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媒体时代下传记性报道的现状
进入全媒体时代之后,传记性报道虽然在内容及表现形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但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性及要求,现阶段的传记性报道依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传记性报道仍未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主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受众即市场”的观念主导下,媒体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的选择上越来越迎合受众口味。当下,媒介的使用与携带愈加便利,任何人都可以传播自己的所见所闻。那些内容短小精炼、便于在各类媒介上传播的信息仍在新闻报道中居于主流位置。而传记性报道属于一种深度报道,对传播人的媒介素养、把关能力等都要求颇高,普通人很难做到对资料的搜集、完善,而且深度报道大多篇幅过长,大多受众没有耐心和时间看完。
2.传记性报道的把关人单一且缺少变化。与其他报道形式不同,传记性报道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且见效慢的一种报道形式,这导致很多媒体不愿在这上面投入过多。例如,《名人传记》中诸多传记报道都是出自同一位作者;视频类传记性报道则模式固定,新意少。传记性报道的现状是:信息的差异性小、传播者主要为主流媒体,传播目的单一化只为特定任务服务、受众则是受前两者影响,数量少导致差异性小。三者综合导致传记性报道对信息的把关单一,传记性报道突破少,形式僵化并且主题格式化。
3.传记性报道的内容国际高端化,对普通人群关注度小。受意识形态影响,我国传记性报道的选题大多定位于高端的、政治色彩浓厚的、国际政坛上的人物。如《杨澜访谈》所选的人物大都偏于上层人士;《世界周刊》则主要结合国际热点,选择国际政要等;《名人传记》就更是侧重名人事迹,塑造意见领袖来夺取话语权,这也影响了普通大众对传记性报道的热忱度,如此循环往复,传记性报道的地位显而易见。
传记性报道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传播方式,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2]。它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由此可见,选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受众的关注度,与普通人接近度小的报道,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进而流失受众。
四、全媒体时代下传记性报道的未来发展之路
WebX.0语境下,私人领域将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的力量而建立和维系,这就为全媒体时代下人物传记性报道提供了一个便利:资料的可控性、人们的偷窥心理的可满足性。我们现在正处在Web2.0到Web3.0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的绝佳时期,也是传记性报道走向立体化的时机[3]。鉴于此,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全媒体时代下传记性报道的未来发展之路。
1.注重微媒体,拓宽传记性报道
微媒体专注于微博营销思想、方案、案例、工具,具有信息的增值性、微媒体整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性、自发的传播性、自然选择性[4]。因此在传记性报道的前期与后期均可利用微媒体的上述优势,形成链接与互动。前期利用微媒体进行预热宣传,集中受众注意力,充分发挥信息增值性,把握报道的着入点,从受众关注的话题人物中进行筛选。例如,在网民活跃的论坛寻找立意方向、开设专门的传记性报道关注人物专栏。后期则利用微媒体的自发传播性、自然选择性,开设评论、留言平台,进行相关后续追踪报道,集中反馈信息,为下一次报道打基础。当下盛行的访谈类节目,在前期宣传中较多采用微营销策略,2013年3月11日《超级访问》在十二周年特别巨献中,官方微博就采用了与网友有奖互动、前期宣传等诸多方式,这也是全媒体时代下传记性报道应该借鉴的。
2.报道内容资源由“巨内容”向“微内容”转移
巨内容就是传统媒体的主体内容,是体现新闻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新闻价值的内容,具有普遍兴趣和意义的内容[5]。微内容,与之相对,指的是小制作、精炼的内容。“巨内容”向“微内容”转移,即把那些符合报道标准的内容进行筛选,筛选的理念则是针对分众的、个性化的丰富内容资源进行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如当下电子杂志小众化趋势,针对不同群体的受众按主题进行分类,内容短小精炼,传记性报道也可借鉴来,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切入,把以往庞杂的内容分阶段、分主题进行报道。
五、结 语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新闻形式充斥大众眼球,但传记性报道仍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深度报道的一个分支,它着力于人物深度剖析,力求全方位展现人物本色,避免了“浅新闻”的华而不实。
正如上文所述,全媒体时代的传记性报道要打破常规,结合自身特点,利用新兴媒体的优势,走传记性报道的变革之路。相信未来的传记性报道会在新旧媒体的撞击之下,衍生出更多的题材方式。(作者简介:赵婷婷,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理论与实务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秀英,郎明.论全媒体时代的传记报道[J].媒体与传播,2011(8).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喻国明.传媒变革力[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4] 微媒体.[D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562660.htm.2012-09-26.
[5] 巨内容.[D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5353.htm. 2015-05-22.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