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2期

陌生化视野下新闻标题的反权威修辞

刘江静

2014年02月26日13:34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摘要】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仅改变新闻标题语言的表现形式就能够产生陌生化效果,使得单调、乏味的新闻报道也能为受众所关注。反权威修辞即是诸多应用于新闻语体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学语言是制造陌生感的工具,是将人们熟悉的、自动化了的事物钝化、陌生化的手段。在陌生化视野下分析新闻标题中专家言论等权威观点与受众认知经验的关系,探寻权威观点与受众认知经验之间的矛盾冲突对新闻标题的作用,是研究新闻语体中修辞手段应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反权威修辞;经验预设;陌生化;新闻标题

一、引言

在信息爆炸式传播的当下,能否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眼球已成为评价新闻标题好坏的标准。近来,“标题党”作为强化新闻报道传播效力的有效手段被广泛使用。虽然部分新闻的报道内容无聊乏味,但因其劲爆的新闻标题而能迅速被人们关注并广泛传播,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新闻标题新鲜的语言形式更易于受众选择与读取。陌生化原则在新闻标题写作中的运用较为常见,陌生化带来的新鲜感和奇特感在吸引受众眼球的同时,也能突出新闻报道的新奇性,从而激发受众对具体内容的阅读兴趣。在近两年的各种新闻标题中,基于陌生化原则的反权威修辞正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标题修辞方式被新闻工作者广泛使用。那么,什么是反权威修辞,涉及反权威修辞的陌生化原则是如何在新闻语言中发生作用的,新闻标题中反权威修辞的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

二、标题中反权威修辞的理论基础

新闻标题如何吸引人?除了具有新鲜的新闻内容外,还取决于新闻编写人员对具体文字的把握,通过改变新闻标题的语言形式,使其具备反权威修辞的效果。这一过程综合了陌生化原则、认知经验和权威效应等理论。反权威修辞的功能在上述理论的综合作用下才会在新闻标题上得以实现。

(一)陌生化

陌生化原则渗透于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陌生化的语言形式使得乏味的新闻内容也能为受众所热捧。陌生化理论最初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在文学层面提出来的。他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由陌生化到自动化的过程,当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形成思维定式之后即生成钝化和机械性。“为了打破感知机械性,就需要采用‘陌生化’来创造出新形式,把人们的感知从机械性中解脱出来,使人们通过阅读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恢复对生活的新鲜感受。”[1]在新闻学领域,新闻标题的“陌生化”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奇异的语言形式打破人们已经习惯的新闻报道语言形式。不仅如此,新奇的语言形式甚至能够改变人们对单调、乏味的新闻内容的态度。以突破语言常规的方式,改变原先单调、乏味的新闻语言形式而使其变得陌生,从而给受众带来新奇的心理体验。遵循陌生化原则能够将受众已知的事物以新鲜的、不同寻常的新闻内容重新呈现在其眼前,从而产生新鲜感。

(二)认知经验

新闻活动的主体可以分为传者和受众。研究、分析受众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态度和倾向,掌握受众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完善新闻传播工作。受众的态度和倾向往往取决于其自身的直接或间接的认知经验,任何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对社会方方面面的感知体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认为,世界不应只是充满理性的、科学化的世界,也是一个被人们感知和经验着的世界。“在生活世界中,所有实用的目的、欲望、态度都能对认知方式和思维取向产生影响,因而所有的真理都是主观的、相对的。”[2]韩合林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理论内涵也有独到的解读,他认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是基于历史的风俗、习惯、制度、传统的部分或全部继承。[3]同时,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的理论均认同了人类经验的趋同性及合理性。由上述观点可知,人类的不同个体也能够获得共同的认知经验,人类共同的认知经验决定了受众群体对各种新闻事件的态度具有普遍一致性。如人们对灾难性新闻的关注点普遍在“损失”方面,这是认知经验在反权威修辞中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之一。

(三)权威效应理论

在常规的新闻活动中,权威往往作为佐证新闻事实的利器,能够起到增强新闻真实性的作用。其原因就在于权威效应。权威效应又称权威暗示效应,是指当一个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时,其言行较他人就容易引起重视并具有引导性,也更容易使人们相信其言行的正确性。在新闻采访中,引述权威观点以期产生权威效应的现象较为普遍。以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报道实践为例,依靠采访与新闻事件相关的权威对该事件发表看法以佐证新闻,是增强新闻真实性且使新闻具有导向性的有效手段。

反权威修辞是以陌生化原则、认知经验和权威效应三种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修辞方式。当受众结合自身认知经验对某一新闻事件产生的认知判断与权威发表的观点不一致时,受众认知经验与权威效应的对立就会形成,进而产生陌生化效果。因此,“陌生化”理论、“认知经验”理论和“权威效应”理论是反权威修辞的理论基础。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王昱(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