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3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地方農業科技期刊可持續發展的思考【2】

李  俠

2015年03月24日15:13    手機看新聞

(三)讀者群萎縮,發行量下降

近年來隨著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和大量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快速轉移,青壯年務農人數大量減少,同時面向農村市場的報刊種類日益增多,尤其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已經逐漸滲透到了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愈來愈便捷,直接導致了農業生產經營者作為地方農業科技期刊主要讀者群的嚴重流失和分化。

另外,受目前單純追求論文發表期刊層次及影響力的學術評價機制的影響,眾多科教人員及研究生在文獻閱讀及論文發表時更多地關注國家級甚至國際性的科技期刊,使地方農業科技期刊的讀者群日益萎縮。

此外,多年來絕大多數農業期刊通過郵局代理發行,自己除了利用自身刊物與其它刊物互換征訂廣告外,缺乏多渠道、多形式的刊物宣傳推廣,出現了發行量減少趨勢。據有關資料統計,與20世紀 90年代相比,多數地方農業科技期刊的發行量減少了30%以上。以陝西為例,目前科技期刊的平均期印數多數在1000份左右,超過2000份的很少。如此少的發行量,期刊對於涉農組織的廣告經營也就難以做好。

(四)期刊出版周期較長,影響優質稿源的增加

一般而言,科技期刊決定一篇稿件可以發表,客觀上存在一定的出版時滯或論文發表周期,同時編輯工作效率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著科技期刊的“出版時滯”,而刊期也是影響論文發表周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現約有綜合類農業科技期刊383種,其中,半月刊6種,佔總數的1.5%﹔月刊82種,佔21.4%﹔雙月刊168種,佔43.8%﹔季刊 124種,佔32.3%﹔年刊3種,佔0.8%[3]。另據陝西省新聞出版局登記的涉農科期刊信息統計,目前全省有26種涉農科技期刊,其中,月刊5種,佔19.3%﹔雙月刊17種,佔61.6%﹔季刊5種,佔19.3%﹔半月刊、旬刊為零,數量較多的17種雙月刊平均每期僅為147頁碼。

由此可見,我國農業科技期刊仍以雙月刊和季刊為多,半月刊、旬刊和周刊較少,造成了農業期刊的論文發表周期偏長,限制了期刊的論文刊載量,增加了稿件在編輯部的滯留時間。

這種狀況既降低了對作者的吸引力,而且與科技發展的實際需要不相適應,信息時代科技創新及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一項科技成果轉向轉化為生產力有一定的時效性,如果一篇很有創新的論文,因延遲發表,其價值也會下跌,加之目前的論文作者投稿中有相當部分是因為課題總結結題、評定職稱或畢業申請學位在即,科技期刊的審稿時限過長,勢必會產生一稿多投的現象,同時還可能產生版權糾紛,影響期刊本身的聲譽。

三、促進地方農業科技期刊持續發展的對策

針對地方農業科技期刊存在的諸多問題,要實現其健康發展,必須轉變辦刊理念,突出特色,提升質量,重點要採取四方面措施。

(一)樹立現代辦刊理念,明確期刊的功能定位

科技期刊具有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科技交流、信息傳播和政策導向等多方面的社會功能。地方農業科技期刊的社會需求既來自科研活動、農業行政管理又來自生產經營實踐,由於農業科研與生產經營有內在的緊密聯系,其定位也應在科研與生產結合的位置。

所以,地方農業科技期刊應當摒棄過去為辦刊而辦刊,重視作者忽視讀者的傳統做法,牢固樹立以讀者為導向,作者為主體,全方位服務的現代辦刊理念,堅持以服務於“三農”為辦刊宗旨和發展方向,以科學性與適用性相結合,提高學術水平與普及科技成果相統一為重心,既要服務於廣大科技人員,更要發揮期刊為農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務的作用。

圍繞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與轉化和地方現代農業建設目標,在充分考慮農業多學科性、季節性、政策性等特點的基礎上,以國家尤其是地方重大科技創新行動和特色農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需求為切入點,做好期刊的選題策劃、欄目策劃、報道內容及組稿策劃,體現期刊的獨特性,並按照“基礎理論研究必須密切聯系科研生產實際、應用技術研究必須既先進又實用、科技示范推廣必須兼顧科技理論知識傳播”的標准[4],精心篩選和組織稿件,增強期刊的新穎性、時效性和可讀性,以擴大期刊的受眾范圍和發展空間,使期刊真正成為科技與經濟融合的重要力量。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