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人文根脉的培植意义
人文根脉尽管存在两难的矛盾,但作为一种善,一种美,一种文化底蕴,一种职业理念,对于它的培植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在行走黑暗中发现人性亮光走向平衡。新闻中更多的是负面报道,记者更多接触的是社会的黑暗面。但黑暗的深处其实都有光亮,这个世界就是在两种力量的此消彼涨中向前发展的,越是黑暗的地方,越是能看到闪光的东西,那是情怀和人性的力量。对柴静而言这种力量是“肯定人生,肯定人性,甚至是一种治疗”。当记者认识到这点,就能够保持内心的平衡。
在理解事物中打破成见模式走向真实。人们常常有意无意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柴静在书中说,是采访中那些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将她原本坚硬的成见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中睁开眼,才能看见。做新闻的前提是宽容,而宽容的前提是理解,把一个人送回到她的生活位置和起点,才能了解和理解,只有不把这个人孤立和开除出去,才能看清这个事件对时代生活的意义。
在参与世界中消融记者自我走向客观。记者是一个观察人的职业,这个位置上的人永远处在一个主动的位置,一个不动声色的壳里,怀揣着正义想去影响别人,然而人们是不会为有目的的影响改变的。只有当记者真切地关心新闻中的人,更加融入事件中去,记者主体身份才会日益淡化,这种“忘我”,推动着新闻实现真正的客观,真正的客观不是摒弃感情的介入,而是对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投入其中,有所感受,相互冲突的感受自会相互克制,达到平衡,呈现出“客观”的结果,露出世界的本来面目。(作者系中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曹爱民.新时期“新闻人文关怀”的多视角透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6).
[2] 柴静.看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张家齐.论节目主持人的记者意识——以迈克?华莱士和柴静为例[J].电影画刊,2011(4).
[4] 刘婷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析央视《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的话语风格[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2).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