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当下电视剧语言为何缺乏感染力?

2014年07月06日16:42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闯关东》

   《恰同学少年》

   《父母爱情》

   电视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同时又是一种语言艺术。在文学的基本元素中,语言始终占据重要位置。经典作品的力量往往在于其哲思内涵直抵心灵,这是久演不衰、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现代性的叩问之下,更需要国产电视剧提升滋养观众的精神慰藉力量。然而,纵观当下中国电视剧,有深度、有震撼力、有感染力的电视作品还为数不多,因此,提高电视剧文学品位,重建中国电视剧的语言感染力成为亟待关注的研究课题。

   缺乏激情与真情

   如今,我国的电视剧创作相当繁荣,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都在播出新的或重拍翻拍的电视剧,但要欣赏到一部好的电视剧又实在难乎其难,常常是遥控器按了一遍找不到一个喜欢的。为什么好的电视剧不多呢?探究背后的原因,笔者以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下电视剧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最突出的感觉是电视剧语言比较贫乏,絮絮叨叨,婆婆妈妈,鸡毛蒜皮,过于生活化,甚至是生活的实录。这样的台词,听来是乏味的,不管故事情节如何,电视剧的质量都大打折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反映了编剧的文学修养不够,对于生活深度的认识和挖掘不够,使台词停留在图解生活的直白浅薄层面上,很难体现电视语言的魅力;另一方面,电视剧制作者也有一个片面的看法,认为电视剧是表现生活的,于是照搬生活原貌,对白非常生活化,虽然有的也玩一点机智与幽默,但由于作者不具备语言锤炼的功夫,因而台词流于浅幽默,甚至成为庸俗的滑稽搞笑。试想,几乎未经过文学加工的台词,怎能吸引观众呢?

   必须承认,近年来播出的电视剧,的确呈现了不少耐看的精品力作,比如《亮剑》《闯关东》《恰同学少年》《沧海》《红色摇篮》《焦裕禄》《寻路》《毛泽东》等,取得了积极的反响。究其原因,与这些电视剧的台词极富张力有很大关系。譬如《沧海》《红色摇篮》《毛泽东》的台词,精炼紧凑,充满了思辨性、逻辑性,不乏睿智与幽默,听来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而且使人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对于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进取精神大有裨益。

   构成电视剧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但是语言应该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台词是电视剧的文学部分,好的台词应该既明白流畅,又深刻隽永,这是听觉艺术的一个特质。这里说的深刻隽永,就是耐人寻味,回味无穷,具有史诗般的风格。诚然,这里说的语言感染力,不是空喊口号,不是豪言壮语,而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去开启观众的心扉,引人去思索。

   电视剧的语言感染力,是作家激情的折射,是作家的精气神。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文学修养的作家,不可能写出大气的不凡的作品。窃以为,要提高电视剧的创作水平,当务之急是剧作家要提高文学素养,不断扩大眼界与知识结构,强化锤炼语言的能力,尽可能满足观众的审美愿望。应当看到,片面追求电视剧的原生态,照搬生活,那不是艺术,是低层次的创作,应该在艺术性上狠下功夫。艺术实践证明,以真情和激情写出的台词,才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温璐、蒋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