將被一分為三、豬肉含殺不死的鉤虫等。這種事兒,一經辟謠,不僅能還原真相,而且關注度高,有助於樹立媒體的公信力。如果條件允許,網站記者還可以和技術人員一起建立監測數據庫,對關注或轉發的熱點進行關注、分析、評判,這樣一來逮住假消息的幾率就會更大。
互聯網時代,居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利益訴求、利益博弈越來越多元化。哪怕是住在同一棟樓,不同單元或不同樓層的人的需求有時都是相反的,還會互相投訴,這些現象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新社區的增多、網絡渠道的便捷,會越來越凸顯。這也是網站記者要重點關注的內容。網站記者要保持對網友的熱心,對網友合理合法的維權信息和意見建議及時作出回應,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推動問題的解決、建議的實現。由於有些問題很小,有些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傳統媒體很難辟出空間和版面去報道,這就給網絡媒體騰出了空間。比如居民對周邊公共服務設施、環境、子女上學、停車、消費維權等問題,網站記者及時關注了,網絡媒體及時報道了,事件雖小卻貼心,就將會增強用戶對網絡媒體的認同感。
視頻快:多媒體生動傳播
視頻化是網絡傳播的一種趨向。網站記者應掌握視頻的拍攝、剪輯制作、上傳等基本技能。有些網站設有專門的剪輯人員,對於其網站記者來說相對輕鬆點。短視頻隻有幾分鐘乃至幾秒鐘,有畫面有聲音,不會花費太大的流量和佔用太多的時間,對於繁忙而時間碎片化的用戶來說,這種形聲俱全的傳播是容易接受的傳播方式。特別是碰到現場感強的事件,比如突發事件(地震、台風、車禍、爆炸等)、重大活動現場嘉賓精彩發言、重大比賽等,用短視頻加以傳播,效果會更明顯。網站記者掌握了視頻採編播技能,對於媒體來說,一是實現了傳播手段的多樣化,二是實現了內容的立體化,是多贏的選擇。視頻化是網絡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報道的一種有效手段。網絡媒體建立合理的制度加上個人的努力,有助於推進網站記者短視頻報道快起來、活起來。
推廣快:要重視網絡圈子
信息爆炸時代,很多時候信息傳播是新聞找人,而不是人找新聞。這符合碎片化和無目的性的閱讀特點。所以,發現重要、整合重要,推廣也重要。網站記者應該廣泛建立線人資源、不同朋友網絡圈子的資源,內容採集發布后可以及時地利用這些圈子進行裂變式傳播,有利於及時地擴大報道影響力,也有利於新聞報道的反饋和互動。不同群體對信息的需求有所不同,可根據圈子群體的不同職業、身份、地域、經歷或不同興趣,分建群組。比如“辣媽圈”關注的是健身健康、小孩學習、活動等,“驢行圈”關注的是旅游樂趣、新奇地點等。根據一定的發送標准,有針對性地將報道及時推廣發布到相關的人群中,更容易引起群體的共鳴。社交平台圈子的裂變式推廣,有助於網站記者發布的內容更快獲得認同,更快擴大影響力。
做到以上六個方面的“快一步”,網站記者可以更好地履行職責。但在快的同時,網站記者一定要守住基本底線,不違背新聞職業道德。
隨著一類資質新聞網站記者証的核發,持証新聞採編人員將成規模擴大。相關機構更需要依法依規來規范新聞報道,保証新聞採編人員的正當權益﹔同時,要建立合理的退出機制。網絡媒體管理機構和負責人要按照互聯網傳播規律和新聞傳播規律辦事,劃清採編和經營的界線。(作者為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副主任,東南網原副總編輯)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