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傳播學》課程的教學評估或改進
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后,必須對教學實踐的現狀和預期的教學目標進行比較評估,以便及時進行教學改進。比如,根據學生交上來的課后作業情況來了解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或者通過班主任組織本班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否合理進行討論並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等等。
三、《傳播學》課程進行教學設計的意義
《傳播學》課程進行教學設計對學生和授課教師來說具有雙重意義[5]:
(一)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通過精心的《傳播學》課程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對看似枯燥的傳播理論的學習產生深厚的興趣,而且在多樣化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使學生能夠與教師共同探討學術問題,而不再僅僅是被動接受。此外,授課教師對每次課的內容進行充分的備課,使學生感受到教師付出的艱辛勞動、強烈的責任感、嚴謹的治學態度,這必然促使學生會認真對待該門課的學習。
(二)激勵教師不斷提高
在實施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注重師生間的互相交流,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密切觀察學生聽課的反應。當發現學生反應遲鈍或沒有反應時,教師要立即調整教學設計方法,使學生與教師保持一致的步調,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在進行教學設計和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以此促使教師不斷地自覺提高自身的教學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陸登庭.一流大學的特征及成功的領導與管理要素:哈佛的經驗[A].教育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領導小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周慶山.傳播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 BOK D.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6.
[4] 蘇春景.嘗試教學法的實驗、啟示及思考[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5).
[5] 尤瑞琛,王運坤.試談大學教學中的課堂教學設計[J].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4).
上一頁 |