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民营公司“天生短腿”,还必须面对与强大对手竞争的巨大压力
在制播分离尚未形成规模之时,即使光线传媒、嘉实文化等一些在国内做的较为成功且较有影响的影视文化制作公司,在与奴属于各级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公司竞争中也不占上风。这些脱胎于母台中的节目制作公司有着近水楼台的市场资源和丰富的节目制作经验以及价格昂贵的先进制作设备。而民营制作公司由于先天不足,在市场体系尚未发育完全的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刚起步的公司,要想赢得广告客户的信任、获得长期合作的基础都是非常困难的。加之没有资金的支持,就直接关系到节目制作的投入,进而影响节目制作的质量,想在市场占稳一席之地也非常难。
4.人才问题是民营公司的软肋
如果说,上述“硬件”的困境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来解决,那么,人才储备这一“软实力”的积累则是民营公司面临的更为重要的问题。
从这点上看,自母台中分离出来的公司,人员是直接划分出来的,至少在从业经验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民营公司要壮大规模,不仅需要优秀的人才,而且需要一支熟练稳定的业务队伍。但是,在紧张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面对制作和经营的压力,民营制作单位需要能够马上上手的人员,而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培养这些人,这就使得从业人员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们需要有个平台去锻炼自己,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得到继续教育学习及晋升的机会;鲜有那家民营制作公司建立起一个长远的人才储备培养方案。
(二)众多地面频道的播出总量给民营节目制作机构带来发展空间
电视台在满足行政归属地新闻等节目的播出、满足基本的宣传需求之后,仍有30%左右节目的外购需求,这就给民营节目制作公司跨区域经营带来发展空间,在政策和技术层面,也有了更好的操作性,企业可由此获得进一步发展开拓的经营空间。
1.“内容为王”是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节目内容。任何一个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都在于有强大的内容,它直接决定了广播电视传媒企业运营状况的优势所在。
笔者所在的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几位创始人,都是当地的“老电视”,他们对节目的制作有极为独到的见解,同时对于节目内容的把控也非常得当,利用几年时间的不断积累,专攻“旅游类栏目”,使之成为当地业界首屈一指的名牌。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