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3期

浅析柴静新闻专题节目的人文根脉

黄楚筠

2014年03月04日17:15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今年初随着新书《看见》大卖,“柴静热”轰动一时。笔者认为,柴静所以能引人关注,源于节目中潜藏的人文根脉,赋予她的采访报道与众不同的风格。本文从新闻选择的人文视角,新闻采访的人文交流和新闻摄制的人文表达三个方面来分析柴静节目的人文魅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人文关怀的两难处境和培植意义。

关键词:人文根脉;新闻选择;新闻采访;新闻摄制

柴静,曾先后担任央视《新闻调查》、《24小时》、《面对面》的出镜记者,2011年起担任央视《看见》节目主持人。今年初,她的新书《看见》销量突破百万册,连续数月占据畅销书籍排行榜榜首,再次将她推向了各大主流媒体的头版,成为搜索引擎的热词。喜欢她的人觉得她知性、克制、善解人意,讨厌她的人觉得她做作、爱背语录、爱自我感动,两种态度相互角力,“柴静热”轰动一时。

一、“我关心新闻中的人”——人文根脉的内涵与背景

柴静之所以能引人关注,源于她与众不同的采访报道和节目风格,而正是节目中潜藏的人文根脉给柴静的报道赋予了新意、情意、暖意和诗意,使之脱颖而出。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嘈杂时代,在商业化综艺节目大行其道,观众欣赏趣味趋向庸俗无聊的今天,柴静的新闻节目犹如一缕清风,沁人心脾,发人深省。

人文根脉有三重内涵,人文主义、人文关怀和人文视角。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人文视角是反映自然、人、社会相互关系且以人为本的视野。人文根脉的核心是人文关怀,而新闻人文关怀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生命、生活、生存状态等的关注,它是对人性的关注,也是人性的一种展露,在新闻职业活动中表现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人文底蕴和职业理念。“从伦理学观照,新闻人文关怀本质上是一种善,是一种职业道德;从文化学观照,新闻人文关怀是一种文化现象,即新闻文化现象;从心理学观照,新闻人文关怀首先是一种情感,它贯穿于新闻活动全过程;从美学观照,新闻人文关怀表现为一种美,闪烁着美的光彩。[1]”

人文根脉的存在具有理论背景与现实条件。首先,接近性和趣味性作为新闻的基本特征,要求新闻内容必须贴近百姓生活,说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新闻要有人味,有趣味才有生存空间。其次基于现实角度,人文根脉被具体化为媒体必须秉持的以人为本的责任,以及应对激烈的媒体竞争的需要。同时它的存在还与央视一贯的定位和柴静个人思想有关,从《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到《面对面》、《看见》,央视一直致力于观察变化中的时代生活,用影像记录事件中的人,努力刻画这个飞速转型的时代中,人的冷暖、感知、思想与渴望。就柴静个人而言,《东方时空》制片人陈虻曾问她,“如果你做新闻你关心什么?”她回答:“我关心新闻中的人。”正是这个答案把她推到了今天。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