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談“任仲平”文章的寫作

2015年10月20日08:36        手機看新聞

來源:人民日報社辦公廳微信公號“6536號檔案”

編者按:任仲平,是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縮寫。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第一次以“任仲平”為名在一版刊發了評論文章《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屆三中全會》,從此,這個偶然的創意讓“任仲平”開始了一段特殊之旅。二十余年來,“任仲平”同志風雨兼程,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精彩而深刻的評論文章。9月2日的頭版文章《守望歷史 為了和平——寫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是“任仲平”近期一篇重要的精心力作,經發表和各類新媒體平台轉載后,受到了網民們的熱議和稱贊。那麼,這篇“任仲平”重要文章是如何寫作出來的呢?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對此進行了詳細深入的闡述,下面是社長談任仲平文章《守望歷史 為了和平》寫作的全文:

隆重的紀念、盛大的閱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使中國再次為世界所關注。有大事,必有任仲平。9月2日,作為獻給勝利紀念日的一份厚禮,任仲平文章《守望歷史 為了和平——寫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在本報頭版頭條見報。一經刊發,就引來廣泛反響。

截至9月5日,共有402家媒體轉載,其中有13家省級黨報全文轉載,100多個客戶端等新媒體轉發,僅在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上的轉發就達4000多次。網友留言說,“文章慷慨激昂,傳承紅色基因、牢記抗戰精神,是為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專家點評說,“這是抗戰勝利日閱兵前最值得一讀的評論,能夠在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凝聚共識,能夠在黨內外、國內外、海峽兩岸尋找歷史的公約數”。任仲平文章的再次發聲,准確把握和闡釋中央精神,為勝利日紀念活動奠定了輿論基調。

這篇任仲平文章寫作的一個難點是,如何“突破自己”。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去年9月3日和今年5月8日的兩篇任仲平文章,對於歷史、和平、發展等主題,已經有了詳盡而精彩的論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要以更廣的視野、更深的層次,去進行再梳理、再發掘、再升華。這樣的“遞進一層”,是對寫作者思想深度、創新能力的考驗。

今年6月,在新寧同志帶領下,評論部楊健、張鐵、范正偉、曹鵬程、白龍、李拯、李斌等組成了項目組,進行了詳盡的資料搜集、專家訪談等工作。在准備過程中,寶善同志對文章的主題和構思提出了很好的意見,認為要重點論述“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和“中國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這兩個問題。

經過多次討論,寫作小組決定從“歷史觀”的角度入手,來構架任仲平文章。用怎樣的眼光打量歷史、用怎樣的方法理解歷史,決定著我們能從歷史中學到些什麼,這就是歷史觀的問題。作為近代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奠定了世界格局、改變了歷史走向、筑牢了和平理念、弘揚了民族精神。從人類文明的進程、從民族復興的大勢去審示這段歷史,才能從更深層次詮釋好抗戰的內涵,尋找到“遞進一層”的突破口。

7月30日,我聆聽了中央政治局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回顧和思考進行的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堅持正確的歷史觀”,“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這個講話為我們撰寫這篇任仲平,提供了明確方向和根本遵循。按照總書記此次講話的精神,寫作小組迅速對已經成型的任仲平進行了調整和充實。經過分成兩稿再合為一稿的過程,形成了任仲平的最終稿,全面回答了理解抗戰需要有什麼樣的歷史觀問題。

從中國歷史、中華民族的角度理解抗戰,這篇文章主要是把握了兩點:一是抗戰作為精神成長史,一是抗戰作為關鍵轉折點。如果不能理解抗戰中民族精神的覺醒與生長,就理解不了這段歷史作為精神史、心靈史的意味,也就無法汲取前行的力量﹔如果不能讀懂抗戰中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就讀不懂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也就無法奠定復興的基石。蕩氣回腸為歷史,感人至深是精神。任仲平最“抓人”的華彩樂章,就出在這一個主題的描述。

從人類文明、世界和平的角度理解抗戰,任仲平也把握了兩點:一是中國抗戰的“東方主戰場”地位,一是歷史不容遺忘與歪曲。有了這樣的“全球抗戰史觀”,才能理解中國作為世界和平主要力量的存在﹔牢記抗戰的歷史,也才能維護二戰之后來之不易的國際秩序,守護世界的和平發展。在這個主題之下,任仲平挖掘了大量“陌生化”的新材料,如南京大屠殺檔案申遺遭到日本右翼反對、中國軍民幫助迫降的美軍飛行員,等等,非常有說服力。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大勢之下,任仲平文章借助新媒體手段進行充分傳播,業已成為常態。9月2日凌晨,人民日報“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戶端)、“人民日報評論”“學習大國”等微信公共號,就進行了第一時間推送。當天上午,報社“鏡鑒”“一撇一捺”等微信公共號,一些兄弟媒體、省級黨報的新媒體也進行了推送,在輿論場中形成了一個小小的“任仲平熱潮”。好文章還要傳播好。像任仲平這樣的重磅文章,是人民日報的“拳頭產品”、優質資源,需要我們在傳播推送方面加大力度,這同樣是“遞進一層”。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