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5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淺談主持人在電視談話類節目中情感表達的運用

萬森森 馬曉霞

2015年05月26日10:40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摘要:主持人是電視談話類節目的靈魂和“控制器”。在節目中,他們對情感的掌握和運用,關系到節目的成敗。本文分析了主持人情感表達的幾種方式,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主持人情感運用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主持人﹔談話節目﹔情感

主持人是電視談話類節目的靈魂和“控制器”,在一場談話節目中為了達到最佳傳播效果,主持人不僅要控制現場的節奏,包括談話主題方向、時間分配等,還要運用情感因素,發揮個人魅力,充分激發和調動參與者的談話熱情,使現場形成熱烈的談話氛圍。

傳受者之間的情感互動是現代傳播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從傳播學角度來講,主持人情感互動的對象可簡單分為兩種,即內在的情感表達和外在的情感表達。內在情感表達是指主持人與自己內心的互動,控制情緒、應對突發情況等。外在的情感互動包括主持人與嘉賓和受眾的互動兩方面,主持人要調節嘉賓情緒、掌控現場節奏,同時要考慮受眾的心理期待,站在受眾角度思考問題。

一、具備“同理心”

同理心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設身處地以別人的立場去體會當事人心境的心理歷程”。[1]理心就要求主持人在與嘉賓交流時,在情感上要接近採訪對象。從根本上來說,電視訪談節目就是主持人與被採訪者進行心理溝通,一個心靈接近和了解另一個心靈的過程。主持人有同理心,才可以打開受訪者的心扉,讓採訪活動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同理心對受眾同樣重要。主持人有同理心,可以營造親切感。當主持人在採訪時,表現出的是尊重、平等、善解人意、如知心朋友一般的態度,受眾會產生心理認同,會覺得主持人是“朋友”“親人”,從而增加參與熱情,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從長遠來講可以提高受眾的忠誠度。

比如,《非常靜距離》的主持人李靜在人物採訪時就很有同理心。這是一檔以藝人採訪為主的節目,但是不同的藝人也會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自身遭遇,李靜在採訪時,就會不斷調整與轉換。比如,在採訪體操運動員楊威一家三口時,面對楊威五歲的兒子楊陽洋,李靜的語氣、動作、神情、說話的內容,就充分考慮到了五歲孩童的理解能力、脾氣和愛好等,當楊威說到自己的兒子很懂事,會給自己捶背的時候,李靜就用很溫柔的口氣對楊陽洋說:“阿姨的肩膀也好疼啊,誰能幫我捶捶,捶捶就不疼了”,配合適當的神情動作,小孩子消除了戒心,增加了好感,有利於採訪的進行﹔再比如,當採訪到楊威妻子楊芸時,楊芸抱怨說自己的老公不夠浪漫,結婚以后沒再送過她禮物,李靜和她坐到一起,“感同身受”地說道:“我給你講,男人都這樣,我老公也是”,現場觀眾笑聲一片時,她不忘來一句:“哎,別不信,小心將來你們老公哈”,接下來,開始與楊芸一起羅列各自老公不浪漫的事例,這種“共同控訴”,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主持人、嘉賓、觀眾的關系變成了好友的聊天,訪談的氣氛也變得更加輕鬆融洽。

二、警惕“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又叫“以點概面效應”“光環效應”,是指“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它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它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這種愛屋及烏的行為,就像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彌漫、擴散,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一心理效應為光環效應。和光環效應相反的是惡魔效應,即對人的某一品質,或對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壞的印象,會使人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評價偏低。”[2]

談話類節目中的被採訪者形形色色,有名人也有普通老百姓,每個人故事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主持人在採訪時,能夠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同時透過表象看到本質。

一方面,主持人要拋下自己身上“公眾人物”的光環,把自己放在與嘉賓、觀眾平等的位置,這樣才能獲得大眾發自內心的認同。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弗利是美國最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曾經連續18年坐擁美國日間電視訪談節目頭號交椅,每年收入2億多美元,是全球電視人中的首富,但是她在採訪嘉賓時,就從不提高自己的身份,只是以一種平等的、朋友般的態度和嘉賓交流,正如她所說:“我從來不准備問題,我只是坐在那裡和人聊天”,正是這種“親切的談話”、坦率真誠的態度,讓她大受歡迎,受到觀眾的喜愛,被封為“心靈女王”。

很多主持人在面對名人、專家時,暈輪效應就很容易出現。主持人很容易被“光環”所吸引甚至是錯誤引導,忘記了要採訪的是人物本身而不是“光環”,從而難以獲得“光環”以外的新鮮信息。比如,看到某個明星在媒體上爆出一些丑聞時總是很驚訝,而事實上我們心中這個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銀幕或媒體上展現給我們的那圈“月暈”。再比如,採訪先進人物也會先入為主,這樣先進人物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就是“高大全”的形象,使採訪不能夠客觀真實﹔在對普通人物採訪時,也需要警惕以偏概的情感表達方式,正如埃德加·斯諾曾說的:“採訪一個人,要盡可能了解他,了解到像一個未見面的老朋友一樣。等到見了面,又要有捷徑,找到溝通雙方思想的橋梁。”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