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今日都市報副刊“蕭條”現象原因分析
趙超構說:“新聞是報紙的靈魂,副刊則是報紙的面孔,報紙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然而,今日都市報副刊卻越來越輕視這張”面孔“了,還要讓其改頭換面。然而,“煥然一新”的副刊卻讓越來越多的人敬而遠之了。沒有顧客光臨的商店,必然會倒閉的。其副刊就如這家商店,為何“一敗涂地”了呢?下面我們將從內外因兩大方面分析。
1、內因
1.1、今日都市報副刊編輯整體素質差
1.1.1、沒有堅定的立場
今日都市報副刊的大多數編輯們缺乏“負責任”的立場,往往為了能更吸人的眼球就任意充斥著明星緋聞瑣事,讓商業廣告滿報飄。如果編輯的立場一開始就站錯了,怎麼能以“負責任”的態度來編輯副刊!正如魯迅所說:“一個編輯沒有負責任的態度和立場,那他就不配作編輯這一行。”
1.1.2、缺乏文化底蘊
副刊編輯作為“把關人”是要具備深厚文化底蘊的。文化底蘊深厚的副刊編輯就會十分注重副刊的文化品味和思想性,能使其副刊達到“雅俗共賞”的平衡。 然而,今日都市報副刊的大多數編輯都普遍缺乏這樣深厚的文化底蘊,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副刊編輯們輕視其文化性文學性和思想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正如魯迅所說:“副刊沒有文化底蘊,那就像人失去了靈魂一樣,自然讓人感覺無趣的很。”
1.1.3、缺乏敏銳的眼光
現在絕大多數副刊編輯都很難辨別出優秀作品來,他們往往隨手棄之佳作而選擇那些不能使人眼前一亮的平庸之作。隨便翻翻都市報副刊,往往塞進眼中的都是些老生常談的小品文,沒有什麼一下子讓人心動吃驚的新穎之作。正如魯迅所說:“沒有新意的東西,作編輯的要毫不留情地棄之不用。”
1.2、今日都市報整個重心是追逐商業利益
當下以“經濟為中心“的發展階段,企業是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為唯一目標,今日都市報作為一個新聞企業,也不例外,他的生存是以“利潤”為基礎的,而利潤來源於商業銷售。為了生存,都市報整個的發展重心自然就放在了商業利益上來了。這樣其副刊也自然不可避免地被邊緣化了,而被邊緣化就意味著“蕭條”。
1.3、今日都市報整體傾心於娛樂受眾
1.3.1、銷售量影響著廣告收入
銷售量取決於受眾,為了使更多的受眾去買,就要取悅他的受眾。銷售量越多廣告商投入就越多。而他的受眾大多數是面臨著高壓力的都市人群,認為受眾需要的是輕鬆的可引人發笑的“俗庸”的內容來為他們減壓。
1.3.2、自認為受眾都是經不起“思想”重壓的
今日都市報副刊大多數沒有什麼思想性可言,即使有點趣味性的也大多讓人覺得無趣。自認為都市人都活的很累,如果在編輯些思想嚴肅的東西,她們恐怕是很難承受的,不如投其所好就編輯些不用腦子的東西,這樣不僅可以博得讀者一笑,也可以增加其銷售量。
其實,這是其為娛樂受眾而犯的大錯。恰恰相反,他們更願意讀一些有思想有趣味有品味的東西。正因為都市人群面臨著生活和工作等多重壓力,因而他們才更需要思考。
1.4、今日都市報副刊版面缺乏風格
報紙副刊的版面是“面孔的面孔”。今日都市報副刊連自己的副刊都不重視了,更別提其“面孔的面孔”——副刊版面了。比如,《羊城晚報》的“花地”副刊來說,其版面一半是副刊一半是廣告。這看了就讓人生厭。
今日都市報副刊絕大多數都沒有自己的版面風格,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也大多數是單調的面孔,對比一下,其副刊都出自一個編輯之手似的。用簡單的直線把副刊版面分割成對稱的平衡。比如,《春城晚報》的“春曉”副刊如此,《新民晚報》的“夜光杯”副刊如此等。“千人一面”的副刊,沒有自己獨特的版面風格也是其“蕭條”的原因之一。
2、外因
2.1、當下中國政治環境的制約
當下中國大力提倡和建設所謂的“和諧社會”,不同的聲音被“溫柔的和諧”了。今日都市報副刊作為新聞事業的一部分,自然要“隨大流”了跟著“和諧之歌”才能順利前行。所以,也就失去了“為人民說話“的魄力,因而人民敬而遠之也是理所當然,那其”蕭條“也是理所當然。正所謂: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不得人心者失天下。
2.2、新媒體的沖擊
步入信息時代, 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隨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網絡傳播具有以下六大特點:信息更加豐富多樣、快鍵方便更具時效性、范圍更加廣泛、手段豐富渠道多樣、雙向交流、更具選擇性。
這使受眾的閱讀習慣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也有了極大的自由選擇閱覽的方式。 這不僅使都市報的受眾銳減了,整個報紙行業都有被“冷落”的現象,這就更不用說今日都市報副刊了。
2.3、“娛樂至死”的腐蝕
尼爾•波茲曼說,現實社會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副刊的確已經被“娛樂”侵蝕的完無體膚了,文藝副刊幾乎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似乎受眾沒有了思考的空間和必要了,笑哭罵都不知為何。受眾“完蛋”了,今日都市報副刊也“完蛋”了。
2.4、作者缺失“柔肩擔道義”的心
張恨水說過:“在報紙的編輯過程中要有鮮明的受眾意思,始終堅持為老百姓代言,為民意大聲疾呼。副刊肩負著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必須要擔當起社會責任。” 即使再有慧眼的副刊編輯,如果沒有作者的“柔肩擔道義”的心,那副刊也很難擔當得起“社會責任”的。正因為今日都市報副刊缺失這樣的作者投稿,自然副刊也就失去了他所應有的功能和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