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上的“互聯網”

人民日報上的互聯網:國外咋治網絡謠言 微信控需調和劑

2015年11月02日08:36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日報》2015年11月2日22版【點擊查看】

人民網北京11月2日電  人民日報今日5版刊登評論《微信控,來點“有度”調和劑》,對於微信控如何過好“第二生活”提出了建議﹔7版刊登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覃事太、袁帥撰寫的《創新網絡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22版國際版文章《多國治理網絡謠言不手軟指出,在許多國家,法律已成為遏制網絡謠言的有效手段。

微信控,來點“有度”調和劑

文章稱,對於越來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為一天的開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結束。微信打開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5.7億登陸用戶,一線城市滲透率高達93%。可以說,目之所及、身之所處,皆有微信包圍。收獲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樂的奔涌、擁有隨時隨地的交互、舒張無聊時刻的排遣……然而,我們享受微信帶來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萬般惱。既然舍不得錯過朋友之間的新鮮事、熱議話題,就有可能面對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轟炸的煩擾,忍耐朋友圈裡“雞湯”養生的膩歪。

微信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則是一種生活態度。實際上,微信上發生的事,依然遵循著生活本來的規律﹔微信上發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現實做人的基本原則。毋寧將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補充。如何過好這第二生活,我們僅需要添加“有度”的調和劑。

創新網絡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

文章指出,當前,互聯網已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順應網絡時代的新特點。創新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刻不容緩。新媒體在青年學生中具有廣泛影響,是很多大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交往的主要媒介,已成為爭奪輿論話語權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有助於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有助於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干擾,有助於集聚強大正能量,使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切實擔負起管靈魂、管方向的重任。

文章稱,要形成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媒體合力。加強網絡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既要發揮傳統優勢,又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形成新的優勢。高校應積極促進學校與師生間的信息互動傳播,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覆蓋面、輻射力,增強吸引力、凝聚力。網絡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應秉持開放包容、對話服務、分享共贏的態度,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的原則,按照“短、實、新”的要求,切實改進文風,佔領思想輿論制高點。為此,必須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新媒體技術過硬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培育一批深受學生喜愛和信任的校園輿論領袖。

多國治理網絡謠言不手軟

文章稱,為遏制網絡謠言和網絡誹謗行為,各國都積極運用法律武器。韓國近年來在打擊網絡謠言、誹謗行為力度不斷加大。按照韓國現行法律,通過網絡或智能手機,傳播謠言或誹謗行為,將處以7年以下徒刑或5000萬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80韓元)以下罰金。韓國法院的處罰也愈發嚴格。2012—2014年,違反《信息通信網法》獲拘役的罪犯分別為229人、253人和399人,呈不斷上升趨勢。2014年5月以來,韓國對網絡誹謗罪的處罰措施進行了修訂。除了被判拘役外,罰金數額從此前的2000萬韓元上調至3000萬韓元。未滿14歲犯罪者雖不會被刑事處罰,但會立即通知父母,如情節嚴重,還將移送少年法院進行處分。

德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網絡誹謗的法律,但不意味著網絡誹謗和謠言不受約束。1997年,德國出台了《信息與通信服務法》,成為全球第一個發布網絡成文法的國家。此后德國在《民法典》和《刑法典》框架內逐步建立了互聯網法規體系,以規范互聯網秩序。根據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的報告,德國是歐洲對誹謗打擊力度最大的國家。侮辱、誹謗、損害名譽等都被裁定為刑事犯罪。

美國在網絡謠言懲罰、監管等方面有較為成熟的做法,網絡秩序與網絡文明基本都有相應的規范。在保障言論自由的同時,美國法律對誹謗、謠傳的懲罰並不輕,使網絡空間也能做到有判例可依。整體而言,美國人對言論自由相對寬容,但網友在網上的言論一旦構成誹謗,被人起訴可能面臨嚴重的法律后果。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