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4年·第2期

重铸报业公信力【3】

滕兴才

2014年03月10日17:11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走出报业公信力的“本领恐慌”

凡此种种认识误区,在传统报业从业者中很普遍,危害也较大。那么,报业“本领恐慌”究竟该怎样“慌”呢?

“本领恐慌”不应是某一个阶段为了某一特定生存目的而生,也不应随着某一阶段过去了、某一特定目的达到了而亡。

传统报业的“本领恐慌”也是一样。它应是一种危机意识,不独因网络、自媒体的兴起而产生,而是存在于优秀报纸和优秀报人的血脉之中。

那么,首先报业“本领恐慌”就绝不等同于报业“经营恐慌”。当然,目前形势下,“经营恐慌”确实存在。不管是行业整体产出,还是从业者个人收入,传统报业都和新媒体有较大差距。某些优秀纸媒人才也因此向新媒体流动。“经营恐慌”可以倒逼更多人思考“本领恐慌”,但思考绝不能仅仅是为了经济目的。

传统报业“本领恐慌”不应该被曲解为是为了物质意义上的“有吃有喝”,而更应该被关注的是精神层面的被需要、被信赖。因此,不管是否有足够的物质存在,传统报纸都应该从“能否提供足够可信的新闻产品”的角度,思考到底应该练就怎样的本领。面对新形势,对报业“本领恐慌”“重物质、轻精神”的认识误区,可能会将部分传统报纸推入真正的“寒冬”。到那时,即使回过味来,它们也必将在与其他先行一步的报纸的竞争中,在公信力上败下阵来。到那时,被淘汰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明确了“本领恐慌”是一个常态存在,就可以拨开围绕其的认识迷雾,传统报业也就不难找到走出“本领恐慌”的正确路径。不管媒介形式怎样变化,提供信息和表达观点是报纸核心价值所在,而公信力则是报纸核心价值的内核,其中包含着寻求事实真相和发出理性声音两大天职。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