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1期

善入善看善思:让新闻典型赋予新意——

消息《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采写体会【3】

童浩麟

2014年02月10日14:49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为什么我要写《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

有一个背景需要交代。

《兰考:三年之变》发表后,兰考县委的同志把一份兰考工作专题汇报和刊登《兰考:三年之变》的《河南日报》一起寄到了中央有关部门。2012年4月13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兰考工作专题汇报进行批示。批示说,“焦裕禄同志当年在兰考工作时提出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伟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批示传达到河南以后,4月20日,根据河南省委常委会的意见,河南省委办公厅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批示、持续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通知》。通知下发当天,河南日报编委会立即拿出了包括1篇新闻通讯和5篇社评在内的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批示精神的报道方案。编委会指派我承担通讯的采写。

接到任务后,我压力不小。虽然兰考的情况我已很熟悉,但刚刚在《河南日报》一版头题推出了反映兰考全貌的《兰考:三年之变》,内容如何跳出来?

集团领导揣摩出了我的心思,编委会当即确定了报道思路: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兰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必有原因。这篇文章立足焦裕禄精神,一定要把焦裕禄精神在兰考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写足写透。

这个报道主题让我豁然开朗。尽管采访时间只有一天,写作时间只有一天,但是有了先前的几次扎实采访,我这次的采访状态比较轻松,报道思路非常集中:我尽可能地采访各个层面的人物。根据采访计划,我尽可能地到焦裕禄同志当年比较关注的一线现场。

那天,我去了当年兰考最大的风沙口所在地坝头乡张庄村,去了当年焦裕禄赤脚治理水灾的三义寨乡南马庄,去了当年盐碱最为严重、如今是兰考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的兰考产业集聚区,去了焦裕禄到兰考第一天泪流满面面对灾民的兰考火车站,去了每年让百万参观者心灵震撼的焦裕禄纪念园和焦桐园。这些地方,让我再次零距离地感受了焦裕禄精神。

事实证明,报道思路是正确的。虽然时间很紧,但采访内容非常集中,就是紧紧围绕几十年来焦裕禄精神对兰考党员干部的影响这个中心,最后带出党群鱼水情深的重大主题。

《丰碑的力量》推出后,在河南省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同时,通过这篇报道的采写,让我对习近平同志的批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50年时间里,兰考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从一个逃荒、极度贫困的地方,发展成为河南一个群众就地就业、百姓幸福的富裕之地。

习近平同志的批示,距离1962年12月焦裕禄同志来到兰考工作,已经整整50年。兰考作为长久不衰的新闻典型,新闻报道可谓不胜枚举。而习近平同志梳理出来的兰考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个令人震撼的新闻事实,是十分有新意的,报道出来必定引起社会共鸣。2012年5月初,我有了创作消息《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的冲动。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