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1期

论新媒体时代话语引导能力的创新【2】

吴震

2014年01月29日13:43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二、增强快速反应力

在新媒体时代,整个社会已经高度透明化,任何想“捂盖子”“封消息”“删帖子”“隐真相”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愚蠢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就连回避、拖延、回应不及时也会遭到全社会的唾弃和谴责,更会给话语引导和事情处理造成被动。因此,引导话语走向必须坚持公开透明、及时回应,先声夺人、以快取胜。结合近年的舆情研判实践,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了“黄金4小时法则”,2011年,武汉大学的沈阳教授在点评“7?23”动车事故的舆情时指出,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充分把握“黄金1小时”,进一步强调了快速反应的重要性。

抢占报道先机,争取早发声。网上传播的消息比电视快,网上发布的东西比报纸全,QQ、MSN、SKYPE比电话更真实,E-mail比传真更方便……网络具有天生的“迅捷性”,若不在“快”字上下功夫,就必然丧失引导时机。从“议程设置”的角度看,你不抢在第一时间发声,让公众最先听到你的声音,就会有其他声音来填补,会造成小道消息满天飞,流言、传闻泛滥成灾,甚至酿成群体性的恐慌和混乱。近年来,因反应迟缓、“慢半拍”而造成被动,导致“信任关系”破裂的例子不胜枚举,即使后来再费很大的力气进行解释,都难以弥补之前造成的“认知裂痕”和由此带来的公众的不信任感。当然,因发声早、占领报道先机而赢得主动的例子也很多,比如业界公认的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新华社在地震18分钟后发布第一条确认地震报道,抢占了权威舆论引导先机;2013年8月针对因《南风窗》杂志刊发的《村官腐败透视》报道而引发的舆论风暴,河南省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和组织、宣传、公安、检察快速反应,报媒和官方微博联合快速发声、及时回应、持续跟进,使全国网络舆情迅速扭转,《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刊文回顾南风窗事件,以《一场网络声讨的7天逆转》为题予以报道和赞赏。事实反复证明,早报比晚报好,早说比晚说好,主动说比被动说好,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在“快”字上下功夫。

用新手法占领新阵地。网络和手机传播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是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空前的强时效性、多媒体的形象性、高度的交互性与易检性和传播环境的鲜明个性化。网络、手机领域作为一个“奇特的社区”,有其自身的“生态系统”。应坚持“网上来网上去”的原则,人在哪里就把工作做到哪里,在哪里出现问题就把问题解决在哪里。宁波晚报袁志坚撰文指出,媒体微博特别要讲究舆论引导的方法,提出了“诚、快、准、软、联”的“五字诀”[9],并特别强调最重要的是态度要好,言语要真诚。应积极适应网络舆情复杂多元多变的特点和网民发声的习惯,问题集中在哪个地方(网络空间)就主动在哪个地方去“发声”,用“网民的话说网上的事”,滚动式报道事实真相和进展,及时辟谣、回应质疑,适时推动议题转换,真诚维护互信关系,最大限度地争取网民、争取群众。同时,着眼网络舆论环境是整个社会舆论环境的折射、社会舆论环境与网络舆论环境密切相关的实际,把占领新媒体高地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网下“干得好”与网上“说得好”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把解决网络舆论所关注的现实问题的思路、做法、成效发到网上,推动网上舆论话题合理转换,进而赢得网上话语主动权、主导权。

传统媒体快速跟进。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微博的时效性明显高于传统媒体,大多数舆情事件的第一信息源基本上都是微博。微博等新媒体已经对传统媒体“舆论源头”的优势构成了极大挑战,成为公众舆论的助推器和制造者。在这种情势下,传统媒体也要想方设法抢占第一报道先机,并针对微博等新媒体传递信息“碎片化”的弱点,在信息的第二落点——可信度上发挥优势,快速持续跟进,进行细致、集中、深度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努力掌握议程设置的主导权。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天颖撰文:就目前中国总体的传媒架构而言,基于与政治权威的密切关联、更充分的报道资源、覆盖更广的受众规模以及较高的可信度,传统媒体在中国传媒体系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新媒体的力量常常需要传统媒体的报道来“加冕”和肯定。[10]而且,传统媒体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话语走向的机制措施,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对引导话语走向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报纸等纸质媒体具有深度解读、全面报道和“白纸黑字”促人思考、读后难忘等新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专长。引导话语走向仍要充分发挥好传统媒体的功能优势,进一步提高快速反应力,进一步强化深度解释力,与新媒体一起设置互动议题,相互借力,联动发力,最大限度地谋求两个舆论场的“交集区”“共鸣区”和“共振区”,形成与新媒体“同步发声”“同频共振”“协同引导”的强势舆论,真正打通两个舆论场,形成报纸和网络良性互动、同步引导话语走向的新格局。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