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貞銘
2015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於7月19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講堂邀請5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既涵蓋了學界泰斗,也有業界精英,為來自海內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學子帶來最新的傳播資訊與研究動向,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分享他們的人生感悟,進而深化對新聞傳播學科和傳媒業的認識。以下為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鄭貞銘於7月23日下午在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上的演講摘要。
鄭貞銘首先介紹了他的童年故事,鄭貞銘出身清寒,8歲時跟隨母親來到台灣。當時父親去世,母親一人撫養家裡六個孩子,所以家中經濟壓力很大。雖然當時的物質生活很艱苦,但是母親的愛與教導在滋養著整個家庭。鄭貞銘說到,他的人生信念是“有愛無恨”,這是母親所給他的。
在自己的小學時期,一位語文老師對鄭貞銘的影響也很大,她就是張書玲老師。鄭貞銘講到,張書玲老師在語文課堂上為同學們閱讀《愛的教育》的著作,對自己的影響是很大的。英文的培養則受益於在師大附中讀書時的聶華苓老師。在讀高中時,他的古文學素養又來至於陳介石老師的嚴格教學。鄭貞銘的青少年,母親和老師帶來的影響都是長遠的。
鄭貞銘介紹說,王洪鈞老師的教育與影響,使自己明確了方向,老師曾教誨他,“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給鄭貞銘深深的啟發。鄭貞銘又講到曾虛白老師,曾虛白老師教導他要懂得計劃人生。規劃好目標。
鄭貞銘還提到了施蘭姆(傳播學之父)關於教育的觀點:“教育並不是為了讓學生找到一個職業,而是讓學生學會安身立命。”他講到大師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質,那就是能夠承擔痛苦,帶領時代,導引時代。我們青年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要學會從大師身上發現智慧,學習智慧。
鄭貞銘為了此次活動專門從台灣趕過來,今年已經是他第四次參加傳媒領袖大講堂,與傳媒學子分享人生感悟。之所以多次來到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是因為他愛惜青年人才,希望看到青年人才的成長與收獲。(王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