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人民日报发四文批"悬疑新闻" 呼吁抵制"标题党"

2014年09月15日09:5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9月15日电  9月9日、11日、12日、15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人民论坛”栏目陆续刊发四篇署名评论:《“悬疑新闻”当休矣》、《向“悬疑新闻”说不》、《警惕“悬疑新闻”背后的“标题党”》、《谁是“悬疑新闻”的推手》,痛批“悬疑新闻”。

人民日报评论部12日在其微信公共账号发表文章《党报连批“悬疑新闻”,啥情况?》称,“短时间内,党报于占据第四版的王牌评论栏目,针对新闻行业的某种现象密集展开火力,既让“悬疑新闻”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也引发外界关注和解读。在党报评论君的印象中,这种处理方式并不多见,规格也不算低。党报评论君可以透露一下,有领导同志明确指出,这事关新闻真实性。而校正新闻报道中的不良倾向,扭转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也是中央一贯的鲜明态度。”

正如海外网在其今日的评论《“春晚将停办一年”是则“悬疑新闻”》中所说,《人民日报》集中火力拿“悬疑新闻”开刀,无非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悬疑新闻”十分猖獗,害人不浅,非整治不可;第二,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增强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如果任由“悬疑新闻”泛滥,轻则影响新闻界形象,重则有损社会安宁和稳定。

人民日报9月9日第4版截图

“悬疑新闻”当休矣

李浩燃

“男子疑因嫌母丑拒见探亲母亲”“湖北武汉或建世界最高双子塔”“传云南小学生用江水泡饭 校长称是生活习惯”……不知从何时起,“疑”“或”“传”等意涵推测性质的字眼频频钻入新闻标题,读罢叫人疑窦丛生。浏览消息却带来越来越强的悬疑体验,不禁要问:这样的报道,还能叫新闻吗?

遵照新闻学的经典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什么、真相在哪里,堪称新闻报道必须解决好的核心问题。正因此,在新闻价值各要素的排序中,真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是新闻的生命。信息本是对不确定性的消除,“疑”字新闻接二连三、“或”字标题满天飞舞、“传”来“传”去形形色色,使新闻信息云雾缭绕,既让人捉摸不定、感到费解,也可能形成误导、造成混乱,酿成严重后果。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也消解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影响到新闻界的公信力,暴露出一些媒体漠视责任与诚信的倾向,贻害甚广、遗患无穷,不能不引起重视与反思。

有的媒体惯用“疑”“或”“传”等字词,表面上是出于严谨、不轻易给出结论,仔细推究却是既想抢时效、夺眼球,又想省去采访调查的功夫,同时给自己留点余地。然而,新闻标题不是小说标题,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新闻报道也不是悬疑剧,不能为了吸引关注就对事实敷衍塞责。作为专业机构,媒体有责任核实信源、探寻真相,向受众传播准确无误的信息,而不是一报了之、做甩手掌柜,把甄别真伪的任务推给读者,让他们去自行求证。

随着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相关应用广泛普及,媒介环境、舆论生态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日渐加剧。当注意力资源变得相对稀缺,为争抢“第一落点”、追求“爆炸效应”,一些报刊、网站甘当“标题党”,无所不用其极,不惜以自身声誉做赌注,一味求新求异求快,一步步滑向新闻失实甚至虚假新闻的边缘。回溯既往,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晋绥日报》就曾发起反“客里空”运动,认真检查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坚决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种种“悬疑新闻”,可说是滑向“客里空”的催化剂;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我们对此尤须保持警惕。

“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了。”正所谓“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传播技术是把双刃剑,如果说真实信息的传递早已能做到无远弗届,不实信息特别是谣言的扩散也前所未有地便利。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只有用权威消息战胜小道消息,用确定性战胜可能性,用经得起推敲的事实去澄清每一个网页、每一个朋友圈,谣言才会无处藏身,真实才能充盈每个人的生活空间。

新闻工作是神圣的。新闻工作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一些老记者回忆新闻职业生涯的黄金时代,常言“走到哪都受尊重”;如今,“防火防盗防记者”竟成为社会流行语。这种反差警示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拒绝悬疑、进行负责任的报道,不仅是所有新闻人的天职,更是赢回信任的关键。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