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探訪殯葬師:一份不能微笑服務的工作(組圖)

方圓圓、陳怡、陳金蓮、王順華

2015年04月08日13:37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行進中國·精彩故事探訪殯葬師:一份不能微笑服務的工作(組圖)

工作中的張雅。方圓圓 攝

  工作中的張雅。方圓圓 攝

  人民網寧波4月1日電 有一群人,我們需要他們,卻避諱他們﹔我們鮮少跟他們說謝謝,更不說再見﹔我們基本不跟他們握手,感覺晦氣不吉利。

  他們,是殯葬業的服務人員,是死者去往天堂路的守望者。從窗口接待到化妝整容,從更衣入殮到最后按下火化的按鈕……人生的最后一站,他們代為送行。

  在浙江寧波,有340名從事殯葬服務的人員,記者近日走近他們,揭秘這一特殊行業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

  90后入殮師:剛開始是因為好奇,后來就需要勇氣堅守

  在見到張雅前,我們很難把一個90后姑娘,與入殮師劃上等號。

  張雅,這位年僅23歲的湖南妹子,長得瘦小秀氣,是鎮海從事殯儀服務的福利關懷院裡年齡最小的入殮師。在從事這份工作的一年半期間,張雅和她的團隊用雙手為百余位逝者留下了永恆的美麗。

  “選擇這份行業,剛開始是因為好奇。后來,就需要勇氣來堅守。”張雅說。

  當記者走進鎮海福利關懷院,張雅正要工作。逝者是一位從醫院轉過來的年輕男子,因為意外,他的臉上有道道傷痕,蒼白無血色。張雅穿上白色工作服,戴上口罩與手套,拎起重約5公斤的殯儀專用箱,來到遺體化妝室。

  完成消毒、清理、擦拭面部這些基本的清理工作后,她開始給逝者上妝。粉餅打底,遮瑕膏一點點隱去了疤痕,再輕刷腮紅,最后涂上淡色唇膏。男子的臉漸漸“泛”起紅暈,安詳得如睡著一般。“您安心地走吧。”張雅凝視著死者,輕輕地說了句,然后庄重地為他蓋上白布。

  “為這位男子化妝相對簡單,讓他面容恢復自然就好。”張雅說。如遇受嚴重創傷、面目全非的死者,這就需要整容。他們往往要同時幾個人忙碌3、4個小時,常累的直不起腰。

  “當家屬握著我們的手,含著眼淚說謝謝,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張雅嘴裡的“辛苦”不僅是指工作本身,身體受累,更是心累。

  她記得工作沒多久,有一次和兩個同事打車,起初年輕的三個女孩子和司機聊的很開心。當得知她們是殯儀館化妝師,司機卻說了句“我很忌諱這個的”,而且立馬住口。“氣氛立即變得沉悶尬尷。之后,我們便很自覺地回避談自己的職業。”張雅說。

  職業能回避,但有個問題卻無法回避,那就是“缺男朋友”。鎮海福利關懷院的女孩子基本都是單身。為她們找對象成了院領導陳立權的一項重要工作。“我經常帶她們去相親,不過別人一聽是在殯儀館工作,就往往沒下文了。”

  張雅自己卻不擔心找不到男朋友,她說世界這麼大,總有屬於她的緣分。未來的他,要能接受並理解她的工作,這是必須條件。

  殯儀館業務員:24小時開機待命

  80后的邱哲曾是一家企業的中層管理。兩年前,他轉行進入寧波市鄞州區殯儀館,成為業務科的一名工作人員。電話預約、車輛調度、業務處理、火化檔案整理,是他的日常工作。

  為了應對突發事件的死亡,他24小時開機待命。半夜接到電話,立馬起身,奔赴現場。

  “最常見的是車禍,都是白發人送黑發人,讓人心痛。”年輕的邱哲,不敢說閱人無數,卻也見慣生死。

  “我們是不能微笑的服務行業。”邱哲並不忌諱與朋友坦誠自己的職業,他認為,各行各業總要有人去做,況且自己從事的是一份帶有“積德行善”意味的職業,讓死者走得有尊嚴,讓家屬安心,是他工作中的全部成就感。

  從事這個行業會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有時候還要承受他人異樣的眼光。喜歡騎行的邱哲用兩個輪子幾乎走遍了寧波,從他文雅的談吐裡能看出來他很熱愛閱讀。他認為,這一動一靜,是最適合自己的緩解壓力方法,作為一名殯葬從業者,必備的心理素質中最重要的是抗壓能力。

  近年來,綠色環保殯葬正被越來越多的寧波人接受並成為趨勢。“總有一天,從事我們這個行業的人員,也會贏得大家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吧。”邱哲說。

  火化工:每一次火化按鍵,都很庄重

  從殯儀館的悼念堂到火化間,不到50米的距離,火化工鐘師傅走了18年了。但每次經過那段路,親人們撕心裂肺的哭聲伴隨著哀樂聲,傳到鐘師傅的耳朵裡,鐘師傅的腿依然像灌了鉛一樣沉重。

  鄞州殯儀館火化間一字排開,整齊地放著4台火化爐,遺體從外面的口子放進去,閘門關上,按下“開關”鍵,遺體就開始火化了。

  “爐內燃燒時,溫度一般有七八百度,最高可達九百度。”鐘師傅說。

  火化間溫度很高,尤其是夏天,室內溫度基本達到50多度,而且夏天因為溺亡事故經常發生,死亡人數上升,成為鐘師傅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所以整個夏天,隻要是工作時間,鐘師傅的衣服總是濕漉漉的。

  高溫的考驗對鐘師傅來說不算什麼。世俗的不理解才是鐘師傅心中最大的痛。

  親戚中有人工廠開業,鐘師傅不能一起去慶祝﹔表妹出嫁,鐘師傅不能出席﹔親戚朋友生病住院,他還是不能露面探望。鐘師傅也識趣,能不去的場合盡量不去摻和。“不過,那個時候,心情真的很失落。”

  世俗的眼光,再加上天天和遺體打交道,悲情籠罩的上班環境,鐘師傅每天很壓抑,變得不愛說話。

  幸運的是,鐘師傅的家人挺支持和理解他,身邊一幫朋友也經常叫他出去喝喝小酒,唱唱歌。

  電影《入殮師》的最后,有一段話:“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門一樣。我作為看門人,在這裡送走了很多人,說著‘路上小心’,總會再見的。”

  這段話就像寫給鐘師傅的。

  從1997年到2015年,18年來,經鐘師傅的手送走的有1萬多人。“每一次火化按鍵,我都很庄重,那是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鐘師傅說,“我們從事的是一個服務行業,希望通過我們的服務,讓死者安息,生者安慰。”

  鐘師傅說,殯葬服務不能說“您好、再見”之類的話。採訪結束的時候,記者跟鐘師傅握了握手,他的手很溫暖。(方圓圓、陳怡、陳金蓮、王順華)

下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