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試看今日都市報副刊“蕭條”之現象【5】--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試看今日都市報副刊“蕭條”之現象【5】

王振

2013年04月12日13:11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五、今日都市報副刊從“蕭條” 低谷攀上“繁榮“ 峰頂的可能途徑

1、今日都市報副刊編輯整體素質必須要不斷提高

1.1、對副刊要重視再重視

“新聞招客,副刊留客”,這是大家所公認的。由此可見,副刊對一家報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今日都市報副刊編輯們必須要意識到這點,要想讓其銷售量增加,就必須想法留住客人,尤其是那些忠誠的受眾。而要實現這些,編輯們就必須對副刊存在的文學價值思想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要有重新地認識才行。那些輕視副刊不重視副刊編輯的編輯們將會后悔的,隻有編輯們對副刊加以重視,才能充分利用和發揮副刊的作用,一定要守住副刊所具有的文化品味和思想性,重新重視副刊還為遲不晚。

1.2、需虛心向“昨天“的前輩學習

我們的前輩編輯其實已經為我們今天的副刊編輯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范例。我們所熟知的魯迅作為偉大的作家思想家也積極投身副刊的編輯工作中,並且編輯出了自己的特色,他是副刊編輯之中卓有成就的一位,也是今天副刊編輯和作者都所應該從他那裡好好“取得真經”。

魯迅認為,副刊不僅要有文學性,也要有批判性和戰斗性。這正是今日都市報副刊編輯們恰恰最缺乏的。張恨水作為知名作家,也投身副刊編輯之中,也副刊“門庭若市”。他認為,副刊要為人民鳴不平,要敢於擔當社會責任。這也正是今日都市報副刊編輯們和作者恰恰最缺乏的。因此,其要虛心向“昨天”的前輩們好好學習再加以靈活運用到副刊編輯工作之中,惟有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人民,對得起這個社會。

1.3、必須要有濃厚的文學藝術思想性

“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沒有濃厚的文學藝術性思想性的副刊是留不住“客人”的,而隻有不斷的“失客”。副刊不能只是一味的以“娛樂”的方式嘩眾取寵,這樣“客人”是不會待見的。相反,有了文學藝術性思想性的副刊,“客人”會流連忘返而津津樂道的。今日都市報副刊要想“留住客人”,那就需要有濃厚的文學藝術性思想性。

1.4、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受眾心理傾向

今日都市報副刊要由“傳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轉化,要去了解受眾的需求,從而很好的去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正如張恨水所說,副刊要滿足受眾需求,尊重受眾,為受眾著想,受眾才會喜愛你,尊重你,選擇你。

副刊今日非常欠缺的就是對受眾心理需求的一知半解,不能恰到好處的把握其受眾的心理需求,自然也就不能得到受眾的認可和喜愛了。不要想當然的認為所有的都市受眾都喜歡“被娛樂”隻有做到充分了解你的受眾心理傾向,去滿足受眾的需求,符合受眾的口味,今日都市報副刊才能留得住“客人”。

1.5、要重視編輯人才地培養

副刊編輯需要人才,人才是副刊的寶貝。沒有優秀的副刊編輯隊伍,就不會產生優秀的副刊。今日都市報副刊編輯人才少之又少,因此優秀副刊也就不會多。

2、今日都市報副刊必須要有創新和擁有自己的品牌

2.1、副刊版面設計要有獨特的風格

獨特的版面風格是區別於其他副刊的一道亮麗風景。風格獨具的副刊版面往往也會讓受眾“一見鐘情”的。好的印象便是好的開端。副刊版面作為“面孔的面孔”需要編輯們精心打扮細心呵護的。

2.2、副刊要注重通俗性、知識性、趣味性和思想性

副刊要想吸進讀者,不需要刻意去“娛樂”受眾,而是需要在副刊要注重通俗性、知識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上狠下功夫的。

2.3、副刊要傾向於有批判性的作者

受眾首先是作為一個會思考的個體而存在的,受眾不僅僅隻需要那些輕鬆幽默的小品文而博人一笑的,他們也需要或更需要那些有批判性的東西,能讓他們去感受,去深思,去有所改變的嚴肅而不失幽人以一默的東西。副刊就要傾向於有批判性的作者,副刊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2.4、副刊要盡早實現“報網融合”

新媒體不是洪水猛獸,今日都市報副刊要充分而合理的加以利用這種新興媒體為其自身服務。副刊實現“報網融合“便是很不錯的有益嘗試。”報網融合“不僅可以在充分發揮自身所具有的優勢,也可以充分發揮新媒體所擁有的多種多樣的功能和優勢。這樣做不是一舉多得嘛,何樂而不為呢!

俗話說,金碑銀豐碑不如百姓的口碑。通過以上途徑去形成自己的創意和品牌效應,今日都市報副刊或許可以走出“蕭條“的低谷攀上“繁榮”的峰頂。

六、結論

本文著重研究今日都市報副刊之所以在表面繁榮而實質內在日益蕭條的原因和解決之道,從而促進其能長久發展和內在真正的繁榮,以及提高受眾的閱讀愛好和思想深度。

(作者系:雲南大學滇池學院人文學院新聞系)

參看文獻:

姚福申、管志華 .中國報紙副刊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

馮並.中國文藝副刊史.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年.

李宗泉、徐江.論五四時期四大副刊.圖書館論壇.1998年.

張伍.張恨水自述.鄭州:河南人民出版。2006年.

單曉紅.傳播學.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

王文彬.中國報紙副刊.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