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中國為什麼拍不出科幻大片? 劉慈欣:缺少科幻情懷

2015年08月21日08:32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為什麼拍不出科幻大片? 劉慈欣:缺少科幻的情懷

  提起科幻電影,觀眾都能如數家珍:《2001太空漫游》、《黑客帝國》、《星際穿越》……但很難說出一部象樣的中國科幻電影。在動輒幾億大制作幾億票房的大片時代,人們不禁追問:中國為什麼拍不出科幻大片?昨天下午,科學史專家江曉原在上海書展推出新著《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出版人沈昌文、影評人毛尖助陣。

  隨著中國科幻電影《三體》的投拍,對於中國科幻電影未來的討論越來越多,“中國科幻元年”的呼聲也不絕於耳,但江曉原認為,“中國科幻元年”隻能以一部成功的中國本土科幻大片來開啟。江曉原在本書中所探討的科幻電影的獨特價值——反思科學,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觀影的新思路,讓讀者重新認識科幻電影。更重要的是,為科幻電影以及科幻小說的創作者——導演、編劇、制片人、作家等等,提供了全新的創作綱領和思想資源,每個科幻電影和小說的創作者從中都會得到啟迪,找到靈感。

  作為科幻作家,劉慈欣和科幻電影有著不解的聯系,他說自己雖然沒有江曉原看那麼多科幻電影,但也看過不少。不止一次有人問他中國的科幻電影到底缺了一些什麼東西?對此,劉慈欣回答是,“ 缺少對科幻概念的認識,以及情懷。”他認為,中國科幻電影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錢,也不缺技術,做3D的技術。現在國內的3D技術無論是設備的先進程度還是做3D人員的技術水平都不比好萊塢的差。“我們的科幻電影到底缺什麼呢?我覺得最缺的一個東西就是科幻的情懷。或者換句話說就是對科幻的認識。從我這四五年來參與這些電影的策劃和制作來看,我感覺中國電影界對科幻是什麼沒一個明確概念,更缺少這種情懷。”

  說到中國和美國科幻電影的差距,有種說法認為美國隻有200年的歷史,隻有向前看,隻能幻想。對此,劉慈欣不這樣看,“我覺得這個想法很不准確,不能拿一個國家的年齡來對比他的文化。美國的文化是建立在歐洲文化之上的,歐洲文化的淵源流長不比中國文化短。同時,美國作為一個文化大熔爐,首先他把很多的民族文化融入進去,因此他在向前看,向外面看,向太空看,這就是科幻的情懷。”特派記者 蔡震 上海報道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