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於7月19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講堂邀請5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既涵蓋了學界泰斗,也有業界精英,為來自海內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學子帶來最新的傳播資訊與研究動向,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分享他們的人生感悟,進而深化對新聞傳播學科和傳媒業的認識。以下為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本乾7月20日下午在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上的演講摘要。
此次李本乾的演講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中國傳媒發展所處戰略環境、中國傳媒國際競爭力總體態勢和提升中國傳媒國際競爭力策略。
中國傳媒發展所處戰略環境
首先,李本乾通過1940-2014年美國早報、晚報、周報和日報發行量圖表,說明美國報業在廣播、電視、互聯網出現后的狀態:收音機出現后,美國報業發行量處於平穩態勢﹔電視機出現后,美國報業發行量屬於交叉情況﹔然后在互聯網出現后,美國報業出現了明顯的下跌。以此說明中國傳媒發展現在是挑戰與機遇並存,分別是面臨著全球數字化浪潮的挑戰、全球傳媒市場競爭的挑戰、全球傳媒版權競爭的挑戰以及中國宏觀經濟環境的機遇。
中國傳媒國際競爭力總體態勢
當談及中國傳媒國際競爭力總體態勢時,李本乾結合管理學和統計學等相關學科知識並通過中國傳媒產品TCT分析、中國傳媒產品RCA分析和中國傳媒產品NXRCA分析得出了五點結論:第一,中國傳媒出口規模高速度增長但出口地位較低﹔第二,中國傳媒產品貿易順差起伏,傳媒服務貿易逆差改善﹔第三,中國傳媒整體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但隻達到國際平均水平﹔第四,中國傳媒核心產品與服務出口份額低﹔第五,中國傳媒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逐年下滑。
提升中國傳媒國際競爭力策略
最后,李本乾提出關於如何提升中國傳媒國際競爭力三點策略,分別是:第一,全產業鏈提升,搶佔鏈頭——內容原始創新﹔第二,新媒體協同創新路徑與策略﹔第三,從技術驅動到受眾需求驅動。
整個演講過程中,李本乾十分注重與同學們的交流互動,每次提問同學們都積極踴躍舉手回答,李本乾也有針對性地一一解答同學們的疑惑。(閔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