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企業在一起組成“圈子”
“好的,你有什麼要求發給我,我這邊來安排!”在西寧市城中區創業孵化基地“有間”攝影工作室,閑不住的老板王濤正忙著接電話聯系一單新的業務。“任性”創業近10年,王濤成為入駐創業孵化基地的大學生創業代表。
首次創業輸給市場 60多萬賠個精光
2006年,法學系畢業的王濤和萬千大學生一樣,找到一家單位尋求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做了一年的記者后,王濤毅然辭職,原因是他看准了當時正在興起的LED產業,准備大干一場。
大學期間一直勤工儉學的王濤是個實干家。2008年,王濤和幾個合伙人籌集了100多萬做起了光電科技公司,主要生產LED。不幸的是,王濤的第一次創業很快以徹底的失敗而告終,而王濤也把自己籌集的60多萬賠了個精光。
說起首次創業的失敗,王濤說:“輸給了市場。”雖然LED前景很好,但是剛踏入社會沒有經驗,對市場認知不足,作為小公司無法在價格、成本上和沿海地區的生廠商形成競爭,最終,就這樣殘酷地被市場淘汰。
重新振作繼續闖 興趣+事業擦出新火花
遭遇失敗不退縮,是王濤最大的優點。在家人的鼓勵下,王濤回到家鄉西寧,開起了火鍋店。經過2年的經營,王濤有了一定的積累,他決定把創業和自己的興趣結合起來,投資10萬元開設了西寧“有間”攝影工作室,但是這次創業,王濤差點又在“市場”上栽跟頭。
“剛剛成立的攝影工作室,面臨的是和市區裡的大影樓競爭。”王濤說,這是他最早的定位。但是從技術、場地、口碑等各方面來說,省內的市場就那麼大,再分給他一塊蛋糕的可能很小。工作室陷入僵局之際,王濤憑借做過導游的經驗,抓住了青海旅游快速發展的“救命稻草”。
“我們拋棄了省內市場,卻抓住了更大的全國市場。”這次,王濤放眼全國,決定用青海的美景吸引全國“好事將近”的年輕人們邊旅游、邊拍婚紗照。於是,“穿著婚紗去旅行”的創意誕生了。憑借這個創意,王濤成功入駐西寧市城中區創業孵化基地,在政府的幫助下,有了辦公場所、有了政策扶持、有了創業指導,如虎添翼。
孵化基地打造“奮斗圈” 有夢想年輕人一起闖
借助在淘寶、微博、微信以及朋友們的推廣,王濤的“有間”攝影工作室做到了“小投入,大產出”,還延伸出了主題青年旅館,用他自己的話說,“吃住行齊了”,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的旅游淡季,僅攝影工作室就有8萬多元的業務量。
入駐創業孵化基地之前,王濤沒想到能和自己的“鄰居”成為合作伙伴。攝影工作室樓上的化妝工作室,正好幫王濤解決了請化妝師的難題。“這下我不用自己聘化妝師了,也是資源共享嘛。”攝影室和化妝室合作,王濤節省了成本,同時也拉升了化妝室30%的業務量。創業者之間的合作,因為創業孵化基地而聯系在一起,王濤形象地說:“我們這裡是個圈子,信息共享,資源共享。”
志同而道合,年輕老板的創業精神也吸引著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一起加入。26歲的范興中,辭去穩定的公務員工作,一同和王濤創業,目前他負責無人機的生產銷售業務,他說:“年輕人們在一起自由,有情義,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很好。”
現在,王濤又成立了青海昕曄實業有限公司,打算在特色農業、無人機生產銷售方面拓展自己的事業,同時也利用業余時間和積累的人脈關系,積極投身到公益和藍天救援隊的活動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西寧市城中區創業孵化基地,不是口號,而是實踐,經過“層層選拔”的35家企業的創業之旅從這裡啟航。作為其中的一員,說起這10年“任性”的創業歷程,王濤笑著說:“有種樂趣叫奮斗!”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