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5日至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海内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童兵7月10日下午在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童兵指出,新媒体时代是以个体为传播主体的传媒时代,公共信息传播的自由度高,媒介生活畅通便捷,政府对新媒体的支持与投入增多,这是新媒体的优势所在。但与此同时,传统媒体遭遇冲击,民众舆论表达常处于无序状态,政府通过媒体对舆论的引导无力乏味,信息安全同信息公开的冲突交锋等现象也令我们忧虑。童兵认为,改变现有的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被动状况,营造健康的媒体生态,构建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新格局,是放在党委、政府和媒体面前的紧迫任务。
讲座中,童兵介绍了新媒体时代下媒介生态的改变和媒介生活格局。他说,新媒体是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新媒体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广泛参与新闻传受、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空间及渠道,极大地改变着舆论存储、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格局。
童兵指出,从参与者层面看,新媒体环境下,民众直接参与新闻信息传受活动,活动主体平民化、草根化、业余化、非专业化;新闻信息传受内容呈现多元性和公共性;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多样化、低成本化、远离把关人;新闻信息传受过程实现交互性和强时效性;新闻信息传受效果好,但影响面窄。
从媒体自身的层面看,传播主体调整,传播内容改变,新闻热点和舆论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所增加。新媒体议题设置的自主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随后,童兵分析了改革开放36年以来,中国舆论环境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社会结构的重组造成了社会主体的多元化,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利益主体和利益分配的差异化,形成诉求表达众生喧哗的格局。
他认为,由于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为谋取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等错误发展方针,中国当下突发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民众的舆论诉求走向无序。新媒体提供的多样化表达渠道和表达形态使舆论表达呈现出多样性、分散性和个体性特征,导致了舆论表达的无序现状。
面对无序的舆论表达,童兵认为,舆论引导同舆论表达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充分的舆论表达是进行有效舆论引导的基础和前提,有效舆论引导又为有序的舆论表达创造舆论氛围,舆论表达同舆论引导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他说,认识并处理好这种辩证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普通民众舆论表达的无序性。
最后,童兵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舆论传播和引导出现的新特点。他说,公众在舆论形成、传播以及引导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显重要,舆论传播呈现碎片化趋势,社会舆论呈现多元复杂的状态,众生喧哗成为社会舆论的常见景观。新媒体是提供平等、公开、海量的信息发布意见发表的平台,但随着社会舆论可控性下降,舆论引导取得理想效果的难度越来越大。
面对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新态势,童兵鼓励大家应该敬畏民众,敬畏舆论,把信任公众作为引导舆论的基本准则。不把舆情当敌情,不把公众当对立面,不把意见领袖当“异见领袖”,认识和尊重舆论传播规律。他说,新媒体时代只是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变了,舆论传播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对此要加深认识,坚持坚守。
童兵的演讲热情洋溢,在理论讲解中论述人生道理,尽显学者智慧。在近三个小时的演讲中,全场共响起十余次掌声。演讲结束后同学们更是全场起立鼓掌,以表达心中对这位老教授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