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2015年第三屆中國大學生傳媒節暨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嘉賓演講
人民網>>傳媒>>正文

第五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探討新媒體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2015年07月22日16:14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2015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於7月19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講堂邀請5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既涵蓋了學界泰斗,也有業界精英,為來自海內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學子帶來最新的傳播資訊與研究動向,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分享他們的人生感悟,進而深化對新聞傳播學科和傳媒業的認識。

以下為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加拿大國家特聘教授趙月枝、美國俄亥俄州Bowling Green州立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主編哈筱盈、台灣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劉幼琍、國際SSCI《亞洲傳播學報》主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教授郝曉鳴在第三屆“中國大學生”傳媒節系列活動——第五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的演講摘要。

趙月枝:新媒體的發展加深了數字鴻溝

趙月枝指出,新和舊是相對的,今天的新是明天的舊﹔今天的舊,它曾經也新過。如何在享受新媒體帶來便利的同時平衡好由此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命題。,當前,新媒體在網絡自由主義全球化的語境下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享受著新媒體給今天生活帶來的便利,歌頌著科技的進步與新媒體的神奇,卻忽略了媒體技術的發展在帶來網絡英雄與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貧窮。關於“新媒體與社會”這個命題,趙月枝教授剛剛從自己的浙江老家進行了田野調查。

當生活在鄉村的人民聽到“新媒體與社會”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新媒體根本不重要,社會才是他們心中的關鍵詞。一家人要吃穿生計、孩子要讀書、老人要贍養是這些朴實的村民心中最記挂的幾件事情。雖然他們並不在意新媒體今天的發展態勢,但新媒體卻實實在在的影響著今天的每一個人。

因為新媒體的出現,信息可以被那些會用新媒體的年輕人輕而易舉的掌握。相對而言,那些不熟悉新媒體的長者、因條件限制接觸不到新媒體的村民被硬生生的攔在了眾多信息資源的門外,悄無聲息地成為新的弱勢群體。信息資源、社會資源不斷集中,數碼鴻溝帶來了社會鴻溝、貧富差距,甚至衍生處涉及到公平公正、族民矛盾等嚴峻的社會問題。除此之外,大量電子產品的消費與使用也產生了大量的電子垃圾,污染著我們的生態環境。

哈筱盈:社交移動媒體影響了人們對於新聞媒體的投入感

哈筱盈指出,不可否認,隨著社交移動媒體的興起,人們投放在電視和報紙上的注意力變少了,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從媒體內容上來看,人們對於政治新聞的感興趣程度在降低,但對於一些有趣味性的科技新聞卻仍然非常關注。從性別角度上看,相對女性而言,男性更樂於加入與當地媒體的互動。

劉幼琍:OTT TV發展遇到的困難與政策問題

OTT TV是“Over The Top TV”的縮寫,是指基於開放互聯網的視頻服務,終端可以是電視機、電腦、機頂盒、PAD、智能手機等等。劉幼琍指出,在我國,OTT TV是指通過公共互聯網面向電視機傳輸的由國有廣播電視機構提供視頻內容的可控可管服務。然而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對於OTT TV的管控方式並不一致,而學界也正在在對OTT TV服務的管控方式進行積極的探討。

郝曉鳴:新媒體時代是媒體共享時代

新媒體時代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傳播新聞不再是記者的專屬,普通的百姓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發聲,分享評論身邊的所見所聞。而原本採編新聞的媒體工作者,則從新聞採集者變成了新聞編輯者和管理者。

郝曉鳴指出,新媒體時代新聞從業者應該重新定位自己的工作重心,做好資料的挖掘者、信息的處理者、真理的求証者、事件走向的預測者。新聞媒體機構也要從“泰坦尼克號”變身“獨木舟”,從以前全盤一手抓的工作模式上轉型,輕裝上陣,做好信息的管理整合工作。(原琳)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