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貞銘
2015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於7月19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講堂邀請5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既涵蓋了學界泰斗,也有業界精英,為來自海內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學子帶來最新的傳播資訊與研究動向,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分享他們的人生感悟,進而深化對新聞傳播學科和傳媒業的認識。以下為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鄭貞銘於7月23日下午在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上的演講摘要。
慈母恩師,給予智慧人生
鄭貞銘首先講述了自己在八歲時隨母親和五個弟弟移居台灣的故事。由於年幼時父親過世,母親含辛茹苦供自己和兄弟姐妹六個孩子讀書。雖出身清貧,但母親卻堅持讓自己接受教育,傳授人生道理。鄭貞銘說:“媽媽給了我很多人生的智慧,比如她告訴我‘與不熟悉的人分享是緣分,與熟悉的人分享是幸福﹔有三件事不能等待:讀書,孝順,行善’。非常感謝我媽媽,是她的教育奠定了今天我對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不僅母親給予自己很大幫助,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老師也孜孜不倦教授鄭貞銘以知識和人生道理。小學時的張書玲老師常講《愛的教育》,讓鄭貞銘愛上文學﹔中學時期聶華苓老師培養了他的文學興趣和英文水平﹔高中時陳介石老師打手心的嚴厲教育更是讓鄭貞銘不敢懈怠,加倍努力。鄭貞銘說,“感謝媽媽和慈母嚴父般的老師,都給了我智慧”。
貴人常伴,開拓新聞事業
鄭貞銘介紹說,在他二三十歲的青年時期,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貴人,也是他的恩師——王洪鈞老師。王洪鈞教誨他要立志,並告誡他“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是王老師讓自己學會去承擔起兩岸交流的責任。“一個人最根本的當從抱負著手,若為了個人榮辱,順逆之境皆無意義,應該以‘為天下師天下志’,這是王老師對我的教誨”,鄭貞銘說。當王洪鈞老師在美國不幸因病逝世的時候,鄭貞銘立刻飛往美國送別恩師,更在《新聞探訪的理論與實際》一書序言中表達了對王洪鈞老師的感激之情。
鄭貞銘指出,我們所處的時代,資訊發達,智慧卻匱乏。眾生喧嘩,我們應避免陷入泥淖,應從資訊提升為知識與智慧。並且給學子們提出了寶貴的人生建議,要發上等願、居平常屋、往高處領、向寬處行,也就是說應樹立遠大目標,不愛慕虛榮,那麼每天的日子,就是人生之路,越走越寬。(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