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6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試析八十年代廣播媒介在小說傳播中的作用

——以《平凡的世界》為例

劉  強

2015年07月21日09:42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八十年代是我國廣播小說發展的鼎盛時期,諸多小說作品乘著廣播的翅膀而被廣大受眾所接觸和了解。本文以《平凡的世界》為例闡述在八十年代的媒介環境下,廣播媒介在小說傳播中起到的具體作用:減少接受障礙,擴大受眾群體﹔延伸傳達語言,回歸口說文學﹔廣播刺激閱讀,引爆圖書銷售﹔提供發表陣地,激發創作激情﹔推動廣播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關鍵詞:廣播媒介﹔小說傳播﹔《平凡的世界》

2015年2月,由路遙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在多個電視台熱播,再度引起了人們對這部經典小說作品的熱議。在此之前以文學原著改編的電影《白鹿原》《一九四二》《歸來》以及電視劇《紅高粱》等的熱播,也都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與此同時,在學術領域探討影視文學的論文和專著也出現高峰,文學與影視的互動雙贏逐漸成為熱門的研究話題。但是,遺憾的是對於文學作品與廣播媒介互動最為鼎盛的八十年代的廣播文學卻少有研究成果。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反映陝北農村在文革后的十年的生活變遷,被認為是那個時期中國城鄉歷史變遷的縮影。從文學接受的角度來講,《平凡的世界》無疑是八十年代小說中的佼佼者,即便經過二三十年的歷史洗禮,依然保持著強勁的藝術生命力。數據顯示,在陝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公布的2014年館藏圖書借閱量中,《平凡的世界》以558次高居榜首[1]。

然而,當1986年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走向讀者的時候,市場反響卻十分冷淡,甚至夾雜著一些批評的聲音。其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與廣播的結緣。1988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長篇連播》欄目選播了這部《平凡的世界》,隨后又有陝西廣播台等多個省級廣播媒體跟進,“觸電”后的小說很快便引起了轟動效應,直接受眾達3億多。孫少安、孫少平為改變命運的奮斗形象成了千萬讀者心中的榜樣。前后截然不同的傳播效果,足以看出當時的廣播媒介在文學傳播中曾起到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文學傳播中的媒介

中國當代流行的文學活動論認為,文學活動由世界、作家、作品、讀者四要素和文學創作、文學接受兩個具體活動過程組成[2]。從傳播學的視角來看,這個文學活動框架顯然存在著不足,它隻考慮到文化活動的首尾兩端,卻忽略了文學從創作到接受之間的重要紐帶——媒介。作為物質形態和交流渠道的媒介是文學語言與意義進行傳遞的載體,包括口頭、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類型。文學作品隻有借助媒介才能作用於讀者,產生實際的影響,獲得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否則就只是自娛自樂的文本。

麥克盧漢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媒介即信息”——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於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是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每種新的媒介形態的出現和流行都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影響著文學的傳播途徑、傳播方式和傳播效果,帶動著文學傳播的變革,產生新的文學種類與潮流。比如,不同的媒介形態下的受眾的圈層結構就大不一樣,包括文化層次、社會地位、社會心理、年齡結構分布等都會出現不同,文學在各個圈層結構中的穿透力也就存在著較大差距。媒介形態的轉變在潛移默化中改造著文學創作和文學接受,作家、評論家和讀者對於文學的思想意識、語言修辭和審美趣味。此時的媒介已不僅僅是簡單工具性的存在,而是內化為文學本身重要的構成維度。

二、廣播媒介在小說傳播的作用

20世紀80 年代是廣播媒體發展相對繁榮的時間段,作為新生力量的電視機還未大量普及,而半導體收音機作為最普遍的媒體已經進入千家萬戶。“三轉一響”即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收音機,是當時結婚的必備品,田間地頭,樹蔭炕頭圍著一台“話匣子”聽廣播,成為當時農村一大景觀。這樣的物質基礎,給廣播小說的傳播帶來了廣闊的天地。

1.減少接受障礙,擴大受眾群體

傳統的印刷文學容易局限在“知識分子”和“精英人物”這個圈層內傳播。因為印刷文本的傳播有三個難以逾越的障礙,其一是受眾要有相應的文化接受水平,要有“意義的共同空間”,才能在解碼過程中准確的獲取“意義”﹔其二是要有獲取文本的經濟能力,在當時書籍或者報刊對於處於社會底層人員來說是“奢侈品”,通過印刷媒體的小說傳播效率和到達率是很低的。其三表現時間和精力的耗費上,讀取印刷文本內容通常要耗費很多的時間,而這段時間通常是沒辦法兼顧其他事情的。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回到雙水村的土地上后,即使有一腔想要讀書的熱情,也難以有讀書的經濟能力和空閑時間。

而在八十年代,廣播已經深深的扎根到了廣大的受眾群體中,電視等媒體又不夠實力來擠佔其傳播空間,“央廣”播放《平凡的世界》正好處在這個絕佳的歷史時期。小說傳播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延伸,其覆蓋面和社會效果較文本傳播是極大的增強,大量的潛在受眾轉化成為現實受眾。受眾無需識字能力就能理解小說的內容,也不需要擠佔專門的時間,可以一邊干活一邊收聽。與廣播媒介的邂逅,《平凡的世界》實現了由“不足三千的銷售量”到“三億聽眾”的飛躍。廣播在擴大受眾群體上的威力可見一斑。

同時,廣播媒介也為受眾提供了信息反饋的新渠道,節目播出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陸續收到了近兩千封郵件,表達對作者的尊敬以及對小說和人生的疑問與見解。

下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