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4年·第2期

重铸报业公信力

滕兴才

2014年03月10日17:11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本领恐慌”不应是某一个阶段为了某一特定生存目的而生,也不应随着某一阶段过去了、某一特定目的达到了而亡。报业的“本领恐慌”说到底是一种“公信力恐慌”。

从珍惜与提升报纸公信力这个中心出发,以寻求完整的事实真相和发出有价值的理性声音为两个基本点,这才是消弭报业“本领恐慌”的可靠出路。只要坚持上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过硬的内容打造公信大报,那么到任何时候、面对任何挑战,都能做到“本领在身、心中不慌”,也就能永葆青春,继续有尊严、有价值地生存乃至新生。

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蓬勃兴起,展现出一种似乎迥异于传统报纸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这种模式被很多人认为瓦解了传统报纸的生存根基。于是,一种报纸生存恐慌开始蔓延。然而,真正的忧患来自于报业的“本领恐慌”,要着意于增强本领,以应对形势。

笔者认为,目前关于“本领恐慌”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本文试着从厘清这些误区着手,分析传统报业在新时期如何正确看待纸媒“寒冬论”,探寻走出报业“本领恐慌”的有效路径。

报业“本领恐慌”的认识误区

认识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关于“本领恐慌”的认识误区也有许多种。因为认识有误,行动上就常见走样,结果也就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又因为认识存在误区,反过来或使人更加忧虑,或陷入真正危险之境而不自知。剖析这些认识误区,有助于厘清形势,找到走出恐慌的真正途径。

首先来看关于报业“本领恐慌”认识中最大的误区。这种观点认为,在自媒体时代,传统报业已无力应对,“寒冬”将到,纸媒必死。

这种观点看似与“本领恐慌”无关,实则是最根本的“本领恐慌”,那就是放下武器,认输离场。

无论是在新闻实务界,还是理论研究界,这种观点不但被高频率提及,还成为不少报纸应对新环境的“理论基础”。不少研究者疾呼“转型”,有的实践者也跟着唱衰,一些知名的报业从业者纷纷离开传统纸媒,并多投身互联网等新媒体领域……这些事情不断被传播,固化着人们“传统纸媒消、新兴媒体长”的认识,从而加剧了人们的恐慌。

从“纸媒必死”的错误认识出发,很容易导致在实践中产生另一个常见认识误区,即“唯新技术是瞻”。

这种观点认为,传统报纸应该全面拥抱电子化、新媒体,网站、APP客户端、微博、微信……“全媒体”一个都不能少。它们将信息发布的主体从单一的报纸,扩充为全体报纸从业者;将信息发布频次从一天一次变成一天N次(N往往等于几十)。这种认识和“盲动”初期主要存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报,近两年有了向传统意义上大报蔓延的趋势。

还有很多人认为,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转载纸媒作品的付费体系不健全,对内容版权尊重不够,才导致读者流失,被需求程度下降。这是笔者想说的第三种认识误区。

这种情绪在一线记者编辑中更是广泛存在,这也导致他们讨论报业危机时,很快就会转入对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的声讨,对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的失望。循着这种观点,“本领恐慌”就会异化为一系列“加强”或“大力”。

近年来,经政府相关部门和当事方的努力,虽然已经使侵权情况有所改善,但传统报纸生产的内容被粗暴侵权的情况还很严重。更严重的事实是,在网络特别是门户网站越来越占领了读者的阅读终端时,它们在与传统报纸评估后者生产内容价值的谈判中,地位是极不平等的,评估值也是极低的。

正是因为这种观点表达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它能够得到许多从业者的附和。实际上,也确实有不少报社或举全社之力,或鼓励记者个人,跟网站等打官司,甚至提出“禁止转载”、“撤除APP”的倡议。

当然,与上述三类错误认识不同,也有一些人“稳坐钓鱼台”,并不认为有什么危机,从没有什么“本领恐慌”。即使认为有,那也应该是市场化媒体的事儿,大报大刊、“主流媒体”无需杞人忧天。

这种认识多存在于两类传统纸媒及其从业者。一类是主要靠财政供养的“大报大刊”,另一类是在报业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某一专属领域内的行业报刊。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