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当下电视剧语言为何缺乏感染力?【2】

2014年07月06日16:42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缺失规范与独创

   语言的诱惑力与感染力,是作家存在的重要特征和直接表现,是作家存在的根基。作家孙犁曾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都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语言。为此,注意语言的规范至关重要。

   其一,应关照文学作品的语言流变。语言是变化的,作家应顾及语言流变,应该把话语表达方式与时代结合起来,尊重历史,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语境,呈现那个时代的风貌。比如,电视连续剧《革命者永远是年轻》,剧中的晋军团长商见城嘱咐手下上战场的一个军官:“好好打,这次可别掉链子。”笔者认为,像“掉链子”这样的俗语在全国流行的时间不会太长,而商团长是阎锡山的部队,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如果说商团长能说出这样的土话,那就是说“掉链子”的土语至少在80年前就在晋地流行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再比如,反映民国时期破案的电视剧《大侦探》,我们可以听到“他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写东北抗日的电视剧《中国地》,我们可以听老百姓说出“统治力”这样的词。从这些台词中可以看到,有的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也许忘掉了文艺作品的语言背景问题。由于作家是当下的作家,他们太熟悉目下的话语表述方式,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文艺作品的语言应该是有时代印记的,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文艺作品,它的语言应该有所区别。

   其二,慎用土语与方言。推广普通话被作为重要的政策之一,甚至写入了宪法。我们的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剧,最好还是使用普通话,因为这更利于观众的欣赏,更有利于体味汉语的魅力。即使是反映伟人政治生涯的电视剧,似也不必非使用方言不可。当然,使用普通话并不是不要方言,而是根据节目的内容而定。例如,近年来,各个地方电视台方言类节目层出不穷,不少城市有方言类新闻及娱乐类节目,观众是可以接受的。

   其三,贵在简洁明了。就电视剧而言,台词的简洁明快是它最为明显的特质,或者说是它的基本特征。台词之所以要明白如话,让人一听就明白,原因在于台词是为剧情服务的,特别是在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听繁复的语言交锋。这就要求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不断改进自己的叙述方式与语言风格,丰富对白的形式美感,力求既简劲飞动,又跌宕起伏,达到通俗而洗练,传神而优美的境界。新近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在这方面值得称道,该剧对话根据人物身份,文野分明,简单明了,风趣幽默,颇有嚼头。

   期待深刻与共鸣

   作家是时代的发言人,是历史的书记官。这意味着作家应将深透的思想和高昂的创作激情熔为一炉,使思想感情的潮水从优美的笔端流出。故而,如果没有深厚的、重大的题材作基础,是很难达到语言感染力的。最近几年中国电视剧制作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真正的佳作不多。据统计,2013年各卫视总共播出了约126部电视剧,但平均收视破1的仅有20部,破2的还不到10部。国产电视剧正面临这样的状况:收视疲软,观众审美疲劳,在一阵“大剧”狂堆之后,无剧可看,无剧走红,甚至无剧可吐槽。业内分析认为,这些电视剧大部分是“烂剧”、跟风之作以及猎奇狗血剧。

   精品欠缺,根本原因还在于编剧。编剧缺乏对生活的挖掘,为赶工赚钱闭门造车,制造了大量的“烂剧本”。毋庸置疑,“烂剧本”的出现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与缺乏深度的题材很有关系。像《爱情真善美》《活着真好》《乡村爱情故事》《婚变》《搞笑一家人》《美人心计》《娘家中的故事之爱的重生》《野丫头》《男人帮》《双城生活》《咱家那些事》等电视剧,单从片名就不难猜到它的内容,多为鸡毛蒜皮的男欢女爱,涉及第三者插足、三角恋、婚外情、姐弟恋、黄昏恋、同性恋、艾滋病、吸毒等等问题。当然不是说不能写这样的内容,而是说诸如此类电视剧大多立意浅尝辄止,内容肤浅轻飘,情节拖泥带水,语言絮絮叨叨,很难在语言上凸显深刻的思想内蕴和艺术思维,因而也就很难成为热点焦点,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

   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总是跟人类的理想联系在一起的。对人类美好的理想,永远像太阳一样照耀伟大作家的心灵,使他憎恶一切黑暗而追求光明,憎恨一切邪恶而追求善良和正义。在文学的创作过程上,有人曾提出中国文学缺钙。这是发人深省的。反观当下的电视剧,文学缺钙的现象确实不容忽视。文学的缺钙从电视剧上可以看出端倪。造成言情剧泛滥的原因,在于很有些自恋的作家大量炮制言情小说,翻翻晚报的小说连载,充斥着这类东西。因为小说本子一多,改编就极为容易,于是荧屏上鸡零狗碎寡淡无味没有思想深度的电视剧便大行其道。

   中华民族,历史上曾多灾多难,今天的中国依然面临诸多危机和问题。曾子有言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从现代意识和现实需要的角度来看,一个伟大的优秀的作家艺术家应该以彰显民族特征和民族审美为创作路径,刻苦砥砺、不懈努力,以生命的情怀展示生活的本质性图景,多去着眼于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关注时代变迁、家国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意蕴,写出鼓舞人、震撼人的作品。如果我们的电视剧制作者能重塑中国电视剧的语言感染力,那么中国电视剧艺术会通过民族魅力的当代呈现,更好地传递中华民族的正能量。(孙建清 孙雨晨)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温璐、蒋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